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峻
(浙江省樂清市育英學校,浙江 樂清 325600)
理論與方法探索
從“活動”走向“校本課程”的實踐與探索
——以《“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活動”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踐》研究為例
石 峻
(浙江省樂清市育英學校,浙江 樂清 325600)
基于《“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活動”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踐》課題研究,課題從研究的背景、價值與內(nèi)容出發(fā),采用了行動研究法、實驗法等課題研究方法手段,并著重從設計思路、確定內(nèi)容,依托課題、大力推進,編寫教材、納入課程,全員參與、活動滲透,拓展空間、引入課間,研制評價體系、確定評價內(nèi)容等6個方面詳細地闡述了從“活動”走向“校本課程”的具體行動策略。課題研究歷經(jīng)8年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編制了一套《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活動》特色校本課程,深化了課程改革的意義,發(fā)展了學生身心素養(yǎng),錘煉了教師專業(yè)品質(zhì),提升了學校品牌效應。最后為課題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設性建議,旨在為進一步拓展和完善《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活動》校本課程的研究,探索從“活動”走向“校本課程”的實踐與理論。
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活動;校本課程;開發(fā);實踐
“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活動”作為民間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長期以來民間勞動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它不僅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它還具有健身、教育、娛樂、競技、社會交往等多種功能。它的價值不僅體現(xiàn)在能有效增強體育課吸引力,還能彌補農(nóng)村學校體育場地和器材設施的缺乏,是課外體育和體育競賽必要補充和延伸。
按照《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課程理念及學校課程改革的目標,學?!把闶幧街裣盗畜w育活動”校本課程通過課程總目標的規(guī)劃設計,指導學生學習雁蕩山民間體育文化技藝,掌握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活動技能,展示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文化的才藝,激發(fā)學生的愛家鄉(xiāng)情感,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從而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健康發(fā)展,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提升青少年學生文化素養(yǎng)和道德情操。
同時,在課程目標體系中,我們還設計了課程階段實施目標及課程實施具體目標,使得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活動在目標在實踐推進中不斷發(fā)展與完善。
2.1 設計思路,確定內(nèi)容
從2003年開始竹系列體育活動,經(jīng)過嘗試、研究和思考,形成竹系列體育活動特色校本課程,從而造就學校體育活動文化的品牌。每一個活動的誕生都要經(jīng)歷“創(chuàng)編(重整)—實施—試行—施行”4個階段,指導學生學習民間體育文化,傳承雁蕩山民間體育文化精髓,從而提高學生體育文化素養(yǎng)和道德情操,最終形成成一種“人人會竹竿舞,個個盡顯創(chuàng)意”的學校體育文化。
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活動的形式與內(nèi)容極為豐富,但并不是所有的內(nèi)容都可以納入學校教育的范疇,因此需要對它進行篩選、改編、整合,將一些有特色、適合學校的、學生有興趣的內(nèi)容選入校本課程。針對雁蕩山地域、學校、家庭等,對涉及各方面的人力、場地、器材、項目、時間、自然和信息等進行校本課程開發(fā)和實踐,其內(nèi)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活動》校本課程素材資源,包括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活動起源、作用價值、活動經(jīng)驗、技能、活動組織與裁判等。
(2)《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活動》校本課程條件性資源,包括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活動相關(guān)的器材制作與規(guī)格、場地、圖書音像資料、社會師資等。
(3)《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活動》校本課程特色資源,包括毛竹系列,即踩竹高蹺、滾竹環(huán)、抖空竹、竹弓、風箏、爬竹竿;青皮竹系列,即雁蕩山跳竹竿、武術(shù)(竹)棍、抄竹杠等;竹游戲系列,即持竹竿跑(直線、繞圈、旋風)、快快跳起、抬轎子、移位扶竿(報號、移位)等。
(4)《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活動》校本課程人力資源,包括學生、體育教師、班主任、有特長的家長、社區(qū)體育指導員、雁蕩山民間竹工藝人等。
