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煊(南京市石婆婆庵1號北樓601室,江蘇南京,210018)
天界寺在中華門外五貴橋,元時為龍翔寺,明初始改今名
看到《揚子晚報》介紹天界寺的文章,頗為激動。我家祖孫三代與天界寺有過交往,可以補充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以饗讀者。
明代南京有靈谷寺、報恩寺、天界寺三大寺院。明初以天界寺最為輝煌。明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降旨在城南聚寶門外鳳山上建了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寺院,賜名“天界善世寺”,占地600余畝(相當于40萬平方米),眾僧500余名,院址東到普德寺,西到安德門。山門左邊是能仁寺,右邊是碧峰庵,從鳳山腳下到山頂重重疊疊還有五座寺院,遠遠望去佛幡飄搖,梵音四起,香火極為旺盛。寺內有西庵曲徑、蒼翠喬松、半峰煙雨、雙桂夕照等風景名勝。不遠處就是江南第二泉,泉水泡茶成了寺院特供御用香茗。除供皇家在此享受外,居士常年在此修行,文人雅士經(jīng)常在此聚會,吟詩作對,酬唱古今。既品茶又嘗寺院獨特的素食,天界寺在全國享有盛譽。
中國佛教有三個鼎盛時期,其中有兩個鼎盛時期的中心都在南京。南北朝時期梁武帝被譽為佛教皇帝,皇宮的后門正對雞籠山上的同泰寺。梁武帝在同泰寺中四次舍身,讓王公大臣拿錢來為他贖身,寺院得到巨額金錢后,迅速再建和擴建了許多寺院,佛教在梁武帝的推動下迅猛發(fā)展。詩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其實當年寺院已多達五百余座,僧尼多達數(shù)萬人。這是中國佛教第一個高峰期,但反宗教的唯物論也掀起高潮,值得大書特書的是梁武帝的“有神論”和范慎的“無神論”就在雞籠山下進行公開的辯論,這是中國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第一次公開較量。最后偉大的無神論者——范慎受到無情打擊,發(fā)配到瓊州(海南島),客死在異地他鄉(xiāng)。
當時就在南京棲霞山開鑿了千佛巖,留下了470余尊精美的佛像石刻,千佛巖被譽為中國的東敦煌,這是南京的寶藏和驕傲。
盛唐時期,武則天當過尼姑,自稱是彌勒轉世,大力提倡佛教,把中國佛教推向第二個鼎盛時期。唐代對佛教最大的貢獻是玄奘大師去印度取回真經(jīng),回國后又用畢生精力翻譯了大量經(jīng)書,對中國的音樂、文學、藝術、戲劇也有一定影響。
饒有情趣的是偉大的佛學家、翻譯家、旅行家玄奘法師雖然圓寂在西安,佛骨舍利也安葬在西安。但在戰(zhàn)亂中幾經(jīng)輾轉,最后頭骨還是轉移到南京來,把南京與中國第二次佛教鼎盛時期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南京保存了玄獎的頭蓋骨功不可沒,至今佛骨還供奉在靈谷寺玄奘紀念堂中,供游人瞻仰。
