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霜
[摘 要]正處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大都形成了一定的學習規(guī)律,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喜好主觀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科,時常會忽視美術學科。本課題結合了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在一系列科學方法的指導下,對有效調動高年級學生美術課的全面參與提出了一些策略性的解決方法和相關探討,以期能提高小學美術教學質量和促進學校美育藝術教育成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美術課;有效調動;高年級;方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7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12)27-0117-02
1 課題界定,理清概念
《美術課程標準》中提出:要嘗試不同的工具,用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xiàn)出來。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學習,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能力。
要達到這樣的教學目的,就需要把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調動起來,調動學生全面參與課堂。所謂“有效調動學生全面參與”是以學生為中心出發(fā)的,運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自主性,這就意味著要滿足學生在學習內容、時間、地點和形式上的自由選擇,而且含有一系列新的學習觀念。在小學高年級美術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孩子們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點選擇目標、內容和方法,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小學高年級美術教學”是指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針對小學階段高年級學生的年齡及沒有升學任務的特點,進行興趣的培養(yǎng)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可用愉悅性的教學方式?!安呗匝芯俊?原指根據形勢發(fā)展而制訂行動計劃,這里是指根據學生所表現(xiàn)出來的特點,及時調整教育的行為和方法。
2 學習必要的理論依據
哲學的依據——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任何事物的發(fā)展變化,都是內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外因是條件,內因是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強調人認識的能動性,認為主動性就是人主觀能動性的反映。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內因,教學只有通過主動學習的方式,將知識內化,建立自己的認知體系,才能求得主動發(fā)展。
在推進小學美術學科素質教育,提高兒童智力發(fā)展的過程中,以課堂教學作為基地,積極研究學生的心理因素,從興趣入手,和學生進行良好的感情溝通,制定行為策略,指導學法,賦予學生動手參與能力,選擇創(chuàng)作途徑,寓教于樂,讓學生在實踐中學到知識,教師還要善于根據教材內容特點和學生實際,創(chuàng)造條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參與機會,通過在美術課堂中的動手參與來開發(fā)潛能。
3 選題背景及研究現(xiàn)狀
在小學美術課中,經常會發(fā)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學生在小學一年級時非常喜歡畫畫,常在地上、墻上、紙上信手涂鴉,大膽請大人或老師來欣賞,告訴他們這是什么,那是什么……然而漸漸長大到了高年級階段卻不喜歡美術課,不愿帶美術學習工具材料,有的昏昏欲睡,有的顯露不耐煩情緒,交頭接耳,開小差、發(fā)呆,還有學生油腔滑調,怪聲怪氣地回答老師的提問、任意插嘴……出現(xiàn)以上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可能會認為是小學生的美術素質問題影響著學生的美術學習效果,實則不然,究其深層次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是以下兩方面原因所致:
(1)學生對“主科”和“術科”的認識有偏差。藝術課程總處在邊緣化的地帶,大家重視的只是所謂的“主科”。因此,美術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在設備條件,排課調課,師資培訓,評價考核等方面相對于其他課均要滯后。由此造成學生主觀上對美術課程也就不重視,認為美術課只是一節(jié)輕松放縱的游樂課,認為對未來沒什么用,似乎可有可無,甚至有些“用功”的學生在美術課上做語數作業(yè),以獲得文化課的好成績。
(2)教師教學教法不得當。這是關鍵原因,包括缺少人文關懷,偏重知識技能的傳授,教學設計未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枯燥的知識教學令學生厭煩,單調的分析程式令學生乏味,陌生的作品學生本就漠然,如不能引導學生憑借美術通道來欣賞作品,更令人望而生畏。
4 策略研究成果有效調動學生全面參與,提高教學質量基于上述認識與反思,且不同的年齡層次在教學上會帶來不同的挑戰(zhàn),筆者提出了《小學美術課有效調動高年級學生全面參與的策略研究》,旨在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樹立學好美術的信心,從而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在美術教學中全面參與的積極性。筆者認為要調動高年級學生在美術課中全面參與,達到有效教學質量,應該把握好以下幾點策略。