2.2 全員參與,活動滲透
“全員、全程、全面”的“三全育人”是開展竹系列活動所一直堅持的原則。從教學骨干,到全體專任教師,學校不斷探索培訓途徑,提高全體教師的課程開發(fā)的能力。然而,隨著竹系列活動的推廣普及,針對學校師資力量不足,缺乏專業(yè)指導。鑒于此,我們聘請徐金堯教授、方洪壽教授等擔任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顧問,指導老師,直接參與“竹系列體育活動”的規(guī)劃與發(fā)展。此外,學校還聘請雁蕩地區(qū)民間藝人陳師傅及姚師傅來我校對我校教師進行竹系列活動知識與技能、活動器材的制作等培訓。他們從雁蕩山竹文化的歷史淵源講起,以樸實無華的語言,從不同角度分別對各項竹活動的作用、價值進行精辟的闡述,手把手進行技能傳授,效果明顯。
表1 三大系列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活動內(nèi)容
為營造濃厚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活動氛圍,學校結(jié)合竹系列活動實際開展“我是活動小能手”主題活動,舉辦“竹系列活動文化節(jié)”,開展全校性的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活動,如在全校學生中開展竹活動創(chuàng)編比賽,設置最佳創(chuàng)編獎、最有創(chuàng)意獎、最佳效果獎、最具魅力獎、最佳展示獎等,同時在教師活動中也開展跳竹竿比賽,做到師生同步練習。
我們還把竹系列活動活動向校外拓展,利用月假、節(jié)假日,開展跳竹竿活動,既自娛自樂,又鍛煉了體能,還帶動家長參與到活動中來。
打造學校的竹系列活動特色,讓竹系列活動活動與雛鷹爭章活動有機結(jié)合,設立“活動特色章”,促進隊員個性發(fā)展。作為竹系列活動校本課程的我校,大隊部推出了幾個竹活動特色章,“創(chuàng)編章、展示章、協(xié)作章、服務精神章”等,讓每一位隊員在竹系列活動中爭章,在爭章中進步。
2.3 拓展空間,引入課間
大課間活動是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為目的,融健身性與合作性,競技性與娛樂性,技術(shù)性與趣味性一體,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活動明顯具有以上特性,我們把《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活動》引入大課間活動,能極大地豐富了我校的大課間活動內(nèi)容,同時也使我校體育教學內(nèi)容產(chǎn)生變革。
2.4 依托課題,大力推進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依托浙江省教研系統(tǒng)重點課題《“體育與健康”地方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研究》及溫州大學面向基層課題《城鎮(zhèn)中小學“大課間”陽光體育活動實踐研究》兩課題,同時努力去申報各級各類相關(guān)的研究課題,爭創(chuàng)特色課程。此外,還通過各種展示、評比的機會,大力推進雁蕩山竹系列活動在社會上的影響力。
2.5 編寫教材,納入課程
2.5.1 開發(fā)課程,編寫教材2008年初,學校成立了《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活動》教材編寫小組,分別以“毛竹系列、長竹竿系列、短竹竿系列及竹系列游戲”為核心內(nèi)容,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編寫分年級教材。教材編寫完畢后,學校又組織了課題組成員編寫單元設計說明,組織各年級的骨干教師編寫教學設計。這樣,真正使教和學既有了內(nèi)容又有了參考,使竹系列體育活動內(nèi)容更加充實了。
本課程共分5個部分,第1部分,雁蕩山毛竹系列;第2部分,雁蕩山長竹竿系列;第3部分,雁蕩山短竹竿系列;第4部分,雁蕩山竹游戲系列;第5部分,雁蕩山竹系列活動待開發(fā)項目介紹;各系列分不同章節(jié)。
2.5.2 納入課表,全面實施為保障竹系列體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從2008年9月起,在一至六年級的課表中明確竹系列體育活動課的教學時間。每班每周開設一節(jié)“竹系列體育活動”課并排進課表,讓每一名學生都能接受竹系列體育活動知識與技能的學習。
2.6 研制評價體系,確定評價內(nèi)容
2.6.1 《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活動》校本課程建設評價《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活動》校本課程建設評價范圍主要包括已開發(fā)的校本課程項目的評價、課程組織管理及實施保障狀況的評價、課程實施效果的評價、課程開發(fā)過程的評價等。
2.6.2 《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活動》校本課程學生的學習評定《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活動》校本課程開發(fā)作為國家體育課程的補充,是以國家體育課程綱要基本精神為指導的體育課程改造過程。因此,《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活動》校本課程的學生體育學習評定應與國家體育課程綱要的要求相一致。
(1)體能的評定。體能是指人體各器官、系統(tǒng)在體力活動過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它是衡量健康水平的主要標志,與運動技能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包括身體素質(zhì)(力量、耐力、速度、靈敏性、柔韌性)和身體基本活動能力(走、跑、跳躍、投擲、懸垂支撐、攀爬、負重)。
(2)知識與技能的評定。評定內(nèi)容主要包括:第一,對于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活動的認識及對于人、社會的價值和重要性;第二,掌握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活動的相關(guān)知識并能運用于實踐的情況;第三,掌握符合一定學習水平目標要求的竹運動技能以及運用于實踐的情況。
