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 祎,韓舜愈,張 波,祝 霞,王 婧,崔日寶
(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甘肅蘭州730070)
花色苷為花色素的糖苷,是紅葡萄酒中主要的呈色物質(zhì),決定了酒的品質(zhì)。在整個釀造過程中,葡萄中的花色苷會因為醪液性質(zhì)的變化而發(fā)生一定的變化,同時,花色苷還具有抗氧化,抗突變、抗癌,保護心血管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改善視力等多種生理功能[1]。因此,對葡萄酒中花色苷進行研究對于葡萄酒生產(chǎn)工業(y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常用的總花色苷的定量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譜法和可見分光光度法。其中,高效液相色譜法定量測定花色苷含量精確度雖高,但設備儀器較昂貴,需要多種花色素標準品[2],而分光光度法不需用花色苷標準品,且和HPLC具有高的相關(guān)性[3],這使得可見分光光度法成為一種切實可行的檢測方法[4]。目前常用的分光光度法包括:pH示差法、單一pH法和差減法。研究發(fā)現(xiàn),花色苷的結(jié)構(gòu)隨pH改變有幾種不同形式的轉(zhuǎn)變,其結(jié)構(gòu)的轉(zhuǎn)變是pH的函數(shù),而干擾物的特征光譜不隨pH的改變而變化[5]。在pH示差法測定中,通過實驗,確定兩個對花色苷吸光度差別最大,但可保持其穩(wěn)定的pH,測定這兩個pH處的吸光值差異,根據(jù)公式就可以計算出花色苷的總量[6]。同時,在pH方法中,花色苷總量測定也可在一個恒定的pH介質(zhì)條件下進行,此方法稱為單一pH法。該方法在很少含有在花色苷的最大吸收區(qū)發(fā)生吸收的干擾物質(zhì)的樣品中,利用朗伯-比耳定律通過適當波長處的吸光度來測定[7],由于操作簡便,被廣泛應用于花色苷含量的測定[8]。此外,酒中的花色苷可被二氧化硫或亞硫酸鹽等物質(zhì)漂白,漂白后其在可見光的光譜特征消失,而酒中花色苷的干擾物吸光度則很少受影響。利用葡萄酒樣品漂白前后吸光度的差值,參考標準工作曲線,便可計算出相應的含量[7]。本文以干紅葡萄酒為實驗原料,討論分光光度法測定干紅酒總花色苷含量的分析條件,并比較各方法之間的差異,以期為葡萄酒中的總花色苷含量檢測提供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
干紅葡萄酒 市售;錦葵色素-3-葡萄糖苷標準品 美國草藥藥典公司;鹽酸、氯化鉀、乙酸、乙酸鈉、檸檬酸、檸檬酸鈉、亞硫酸鈉 分析純,天津光復科技有限公司。
pH為0.5~2.0的緩沖溶液(0.1mol/L檸檬酸溶液逐滴加入鹽酸,pH計校正配制);pH1.0的緩沖溶液(0.2mol/L KCl∶0.2mol/L HCl=25∶67,v/v);pH4.5的緩沖溶液(0.2mol/L NaAc·3H2O∶0.2mol/L HAc=1∶1,v/v);pH 為3.0~6.0 的緩沖溶液(0.1mol/L 檸檬酸和0.1mol/L檸檬酸鈉,pH計校正配制)。
UV756CRT紫外分光光度計 上海佑科儀器儀表有限公司;CP214型電子分析天平 奧豪斯儀器有限公司;HH-S型恒溫水浴鍋 恒豐儀器制造有限公司;Metrohm 827 pH Lab pH計 瑞士萬通公司。
1.2.1 測定波長的選擇 由于本研究的樣品是葡萄酒,其花色苷組成很復雜,可以選擇標準品來表示干紅酒樣中花色苷的含量,以錦葵色素-3-葡萄糖苷為標準來表示[9]。
將錦葵色素-3-葡萄糖苷用pH1.0的緩沖液配制成25mg/L的標準溶液,使其吸光值在分光光度計的線性范圍內(nèi)(0.2~1.4AU)[9],在 200~800nm 下進行全波段(光譜)掃描,確定最大測定吸收波長??瞻讓φ沼胮H1.0的緩沖溶液。
1.2.2 錦葵色素-3-葡萄糖苷標準曲線的繪制 將錦葵色素-3-葡萄糖苷用pH1.0的緩沖液分別配制成 5、10、15、20、25、30mg/L 的標準溶液。空白樣品在用緩沖液定容前加入0.5mL 10%亞硫酸鈉溶液。在最大吸收波長處測定吸光度值,繪制標準曲線。
1.2.3 pH示差法測定條件的選定
1.2.3.1 pH的選定 為使pH示差法有較好的靈敏度及準確性,pH的選定對花色苷的定量分析具有重要的意義,由于花色苷只有在酸性介質(zhì)中是穩(wěn)定的,因此只測定pH小于7條件下花色苷吸光值的變化[10]。
分別吸取1mL樣品于9個試管中,再分別加入pH 為 0.4、0.5、0.6、0.8、1.0、1.5、2.0、3.0、4.0、4.5、5.0、5.5、6.0的緩沖溶液9mL,平衡120min后,以蒸餾水為空白對照,于最大波長下測定吸光度。
