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延軍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祈福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1495)
目前高血壓已成為我國臨床發(fā)病率最高的一種心血管疾病,其所引發(fā)的靶器官損傷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一項主要原因[1]。治療高血壓的藥物中以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為主,目前臨床應用的有α1/β受體阻滯劑、β受體阻滯劑以及α1受體阻滯劑[2]。本次研究以左旋氨氯地平作為對照,客觀的對甲磺酸多沙唑嗪的療效與安全性作出評價。
將本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間收治的58例輕、中度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29例。對照組中男16例,女13例;年齡為25~72歲;病程為1~23年;輕度高血壓13例,中度高血壓16例;就診時收縮壓(SBP)為(156.07±11.60)mmHg,舒張壓(DBP)為(100.09±5.73)mmHg。觀察組中男17例,女12例;年齡為23~73歲;病程為1~24年;輕度高血壓11例,中度高血壓18例;就診時SBP為(157.31±11.58)mmHg,DBP為(100.24±6.09)mmHg。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可比性。
1.2.1 治療方法
兩組均于入組前2周停用其他降壓類藥物。對照組給予左旋氨氯地平2.5mg,口服,1次/d;治療中如DBP≥90mmHg,則將用量增至5mg;6周為1個療程。觀察組給予甲磺酸多沙唑嗪2mg,口服,1次/d;治療中如DBP≥90mmHg,則將用量增至4mg;6周為1個療程。
1.2.2 療效評價方法
一療程后測量血壓水平,以DBP下降10mmHg及且正?;蛳陆?0mmHg及以上為顯效;以DBP下降10mmHg以下但正?;蛳陆?0~19mmHg為有效;以血壓未見下降或有升高為無效。降壓作用谷峰T/P比值,監(jiān)測動態(tài)血壓每小時均數(shù),以服藥后的1~8h內,血壓下降幅度最大的1h平均值為作為峰值;以下次服藥前1h血壓下降平均值作為谷值;谷值均數(shù)除以峰值均數(shù)為谷峰T/P比值[3]。同時統(tǒng)計兩組用藥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2.3 統(tǒng)計學處理
計數(shù)資料采取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使用SPSS18.0統(tǒng)計學專用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計算。
對照組及觀察組治療后SBP及DBP與本組治療前相比均有明顯下降,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明顯差異性。治療后兩組臨床療效、T/P比值、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治療后血壓水平均未見明顯差異,P>0.05,無統(tǒng)計學差異性。兩組對比數(shù)據(jù)見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T/P、不良反應及治療后血壓水平對比表
左旋氨氯地平屬于長效的二氫吡啶類的鈣離子拮抗劑,除了具有二氫吡啶類藥物對血管平滑肌的高度選擇性外,還具有特殊的藥代動力學特征,其血漿中的半衰期較長。左旋氨氯地平可平穩(wěn)降壓,對交感神經不發(fā)生明顯的激活作用。甲磺酸多沙唑嗪屬于一種長效的選擇性α1受體阻滯劑,口服1次降壓作用即可維持24h,長期服用后未見耐藥性且在較少發(fā)生心動過速、血漿中的腎素升高,與其他高血壓治療藥物聯(lián)合應用時亦可協(xié)同起效。另外還可有效改善多種冠心病易感因子,明顯促進脂類的代謝,對于降低高血壓患者心血管意外事件的發(fā)生率具有重要作用[4]。
具備較長半衰期的藥物才能夠更加有效的控制24h以后的谷值血壓,才可保護靶器官,降低心腦血管意外的發(fā)生率。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甲磺酸多沙唑嗪與左旋氨氯地平的療效無明顯差異,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壓水平;兩藥T/P比值均>60%,提示兩藥1次/d口服后均可維持24h穩(wěn)定降壓,均具有降低靶器官損傷的作用。兩藥在用藥后均未見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因此兩藥均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1]呂燕春,陳玉婷.左旋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性的影響[J].海峽藥學,2011,23(6):184-186.
[2]談中茹,張煜,焦青萍,等.甲磺酸多沙唑嗪片治療輕中度原發(fā)性高血壓的臨床試驗研究[J].老年醫(yī)學與保健,2006,12(1):36-38.
[3]唐斌,諸俊仁,蔡乃繩,等.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評價復方厄貝沙坦降壓作用[J].國外醫(yī)學心血管疾病分冊,2004,31(2):114-115.
[4]賴澤仁.甲磺酸多沙唑嗪對高血壓病患者血漿高敏C-反應蛋白和一氧化氮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7,17(16):2009-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