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和尚出身,所以得天下后虔誠信佛,把中國佛教推向第三個鼎盛時期。當時南京是全國的佛教中心,而天界寺又是金陵梵剎之首。內設善世院,是明代政府管理全國佛教的機構,統(tǒng)管全國的所有寺院。它又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家廟,建有金剛殿、天王殿、正佛殿、觀音殿、輪藏殿、伽藍殿、祖師殿、毗盧殿、戒律堂、講經(jīng)堂、藏經(jīng)樓、萬佛樓和鐘鼓樓。這些大殿用的是琉璃瓦、龍屋脊、金黃色廡頂,盡顯皇家氣派。殿內落地神龕四周雕刻龍頭,這在當時南京寺院中除鷲峰寺外,是絕無僅有的。朱元璋經(jīng)常來此上香、拜佛。后宮佳麗也經(jīng)常來此拜佛求簽、游覽勝景、品嘗素食?;屎蠛捅妺邋€經(jīng)常向佛祖許愿和還愿,捐出金銀財寶,以求消災降福,所以天界寺特別富有。寺中大小殿堂都供奉金佛,大佛開光多用金箔貼身。佛祖天靈上都有夜明珠,鐘樓里的大鐘含金量很高,故而天界寺的鐘聲最為悅耳悠揚。法器中也含有黃金成份,做水陸道場時,敲打法器悅耳動聽,在陽光照射下金光燦燦。這是天界寺得天獨厚的驕傲。據(jù)寺院主持講,每臨大事朱元璋都要來寺求神拜佛。朱元璋晚年就在天界寺中欽定了47名嬪妃的隨葬名單,朱元璋駕崩后,47位佳麗全部隨葬在明孝陵。
天界寺還是明代撰寫元史的衙門。朱元璋退朝后經(jīng)常來此身披袈裟、胸掛佛珠、手持法器與眾僧一起轉經(jīng),誦完經(jīng)后便在此審閱元史初稿并御筆欽定元史。后宮如有法事也重托寺院主持安排。
朱元璋駕崩后,天界寺后殿辟為供奉遺像和明太祖靈牌的圣殿,每天早晚上香念經(jīng)叩拜。建文帝和馬皇后也經(jīng)常來此上香祭奠??梢娞旖缢略诋敃r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朱棣篡奪皇位后,天界寺地位開始下降。但依然不失皇家寺院特色,還是金陵梵剎之首。善世院依然設在天界寺內,天界寺依然統(tǒng)管全國的所有寺院,還是撰寫史書的衙門。所不同的是朱棣從來不到寺院敬香,他怕在廟中遭到謀殺,又怕茶水和膳食中有毒,不敢輕易來此。又懷疑建文帝就藏匿廟中,經(jīng)常巧立名目派兵前來突擊搜查,攪得眾僧人心惶惶。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天界寺突然遭遇天火,除了大雄寶殿外,其他各殿焚燒殆盡。朱棣不撥銀兩重修天界寺,眾臣也不敢造次。直到明英宗天順二年(1458年)高僧覚義募捐,在原址廢墟上重建了天王,觀音、輪藏、毗盧四大殿堂。此時規(guī)模雖然大不如前,但香火持續(xù)興盛五百余年,直到太平天國時,寺院毀于戰(zhàn)火。我祖父朱春甫是虔誠信佛的居士,出資修了天界寺的山門和毗盧殿以及左觀音殿和右輪藏殿,還在山坡上建了禪房,經(jīng)常來此打坐聽經(jīng)。此時的天界寺規(guī)模更小,但香火還是十分旺盛,佛事不斷。由于寺在山上,晨昏悠悠的鐘聲激蕩在城南上空,黎民百姓當做吉祥的福音。
民國軍閥混戰(zhàn),南門城外成了主戰(zhàn)場。多災多難的天界寺又遭兵燹,亂兵把寺中大小金銀佛像全部掠走,為了搶劫大佛天靈上的夜明珠不惜毀了佛身,又把所有大鐘和法器全部送到金陵槍械局去造子彈,連裝飾金線的袈裟都不放過。亂兵聽說當年朱元璋曾賜給這座家廟無數(shù)金銀財寶,都埋在地下,便到處挖掘,砍樹毀林,掘地三尺。天界寺面臨滅頂之災,從此一貧如洗,一蹶不振。但天界寺的主持和眾僧依然守著殘缺的破廟,不忍離開,眾僧靠朱家施舍艱難度日。家父朱儒林給主持在山門前拍了一張心酸照,當年主持照像時竟然找不到一件整齊的僧袍,只好穿著補丁納補丁的僧衣。這張珍貴的照片真實地反映了老僧清苦生活。國民政府1929年出版《首都名勝古跡》畫冊時,經(jīng)家父推薦天界寺被收到畫冊中。它是中國滄桑變化的縮影,也是寺院凄涼歷史的見證。
