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一粒砂,浮在空中,你只是塵埃;臥在土里,你便是土壤。
塵埃與土壤,同是一粒砂,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價值。如同我們自身,若把自己舉得過高,得到的不會是瞻望,而是不屑一顧的輕視;若把自己放低,放低,再放低,得到的不會是鄙夷,而是由衷而生的尊重與敬佩。
于是,我常被一個可愛的老人所感動——季羨林。“國學泰斗”的名號他不要,他的拒絕與沽名釣譽者形成強烈反差。他說,我只是一個文人,一個靠筆桿子寫出自己想法的文人,“泰斗”這稱呼我不要!說得何其謙遜與直白!只有這樣的人,才可以深入我們的心,不是嗎?不斷地放低自我,將思想的根深深扎入土壤里,不畏蚍蜉撼之,華蓋濃密,給他人一片陰涼。
不禁,又想起一個曾被我們舉上天的人——劉翔。他是國人的驕傲。雅典奧運會后,他的“12秒88”令世界震驚。自此,他便被崇拜者推上偶像的高臺??桑睦?,榮譽與聲名帶來的累,不為人所知。人一旦被高高舉起,就會感受不到根的存在。他說,外界的各種評論讓他迷失,只有回歸那個除了奔跑之外什么都不在乎的劉翔,才是最初的劉翔。
放低自我,方能受人尊重。的確,只有放低自我,才能充實內(nèi)心,凈化靈魂;只有放低自我,才能化塵為土,滋潤萬物。
嵇康天生傲骨,最終竟無完尸;諸葛亮躬親農(nóng)耕,贏得流芳百世;秦始皇自命功蓋五帝,秦朝卻很快走向衰亡;漢武帝勤勉于政,贏得漢朝盛世……在歷史的長河中,那些自命不凡的人早已化作青煙,消散在滄海桑田的變幻之中,而那些埋首苦干、不慕虛名、放低自我的人成為了人們心中不朽的山峰。
這就是放低自我。它看似讓那人默默無聞,卻為他增添了一對翅膀;它看似讓那人身份卑微,卻將他舉上更高的蒼穹;它看似讓那人泯然眾人,卻將他引向浩瀚之海……
放低自我,我們不能刻意隱藏而是讓心自由漂泊;我們不能執(zhí)守名利,而要順水而下,至柔至善。只有真正放低自我,才能漫觀潮起潮落,心隨云卷云舒。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整體評價:
這是一篇充實靈動的考場佳作。從材料上看,古今事例,信手拈來。國學泰斗季羨林及亞洲飛人劉翔的事例,分析深入,事理分明;嵇康、諸葛亮、秦始皇、漢武帝等人的事例,用排比手法自然串起,句式整齊,底蘊深厚,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內(nèi)容充實。文章語言靈動,富含理性,詩句化用巧妙,流暢優(yōu)美。
(羅小軍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