(1)策略1:了解高年級學生心理特征,找到利于美術教學切合點。高年級學生由于心理和生理各方面都逐漸趨向成熟,在性格上會呈現(xiàn)出許多明顯的變化。如競爭意識增強、不輕易相信吹捧、團體意識也不斷增強等,而生理上最主要的表現(xiàn)則是高年級學生處于記憶力增強的黃金時期。針對這些特點,應該給予關注,并學會從中找到利于美術教學的切合點。例如,可以在課堂上引入比賽教學,讓學生們在競爭中進步;也可以多安排小組分工合作任務,讓大家在團隊協(xié)作中贏得友誼;還可以利用美術基礎較好的學生爭當“小老師”,發(fā)揮極佳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幫助大家進步,以點帶面鼓勵大家積極創(chuàng)作繪畫等。這樣,就可以通過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征,讓學生們全面參與課堂。
(2)策略2:構建“自主——探究”教學模式,實現(xiàn)學生自主性發(fā)展。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活動,實現(xiàn)自主性發(fā)展,是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本質要求。只有掌握了這樣一套思想理論,我們才能從根本上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課前在老師提問的啟發(fā)引領下自主學習課本相關內容,然后小組討論探究得出實踐方法或技法,形成小組探究觀點,小組“金點子”匯報交流,得出自主學習探究后的易學易用的方法結論,最后教師有機滲透指導學法,參照探究后的有效方法進行個人或小組創(chuàng)作。這樣,學生主體能動性提高了,自然參與課堂的學生就全面化了。
(3)策略3:建立師生互動關系,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情感。一堂課,如教師一味地去講些枯燥乏味的知識,學生大多會皺緊眉頭,昏昏欲睡;如教師一開始就有意識地引入活動或者游戲,來點幽默風趣的話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那么這節(jié)課會非常精彩,師生互動建立一種特殊的情感,拉近距離,成為朋友,這個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只有學生喜歡了美術老師,才會認真積極地參與美術課堂,促使學生對美術課產生特殊的感情。有了情感,學生對這門學科感興趣了,才會去自主學習,去探究,去和其他人交流。有個別學生本身不愛交流,卻非常喜歡畫畫,上課總是悶著頭畫呀畫,遇到問題也不聞不問,在課堂中成了孤立群。其實筆者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并不是不愛交流,只是因為長時間在課堂上不說話形成了一種習慣。于是,筆者有意識地組織了幾次師生的團隊合作,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他們和老師、其他學生交流互動,培養(yǎng)交往能力,擴大參與面。
(4)策略4:學習興趣形式多樣化,喚起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美術課是通過一些基本的知識告訴學生,美就在我們身邊,而我們缺少的就是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只有當學生真正對這門學科感興趣了,才會去體驗和感悟生活??擅總€學生有每個學生的特點,了解學生的喜好是非常重要的,根據學生特點設計多樣化的學習形式,使學生對美術課產生濃厚興趣,從而有效喚起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如課前小故事,給學生講耐人尋味的故事,不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會讓他們期待下一次美術課的到來。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組織能力,課前一個小游戲,可以給他們安排“工作”,讓他們自己出謀劃策,參與游戲的全過程,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課堂,熱愛生活。高年級的學生有自己喜愛的活動,教師可以根據大部分學生的喜好進行課堂調整。高年級男孩子大部分喜歡打籃球、跑步,基于這種情況,筆者對學生說,美術和體育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體育中的投籃動作,在我們美術中就要對它進行分解,然后一步一步呈現(xiàn)在紙上。如果你真正的喜歡籃球,應該對它有更深的了解,把打籃球和繪畫結合起來,大部分男孩子對此非常感興趣。高年級學生興趣非常廣泛,聽流行歌曲更是喜歡。有一次走進教室,聽到學生們正在唱《自由飛翔》流行歌曲??吹剿麄冋J真學歌的勁頭,筆者想突然打擾他們會不好。筆者說,咱們一起上課,卻沒有一起唱過歌,對吧?學生們齊聲說對。課后我們一起唱歌吧,學生們用最美的坐姿來表示同意,他們個個挺直了腰板,認真聽課。這是一次最美麗的嘗試,也是課后一支歌的魅力,不用猜想學生們全部參與了。
與同類研究課題相比,本課題的成功之處在于:從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入手,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首先,從學生的心理著手,培養(yǎng)意識,形成動手參與定勢。其次,從行為上關注學生,指導學法,賦予動手參與能力。最后,從教學環(huán)境上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動手參與機會。學生有了動手參與的興趣、能力,還必須有參與機會,否則一切都成了“無本之木”。目前,筆者在所教學的小學五、六年級高年級階段美術課堂教學中,不僅學生們都能積極全面參與興趣濃厚,而且以期能提高小學美術教學質量和促進學校美育藝術教育成效。
綜上所述,是筆者個人課題《小學美術課有效調動高年級學生全面參與的策略研究》研究的成果。本課題結合了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在一系列科學方法的指導下,對美術課中有效調動高年級學生的全面參與提出了一些策略性的解決方法和相關探討,以研究發(fā)揮小學高年級階段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為出發(fā)點,把受教育主體能力的提高作為歸宿點,以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基礎,全面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以期能促進小學美術教學質量和成效的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