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梅,高淑紅
(1.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天津 300073;2.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天津 300073)
為了提高腦卒中患者的睡眠質量及生活質量,并減少患者對鎮(zhèn)靜催眠藥的依賴性和耐藥性,我科在對針刺組進行針刺治療未服用任何鎮(zhèn)靜安眠藥,對照組臨睡前常規(guī)給予艾司唑侖片2粒,并觀察兩組患者睡眠質量。兩組治療后在改善患者睡眠質量方面皆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兩組間效果差異也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取得了滿意療效?,F報道如下。
本研究84例腦梗死后睡眠障礙患者,均為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針灸科四病區(qū)2011年8月~2010年10月住院病例,經CT或MRI確診腦梗死,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腦卒中診斷標準[1]。
將84例患者預先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13.0隨機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針刺組各42例。入組時告知患者及家屬治療方案,特別是針刺組要充分取得患者家屬的理解和支持,不配合者不納入本次研究,兩組都簽下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文化程度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①均為初次發(fā)病;②發(fā)病時間不超過15天;③神志清楚,無意識障礙,無明顯語言理解和表達障礙;④既往無睡眠障礙,現患者訴入睡困難或易醒、醒后難以入睡,客觀入睡困難(30 min以上),實際睡眠時間減少(少于6 h),易醒(夜醒2次或2次以上,或每夜覺醒時間超過30 min);⑤經輔助檢查及臨床測試無其他心因性因素及疾患[2]。
①多次發(fā)病;②發(fā)病時間超過15天;③神志不清,有意識障礙、語言理解困難或表達困難;④既往發(fā)病前有睡眠障礙;⑤病情不穩(wěn)定或兼有其他重癥疾患。
對照組臨睡前口服2 mg艾司唑侖,根據患者睡眠情況每周服用4~7次。
針刺組采用針刺治療。主穴:百會、四神聰、神門、印堂、安眠、照海、申脈。操作方法:神門、印堂、四神聰、安眠用平補平瀉法提插捻轉1 min,照海用提插捻轉補法操作1 min,申脈用提插捻轉瀉法操作1 min。配穴:肝火擾心加行間、俠溪;痰熱內擾加豐隆、內庭;心脾兩虛加心俞、脾俞;心腎不交加心俞、腎腧;心膽氣虛加心俞、膽俞;脾胃不和加公孫、足三里。配穴按虛補實瀉法操作1 min。日1次,下午3點至4點針刺治療,得氣后留針30 min,每周針刺6日,兩周為一療程。
另外,兩組確保睡眠環(huán)境的合理化、同步化,要給患者創(chuàng)造溫馨、舒適的睡眠環(huán)境。病房內的溫度適宜,床鋪保持干燥,枕頭柔軟,高度適中,有助睡眠。提前告知患者熄燈時間并在晚上11點統(tǒng)一熄室內燈,可保留床頭燈,盡量減少病房陪護人員的走動聲和醫(yī)務人員的走動聲、治療儀器的機械聲,將噪聲降至最低。對長期臥床患者應約束白天睡眠時間,嚴格控制午睡時間不宜過長,以防睡眠習慣倒錯。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1993年頒布實施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3]。痊愈:睡眠時間恢復正?;蛞归g睡眠時間在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經歷充沛;顯效:睡眠明顯好轉,睡眠時間增加至3 h以上,睡眠深沉加深;有效:癥狀減輕,睡眠時間較前增加不足3 h;無效:治療后失眠無明顯改善或反加重者。
采用SPSS 13.0軟件,采用卡方檢驗。
表1 治療3天后的結果
表2 治療2周后的結果
表1、2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針灸治療中風后睡眠障礙的療效十分理想(P均<0.05),治療后3天的數據顯示針灸起效快,能及時解決患者的睡眠障礙,治療后第2周的數據顯示針灸長期療效可靠、安全、穩(wěn)定。
睡眠障礙是腦卒中后常見的并發(fā)癥。有資料表明腦卒中患者大約有98%伴有失眠和睡眠結構紊亂[4]。睡眠是維持機體健康不可缺少的生理過程,是集體復原、整合和鞏固記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生理重要性僅次于呼吸和心跳[5]。腦卒中后發(fā)生失眠不僅會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神經功能康復治療,而且會加重腦卒中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癥狀,甚至誘發(fā)腦梗死或腦出血的復發(fā)[6]。但相比于其他并發(fā)癥,腦卒中后睡眠障礙往往不被重視,多數以短期的鎮(zhèn)靜安神藥對癥治療為主,而此類藥物易引起過度鎮(zhèn)靜、中毒、耐受、成癮等副作用,可能會掩蓋原發(fā)病精神癥狀,不利于及時觀察病情變化,給醫(yī)療工作者的診斷及治療工作增加了難度。
中醫(yī)認為失眠癥的病因是陰陽失調、陽不入陰?!鹅`樞·口問》曰:“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薄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吩?“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敝蝿t為調整陰陽,《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歷和精氣乃絕”。白天陽長陰消,陰氣內守而陽氣外用,人可精力充沛而日?;顒樱雇黻庨L陽消,陽入于陰即可入眠休息。如此晝作夜息,才能使人體的陰陽適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所以睡眠障礙的治療必須以引陽入陰為主,針灸治療的機理也在于調整人體的陰陽,安神利眠。針灸治療睡眠障礙的效果良好,尤其是下午或晚上行針,可順應陰長陽消的規(guī)律,效果更佳。其中百會是督脈經穴,位于巔頂三陽五會 ,是督脈“如絡于腦”的頭部取穴,四神聰為經外奇穴,也位于腦部,“腦為元神之府”,兩穴配合可調理腦神、寧心安眠。安眠穴為經外奇穴,具有鎮(zhèn)靜安神之功效,是治療失眠的經驗穴。蹺脈理論是針灸治療中的一大特點,八脈交會穴中申脈通于陽蹺,照海通于陰蹺,根據失眠的病因,瀉申脈補照海,調理陰陽使其達到陰平陽秘,充分體現了中醫(yī)“治病必求于本”的治療原則。
本研究著重于中風后睡眠障礙,針灸治療是中風患者肢體功能治療的首選治療,臨床上效果顯著,中風后睡眠障礙患者是在針刺治療肢體功能障礙同時針刺治療其并發(fā)癥睡眠障礙,有著方便有利的治療條件,針刺穴位也易于臨床醫(yī)師操作,并發(fā)癥的治療與原發(fā)病的治療是同步進行的,有相輔相成之功效,可進一步研究探討。
[1] 高紅,陳靜.失眠的診斷及治療[J].黑龍江醫(yī)學,2003(1):28-29
[2]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026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3:20-23
[4] 周際.卒中患者睡眠障礙特點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05,2(4):173 -174
[5] 萬琪.神經內科疾病診斷流程與治療策略[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64-69
[6] 王曉東,王愛霞.腦卒中患者睡眠障礙原因分析及對策[J].醫(yī)藥論壇雜志,2008,29(8):103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