中國寺院興廢的規(guī)律總是亂世毀壞盛世建?!拔母铩焙螅茢〉奶旖缢聦倌暇┑诙C械廠職工宿舍區(qū)。廠領導將這片廢墟改建成退休干部的俱樂部,也曾經(jīng)營過舞廳,后來又做幼兒園。這里環(huán)境獨具特色。拱形的山門里,參天大樹間恢復了小橋流水和亭臺樓閣、屋脊龍吻,還刻意恢復了一段龍墻,讓人追憶昔日皇家寺院的輝煌。上世紀80年代我借調在化工局工作,近水樓臺,常去天界寺憶舊。天界寺租給菩提素食園后,這里又是江南文化學院的學術活動和迎外的場所。我每次來此參加活動,特別興奮,因為孩提時期我經(jīng)常聽到祖父夸耀天界寺的素食如何如何,說得我牙根生津,滿口含香。想不到半個世紀后,我竟然置身于天界寺中,在幽雅的環(huán)境中品嘗到天界寺素食園的中國傳統(tǒng)素食。
說到天界寺素食園還有一段頗有傳奇色彩故事。這得從六百年前說起,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經(jīng)常來天界寺上香和御批元史書稿,由寺院中的御膳房準備御膳。朱元璋是個非常難伺侯的帝王,脾氣暴躁,動轍殺人。馬娘娘怕朱皇上濫殺御廚,在皇宮里一日三餐都由她親自伺侯。雖然是結發(fā)夫妻,稍不如意,朱皇上照樣用湯碗把皇后砸得頭破血流,所以馬娘娘要天界寺御廚特別小心,免遭殺身之禍。天界寺又是善世院——管理全國所有的寺院的衙門,主持把全國各大寺院的廚師調來,各獻絕技。朱皇上每次來寺都能吃到風味獨特的素食,龍心大悅,多有賞賜。主持經(jīng)過十幾年的精心篩選,終于研制出六百多種精美素食,分兩大類:一類是素菜葷做,飛禽走獸不僅形似,其味可以以假亂真;另一類是保持原汁原味,風味獨特。朱洪武每次進膳,兩種類型的菜肴各上九道。雖然只有18碗,那些精美絕倫的素食使朱皇上大飽口福。朱元璋特降御旨:天界寺每逢四時八節(jié)都要進貢素食。后經(jīng)馬娘娘勸說,每次御膳只有八大碗。后來寺院幾經(jīng)戰(zhàn)火,但傳統(tǒng)烹飪技術基本上一直傳承到民國。
民國初期天界寺最后一位主持圓寂前,將六本《天界寺食譜》送給我祖父,祖父送給江南最富盛名的接引庵八師太。接引庵地處鐵湯池,據(jù)說那是明代朱洪武用鐵鍋煮人肉湯的地方,這個地名保存了六百年。接引庵方園幾十畝,占據(jù)了一條長街,東到鈔庫街,西到洪武路。那里古木參天,亭臺樓閣盡顯寺院園林特色。許多黨國要員經(jīng)常來此坐而論道,更愛品嘗庵中素食,當時一桌素宴與金陵春“燕翅烤鴨席”價格相等,都是四萬大洋(筆者采訪胡長齡大師時得到的準確數(shù)字)。日偽時期,大小漢奸更愛在此醉生夢死,往往一擲千金。接引庵的素食名氣更大。解放前夕,不少高僧來到接引庵抄錄食譜并學習特殊的傳統(tǒng)技藝,帶到臺灣。
解放前夕,接引庵為國民黨通訊兵團部所占領。解放后菜地和園林建成一所中學,殿堂成為倉庫,達官貴人吃喝玩樂的院落成了民宅,荒地蓋成棚戶區(qū)。“文革”中破“四舊”推倒菩提大佛,取走金銀財寶,接引庵等五座連在一起的庵廟全部被毀。八師太將食譜帶到西安,遭遇車禍后圓寂了,天界寺的素食文化失傳。
80年代初,臺灣素食專家照慧法師來大陸講經(jīng)說法時,在天界寺素食園留下食譜,又向吳經(jīng)理傳授傳統(tǒng)烹飪技藝,大陸食客這才品嘗到“一品海苔”、“魔芋”、“蝦仁”、“魷魚”、“鮮貝”、“海蜇”等三百余種素食。天界寺的素食歷經(jīng)六百年的傳承和發(fā)展,終于又老龍歸舊窩了。當然,象“龍虎斗”和“冬瓜盅”等12道特級大餐并未列入照慧法師的食譜中。筆者未能向照慧法師當面請教,不知是失傳了還是另有原因。更令人遺憾的是上世紀末全球發(fā)生經(jīng)濟危機,吳經(jīng)理關了天界寺素食園,帶著照慧法師那本食譜回臺去了。如今天界寺人去樓空,失去了昔日的輝煌。我翻開影像集,望著80年代拍下的幾幀彩照,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