(3)學習態(tài)度的評定。其具體內(nèi)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能否主動、自覺地參與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活動;第二,在竹系列體育活動過程中能否全身心地投人;第三,能否積極主動思考,為達到目標而反復練習;第四,能否認真接受老師的指導。
3.1 編制了特色的校本課程
創(chuàng)編整理了三大系列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活動內(nèi)容。(表1)
3.2 深化了課改的深刻意義
貫徹了《決定》的精神,補充了國家課程的不足;體現(xiàn)了《課標》的理念,滿足了學生不同的需求;迎合了時代發(fā)展的潮流,確保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時間,減輕了學生學習的壓力。
3.3 發(fā)展了學生的身心素養(yǎng)
2008-2010年連續(xù)3年《國家學生體質(zhì)健康標準》檢測結(jié)果顯示,學生的體質(zhì)健康水平逐年提高,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運動情趣,學生的活力得到了激發(fā),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了發(fā)展,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探究習慣。
3.4 錘煉了教師的專業(yè)品質(zhì)
實施《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活動》校本課程的近兩年時間里,先后有3名教師分別獲得了縣市級優(yōu)質(zhì)課評比、教師基本功比賽一、二等獎,先后有12篇相關(guān)論文、案例發(fā)表在國家級、省級刊物和獲得省市縣評比一、二等獎。
3.5 提升了學校的品牌效應
開展《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活動》校本課程研究以來,引起了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的廣泛關(guān)注,中央電視臺也先后3次來到我校對我校開展的這一課程實驗進行了專題拍攝,溫州日報、溫州都市報、樂清日報多家新聞媒體對我校開展的雁蕩山跳竹竿活動作過專題報道,學校承擔、由教育部音像教育出版社拍攝制作的《新課程體育特色項目開發(fā)與案例示范-跳竹竿》教學片2010年4月正式向全國發(fā)行,此外,先后有來自杭州、寧波、金華、溫州等地及本市兄弟學校領(lǐng)導、教師到我校觀摩取經(jīng)的有500多人次,在市內(nèi)外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4.1 《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活動》校本教材問題
目前,學校已經(jīng)編制出了《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活動》校本教材,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然而,這套教材與理想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如何使其更加科學、合理還有待繼續(xù)研究。
4.2 《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活動》校本教材教學問題
教學是把課程目標與內(nèi)容轉(zhuǎn)化為學生學習成效的主要途徑與手段。學校目前在竹系列活動教學方面,還沒有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積累足夠豐富的優(yōu)秀教學案例等,我們的教學探索任重而道遠。
4.3 評價基礎(chǔ)薄弱并帶有隨意性
在研究過程中,評價已成為阻礙《雁蕩山竹系列體育活動》校本課程積極性推進的瓶頸。通過研究,雖然學校在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評價內(nèi)容、方法,但這無法掩蓋其評價帶有的隨著性的事實,評價的目的及評價的標準不清晰,并多少帶點“自已覺得行就行”的味道?!堆闶幧街裣盗畜w育活動》校本課程開發(fā)需要引進新的評價模式,但從目前體育師資水平及其他方面的條件來看,學校還不具備制訂出較為完善的校本課程評價體系。
[ 1 ] 國家教育部.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 2 ] 崔允漷. 校本課程開發(fā):理論與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 3 ] 高慎英. 小學校本課程開發(f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 4 ] 鐘啟泉.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 5 ] 傅建明.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價值追求[ J ].課程·教材·教法,2006(7).
[ 6 ] 劉旭東,張寧娟,馬麗. 校本課程與課程資源開發(fā)[M]. 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6.
[ 7 ] 季瀏.論體育的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開發(fā)[ J ].體育教學,2006(3).
G807.0
A
1674-151X(2012)06-112-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6.058
投稿日期:2012-02-19
石?。?969 ~),中教高級,本科。研究方向:學校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