1.2.3.2 平衡時間的確定 因為花色苷在溶液介質(zhì)中存在4種結(jié)構(gòu)形式,這4種結(jié)構(gòu)形式在某一pH下處于動態(tài)平衡,當pH改變時,動態(tài)平衡發(fā)生轉(zhuǎn)移,總的趨勢是:pH降低時,平衡向紅色的2-苯基苯并吡喃陽離子移動;pH升高時平衡向藍色醌式移動,一定時間后達到一個新的平衡。因此,樣品用緩沖液稀釋后,須靜置一段時間,等穩(wěn)定后才能測定[10]。
吸取樣品1mL,再加入pH為1.0的緩沖溶液9mL,以蒸餾水為空白在室溫下分別平衡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min,于最大波長下測定吸光度。用同樣的方法測pH為4.5的緩沖溶液的平衡時間。
1.2.4 pH示差法測總花色苷含量 分別吸取葡萄酒 0.1、0.2、0.3、0.4、0.5、0.6、0.7、0.8、0.9mL,用 pH 1.0的緩沖液定容至10mL。室溫平衡100min后,以蒸餾水為空白,分別在最大吸收波長和700nm處測定吸光值。用同樣的方法測樣品在pH為4.5的緩沖溶液中的吸光度值。
1.2.5 單一pH法測總花色苷含量 分別吸取葡萄酒 0.1、0.2、0.3、0.4、0.5、0.6、0.7、0.8、0.9mL,用 pH 1.0的緩沖液定容至10mL。室溫平衡100min后,以蒸餾水為空白,在最大吸收波長處測定吸光值。
1.2.6 差減法測總花色苷含量 分別吸取葡萄酒0.1、0.2、0.3、0.4、0.5、0.6、0.7、0.8、0.9mL,用 pH1.0 的緩沖液定容至10mL。室溫平衡100min后,在最大吸收波長處測定吸光值。樣品的漂白處理是取相同量的葡萄酒在定容前加入0.8mL 20%的Na2SO3溶液。
1.2.7 經(jīng)驗公式計算方法 pH示差法[9]:花色苷色素含量(mg/L-A700nm)pH1.0-(Aλmax-A700nm)pH4.5;MW(分 子 量)=493.2g/mol(錦葵色素-3-葡萄糖苷);DF=稀釋倍數(shù);1=光程的厘米數(shù);ε=28000摩爾消光系數(shù)(錦葵色素-3-葡萄糖苷)單位是L· mol-1·cm-1。
單一 pH 法[11]:
式中:A=Aλmax;其他與pH示差法相同。
差減法[7]:
式中:A1和A2分別為亞硫酸鈉漂白前后的溶液吸光度;k為采用錦葵色素-3-葡萄糖苷標準品繪制的標準曲線的斜率。
利用可見分光光度計進行全波段掃描,掃描結(jié)果見圖1。由資料可知,花色苷的最大吸收區(qū)通常在500~550nm[12]范圍內(nèi),故錦葵色素-3-葡糖苷的最大吸收峰波為521nm。
圖1 錦葵色素-3-葡萄糖苷光譜圖Fig.1 UV-Vis absorption spectrum of alvidin-3-glucoside
在最大吸收波長521nm下,檢測不同濃度錦葵色素-3-葡萄糖苷的吸光值,如圖2所示,其線性方程為y=0.0425x-0.0067,線性相關(guān)系數(shù)R為0.9989。
圖2 錦葵色素-3-葡萄糖苷標準曲線Fig.2 Standard curve of alvidin-3-glucoside
2.3.1 pH的選定 根據(jù)示差法測定的原理,對pH進行選擇。在選擇時應考慮以下三個因素:a.兩個不同pH處測定的花色苷吸光值差異應最顯著;b.單一pH的輕微變動,對花色苷吸光值的影響較小;c.花色苷在兩個pH下應相當穩(wěn)定[13]。根據(jù)以上的因素,結(jié)合圖3數(shù)據(jù)可知,葡萄酒花色苷在pH為1.0和4.5處時吸光度的差值最大,并且在此兩處pH附近吸光度變化較小,因此選擇1.0和4.5為示差法測定花色苷的pH。
圖3 樣品在不同pH下測定的吸光值Fig.3 Absorbance value of samples under different pH
2.3.2 平衡時間的確定 圖4和圖5分別反映pH為1.0和4.5時,干紅葡萄酒在不同時間下吸光度的變化情況。結(jié)果表明,葡萄酒中的花色苷在緩沖液中的吸光度值隨時間的延長而變化,并呈現(xiàn)不同的趨勢。在pH1.0的緩沖液中,花色苷的吸光值隨時間的延長而逐漸上升,在100min時基本穩(wěn)定。在pH4.5的緩沖液中,花色苷的吸光值隨時間的延長而快速下降,在50min時趨于穩(wěn)定。因此,根據(jù)上述的數(shù)據(jù)進行綜合考慮,平衡時間選擇為100min。
圖4 樣品吸光度隨時間的變化(pH=1.0)Fig.4 Change of sample absorbance with time
經(jīng)測算由經(jīng)驗公式[9]得葡萄酒花色苷含量為231.8mg/L,在葡萄酒總花色苷濃度的線性范圍內(nèi),將原液分別稀釋為10到100倍。
圖5 樣品吸光度隨時間的變化(pH4.5)Fig.5 Change of sample absorbance with time
圖6 pH示差法測總花色苷的含量Fig.6 Determination of total anthocyanins by pH-differential method
圖7 單一pH法測總花色苷的含量Fig.7 Determination of total anthocyanins by single pH method
