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克萊伯雷 編譯
明知空襲具體時間,但帕奇卻不能告訴艾黎,因為這事關(guān)戰(zhàn)事的成敗,作為希特勒欽點的間諜,帕奇深知泄密意味著什么。所以,艾黎一定要去看班上的孩子時,他表現(xiàn)得很輕松、很自然。
帕奇以為,轟炸機的主要目標是軍事基地和通信設(shè)備,學校是相對安全的,但等到艾黎被炸傷的消息傳來,一切都已經(jīng)太遲,醫(yī)生說:腦部重創(chuàng),可能會永遠失憶。
照顧好她,帕奇認為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可當艾黎睜開眼,漠然地叫出一聲“父親”時,他還是呆住了,良久才“嗯”了一聲,緊緊把艾黎抱在懷里。
曾經(jīng),帕奇用過很多方式,包括重游故地,講一些艾黎喜歡的事,看以前一起看過的電影,甚至還偷偷使用了軍方的電子設(shè)備來刺激艾黎的大腦,可惜,一切都是徒勞,她就像來到陌生世界的一個陌生人一般。
幸運的是,艾黎非常聰明,或許是因為她曾經(jīng)受過良好的教育,學習東西特別快,每天都纏著帕奇,大叫“父親,你快來教我這個”。
幾年過去了,戰(zhàn)爭早已結(jié)束,德國慘敗,或許是因為希特勒的自殺,又或者是那些重要人物都在忙著處理柏林墻的事,自己似乎已被徹底遺忘,拋棄。
或許,帕奇應該回國去看看,他應該回去,至少自己的親人都在英吉利海峽對面,但他又無法說服自己離開。因為艾黎,她雖然已經(jīng)完全能像正常人那樣生活,但戰(zhàn)后的大不列顛島依然不那么穩(wěn)定,他必須留下來,為了責任,為了愛。
直到有一天,艾黎帶回來一個男人,她說,是自己的同事,猶豫了片刻,又說,父親,我要嫁給他。
這個人他認識,是倫敦頗有名氣的一位年輕教師,人品、家世都還不錯。但盡管如此,他還是毫不留情面地對艾黎說:“你確定要和他在一起?不用現(xiàn)在回答,三天后,考慮清楚了再告訴我?!?/p>
三天后的答案是什么,其實根本就不用等這么久,從艾黎緊緊靠在戀人的肩膀的動作看,即便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也無法拆散他們。所以,到了第三天,當艾黎拉著男朋友再次回到家里的時候,帕奇已經(jīng)打點好所有行李。
艾黎茫然不知所措,但他卻只是拍了拍小伙子的肩膀,說:“照顧好我的女兒,你必須比我更愛她?!?/p>
接著,帕奇拿出一個精密盒子放在女兒手里,并告訴女兒,這是他一生最珍貴的東西,希望她永遠珍藏,不一定要知道里面是什么,但他保證,它值得珍藏。
其實,在帕奇離開的當天晚上,艾黎便試著去打開父親的盒子,可惜,父親沒有留下密碼,無論自己怎么使勁硬是打不開,她本想撬開它,但想到父親的叮囑,最終還是放棄了。
在艾黎心中,父親就像一個謎,他走了,3年、5年、10年,再也沒有回來,而那個盒子則成了她唯一的牽掛,可惜,一直沒能打開它。
直到20年后,當她意外在電視節(jié)目中看到同樣一個盒子,專家分析說是德軍間諜秘密使用的一種裝置,并統(tǒng)一使用一種叫“諾瑪諾”的密碼時,她才若有所思,按照專家的講解,她慢慢地搓動密碼,不到十秒鐘,盒子開了。
盒子里有炸彈,但這并不讓她吃驚,當她看到盒子下面厚厚一疊相片,還有帕奇的一封信時,艾黎瞬間淚如泉涌。
沒錯,帕奇是德軍的間諜,但他在盒子里留下炸彈只是為了防范同行找到艾黎,傷害艾黎,而他之所以這么做,并不是愛自己的女兒,而是愛自己的戀人,盒子里一張張親密相片和一段段真情留言,把艾黎所有的記憶都重新翻了出來。
為了不讓自己的愛人受到刺激,帕奇硬是接受了自己的戀人變成自己的女兒的事實??墒?,離開后,他到底去了哪里,他過得幸福嗎?沒有人知道。只有艾黎常常一個人跑到海邊,望著遠處靜靜地想著,他或許還會回來,又或許,永遠都不會回來了。
朱維娜摘自英國劍橋大學《大學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