李 勇 張曉萍
(甘肅省人民醫(yī)院檢驗中心,甘肅 蘭州 730000)
類風濕關節(jié)炎(RA)是以對稱性、多關節(jié)炎為主要表現(xiàn)的慢性致殘性自身免疫病?;颊哳净荚摬『箢A后不良,引起關節(jié)功能障礙而喪失勞動能力,甚至可引起主要臟器的血管炎而危及生命[1],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至關重要。以往RA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癥狀、X線檢查以及RF的檢測,而符合上述標準的患者常常已出現(xiàn)關節(jié)的損傷,延誤了患者的早期治療。為減少RA的致殘率,必須尋找具有高敏感度和高特異性的實驗室診斷指標。為此,作者收集了80例RA患者,以70名健康體檢者為對照,檢測所有研究對象的RF和抗CCP、AKA水平,探討這三種指標聯(lián)合檢測對于RA的檢測意義,以期能為臨床診斷提供依據(jù)。
1.1.1 RA組
80例RA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62例,平均年齡47.4歲,選自2011年1月至7月在甘肅省人民醫(yī)院和解放軍第一醫(yī)院就診RA患者。所有RA患者的診斷均符合1987年美國風濕學會(ACR)的診斷標準。
1.1.2 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組
71例,男24例,女47例,包括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11例、干燥綜合征9例、骨關節(jié)炎25例、未分化結締組織病5例、強直性脊柱炎8例、痛風性關節(jié)炎6例、反應性關節(jié)炎4例、系統(tǒng)性硬化癥3例,年齡31~73歲,平均年齡(55.4±11.4)歲。
1.1.3 健康對照組
選取甘肅省人民醫(yī)院健康體檢者70例。其中男12例,女58例,平均年齡46.1歲。上述各組經(jīng)統(tǒng)計學檢驗,各組之間性別、年齡無統(tǒng)計學差異。
研究對象均于早晨空腹采血3mL,置于凝膠促凝試管中,30min后分離血清,并當天進行測定。
免疫球蛋白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儀器為美國德靈公司生產的DADEBEHRINGZII特種蛋白分析儀,所有試劑均為德靈公司生產的配套試劑。
抗CCP(第二代)購自德國歐蒙實驗診斷公司的試劑,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抗CCP抗體,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角質蛋白抗體,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進行操作檢測,>25u/mL為陽性。
AKA檢測:采用德國歐蒙公司生產的免疫熒光試劑盒,按說明書嚴格操作,熒光顯微鏡下,角質層顯示有清楚(層狀)熒光者判斷為陽性。
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計量資料應用 進行統(tǒng)計描述,組間差異比較采用方差分析。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見表1。表1結果顯示,RA組的三項指標比較其他兩組差異均有顯著性。其中RA組的RF指標陽性率最高達到76.2%,抗CCP陽性率為72.5%,AKA的陽性率較低為38.7%。
表1 3種指標在各組的檢測結果
使用平行診斷試驗計算了RF、抗CCP、AKA三種抗體聯(lián)合檢測對診斷RA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結果顯示三種抗體聯(lián)合檢測的敏感性均高于其他的指標(表2),可以顯著提高對RA的診斷。
表2 3種檢測方法敏感性和特異性的比較
RA是一種以關節(jié)疼痛及功能障礙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最常見的致畸性自身免疫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復發(fā)作,可導致關節(jié)功能障礙,甚至喪失功能。發(fā)病2年即可出現(xiàn)不可逆的骨關節(jié)破壞。全世界約有1%的人患有此病,女性較男性發(fā)病率高。近年來研究認為,早期診斷、早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能及時控制病情,減少骨關節(jié)破壞并改善預后,減緩致殘,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診斷的血清學標志主要為RF,但RF并非特異性抗體,雖然測定簡單,但是干擾因素較多,正常人也有一定的增高。近年來,國內外報道AKA、抗CCP等對RA的診斷具有特異性,而且對于RA的早期診斷具有一定的臨床診斷價值[2]。
本實驗結果顯示三組間抗CCP、AKA和RF陽性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單項檢測時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析顯示:RF診斷RA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76.2%和84.7%,抗CCP為72.5%和96.3%,AKA為38.7%和100%,可見抗CCP、AKA對診斷RA的特異度好,但是單獨檢測AKA敏感度相對較低,與曾小峰[3]、Bas等[4]報道相似。聯(lián)合檢測的結果顯示診斷RA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93.8%和80.4%,具有很高的靈敏性和適度的特異性。因此聯(lián)合RF、抗CCP、AKA能顯著提高對RA的診斷率。而單一的RF檢測難以達到準確全面的診斷,易導致漏診或誤診[5]。應根據(jù)情況進行必要的組合,同時進行幾種指標聯(lián)檢,才能達到明確診斷、正確治療、減輕患者痛苦和負擔的目的。
[1]艾脈興,曾小峰.類風濕關節(jié)炎自身抗體的新認識[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2,6(3):195-197.
[2]黃清水,萬臘根,羅忠勤,等.抗環(huán)瓜氨酸肽抗體對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診斷價值的薈萃分析[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6,86(31):2182-2186.
[3]曾小峰,艾脈興,甘曉丹,等.抗環(huán)瓜氨酸肽抗體檢測在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中的意義[J].中華風濕學雜志,2001,5(5):281-284.
[4]Bas S, Perneger TV, SeitzM, et al.Diagnostictests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comparison of 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ies,anti-keratin antibodies and IgM-rheumatoid factors [J].Rheumatology (Oxford),2002,41(7):809-814.
[5]吳慶軍,曾小峰,唐福林,等.類風濕關節(jié)炎早期診斷究和臨床應用[J].醫(yī)學研究雜志,2006,35(5):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