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愛金
(湖南省鳳凰縣山江學區(qū))
淺談小學低年級數學應用題的解題方法
◆吳愛金
(湖南省鳳凰縣山江學區(qū))
數學應用題 解題方法 思維能力
小學低年級學生思維敏捷、活潑可愛、好動、耐不住性子、知識面、生活面有限,并受到年齡特征本身的制約,在解答應用題時成為他們的絆腳石。因此,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怎樣優(yōu)化教學方法,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輕松自如,游刃有余地解答應用題,就成了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突破的難點。
新課改倡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會學習,懂得合作。對于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知識面閱歷有限,伙伴之間通過傾聽、分享、交流,使每個人都可以從同伴處獲得信息和啟示,進而讓豐富個體情感和認知,促進順利地自我構建知識和解答、創(chuàng)造知識。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找出題目中的中間問題,從已知條件出發(fā),根據數量關系先選擇兩個已知數量,提出可以解答的問題,然后把所求出的數量作為新的已知條件,與其他的已知條件搭配,再提出可以解答的問題,這樣逐步推導,直到求出所要求的結果為止。這就是綜合法。在運用綜合法的過程中,把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分解成可以依次解答的幾個簡單應用題。
生活中的數學才是有意義的數學,數學課內容應貼近生活,課堂真正成為生活化的課堂,提高學生的解題興趣,讓學生掌握解題的方法。讓學生懂得數學的適用性和人性化,
例如:三年級(1)班學生48人支春游,每7人坐一輛車,他們需要幾輛車?
48÷7=6(輛)……6(人)
這時6輛車夠嗎?其余的6人怎么辦?這就考慮到我們數學的生活實際,人性化和實用性,余下的6人就須考慮一輛車了。因而答案必須是“6+1=7(輛)”。
二年級數學有關倍數的應用題,充分利用線段圖來分析最直觀形象了,學生便能一目了然。
例:參觀科技館的成人人數是兒童的2倍,如果一共有456人,兒童有多少人?
圖示看出:3份兒童的人數=456(人)
“兒童3份中的一份,就是456平均分成3份,一份多少”用什么方法計算這就不言而喻了,問題的解答也就水到渠成了。
總之,在低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中,指導學生做到,仔細審題弄清數量關系,根據已知條件和問題利用線段示意圖分析演示,充分利用生活的實例和直觀圖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方法都不是孤立的,在實際解題中,往往是兩種或三種方法同時用到,而且有許多問題,可以用這種方法分析,也可以用那種方法分析。問題在于掌握了各種方法后,可以隨著題目中的數量關系靈活運用,切不可死記硬背,機械地套用解題方法。綜合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并長期如此培養(yǎng)和訓練,低年級學生的解題能力也就隨之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