由圖6~圖8可知,當用pH示差法、單一pH法及差減法測定干紅葡萄酒中總花色苷濃度時,其相關(guān)系數(shù)均接近 1(R分別為 0.9977,0.9988和0.9984),表明變量之間的線性相關(guān)程度較高,可見這3種方法能比較準確的測定干紅酒中總花色苷含量。
圖8 差減法測總花色苷的含量Fig.8 Determination of total anthocyanins by substraction method
用DPS軟件,采用Bonferroni測驗比較3種方法的差異性(表1)。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三種方法的標準偏差均較低,說明方法的重現(xiàn)性較高,且各方法之間置信區(qū)間均包括0,故3種處理方法的差異不顯著(p<0.05)。
表1 三種方法測定結(jié)果的差異性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sults of three methods
3.1 用分光光度法測定干紅葡萄酒中的花色苷含量,最大吸收波長為521nm。
3.2 在pH示差法測定中,選擇pH1.0、pH4.5和室溫下平衡100min為其測定的條件。
3.3 單一pH法、pH示差法和差減法測定溶液的吸光度與花色苷濃度的線性關(guān)系良好,相關(guān)系數(shù)R分別為0.9988、0.9977 和0.9984。
3.4 通過Bonferroni檢驗表明三種方法的測定結(jié)果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均可用于干紅葡萄酒中總花色苷含量的測定。
[1]陳穎秋,黃永俊,馬小星,等.紅葡萄酒花色苷的研究[J].云南農(nóng)業(yè),2011(9):33-35.
[2]楊兆艷.pH示差法測定桑葚紅色素中花青素含量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7(4):201-203.
[3]LEE J M,RENNAKER C,RONALD E W.Correlation of two antho-cyanin quantification methods:HPLC and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s[J].Food Chemistry,2008,110:782-786.
[4]毛建霏,付成平,郭靈安,等.可見分光光度法測定紫甘薯總花青素含量[J].食品與發(fā)酵科技,2010,46(2):101-104.
[5]孫婧超,劉玉田,趙玉平,等.pH示差法測定藍莓酒中花色苷條件的優(yōu)化[J].中國釀造,2011,236(11):171-174.
[6]DanglesO,SaitoN,BrouillardR.Kinetic and thermodynamic control of flavylium hydration in the pelargonidin-cinnamic acid complexation.Origin of the extraordinary flower colordiversity of Pharbitisnil[J].J Am Chem Soc,1993,115:3125-3132.
[7]劉玉芹,王曉,杜金華.花色苷的分離純化及定性定量方法研究進展[J].中國食品添加劑,2010:178-212.
[8]FULEKIT,F(xiàn)RANCISF J.Quantitativemethodsfor anthocyanins:1 Extraction and determineation of total anthocyanins in cranberryies[J].J of Food Science,1968,33:72-77.
[9]Jungmin LEE,Robert W Durst,Ronald E Wrolstad.Determination of total monomeric anthocyanin pigment content of fruit juices,beverages,natural colorants,and wines by the pH differential method:collaborative study [J].AOAC INTERNATIONAL,2005,88(5):1269-1278.
[10]劉洪海,張曉麗,杜平,等.pH示差法測定煙73葡萄中花青素含量[J].中國調(diào)味品,2009,34(4):110-117.
[11]張秀麗,李勁濤,楊軍.植物花色苷定性定量研究方法[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2006,27(3):300-303.
[12]盧鈺,董現(xiàn)義,杜景平,等.花色苷研究進展[J].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4,35(2):315-320.
[13]馮建光,谷文英.葡萄皮紅色素的示差法測定[J].食品工業(yè)科技,2002,23(9):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