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磊剛 李瑩
[摘要] 山東民居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能夠反映當?shù)鼐用竦纳瞽h(huán)境和生活方式。絕大部分民居因勢而建,就地取材,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本文將山東民居按照地域環(huán)境劃分為幾大類并且加以論述,而且通過山東民居與中國典型民居相比較,對山東民居的特點進行了分析探討,為研究山東民居提供了可靠有力的依據(jù)。
[關鍵詞] 山東民居民居類型民居特點徽派民居江南水鄉(xiāng)民居
我國歷史悠久,疆域遼闊,自然環(huán)境多種多樣,社會經濟環(huán)境亦不盡相同。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這種傳統(tǒng)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環(huán)境的烙印,生動地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在漫長的農業(yè)社會中,生產力的水平比較落后,人們?yōu)榱双@得比較理想的棲息環(huán)境,以樸素的生態(tài)觀,順應自然和以最簡便的手法創(chuàng)造了宜人的居住環(huán)境。中國民居結合自然、結合氣候、因地制宜、豐富的心理效應和超凡的審美意境。由于中國各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情況不同,各地民居也顯現(xiàn)出多樣化的面貌。
中國傳統(tǒng)民居以其類型多樣、形態(tài)各異、特色鮮明、內涵豐富在世界上獨樹一幟,是中華建筑文明寶貴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東方居住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國傳統(tǒng)民居深深扎根于民間,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民居文化是中國建筑文化中最具人民性的藝術瑰寶,是人民智慧的結晶。從中國傳統(tǒng)民居建筑研究而言,一般分為南北兩大區(qū)域類型,與此相關的綜合性論著和地方性民居專著,尤其是對單體合院式傳統(tǒng)民居的論著頗豐。結合類型及文化,通常把中國漢族民居大致分為北方、南方、客家及港澳臺民居四部分。我國俗稱的北方地區(qū)是指位于黃河流域的地區(qū),多由高原和平原組成,包括京津、山西、陜西、河南、河北、山東、東北三省及安徽、江蘇北部等地。而且民居形式的多樣化,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典型概括一下我國民居五大類型的特點是:北京的“四合院”、陜西的“窯洞”、廣西的“桿欄式”和云南的“一顆印”,客家“圍龍屋”。然而在我國民居特點的眾多研究中,有多少人真正去了解過山東民居,去深入的研究它,體會它呢,恐怕寥寥無幾,甚至出生于山東的人們也未必真正了解多少,我們只會籠統(tǒng)的說山東民居的特點就是北方四合院樣式。其實,山東民居的特點并不僅僅是“四合院”這么簡單幾個字就能概括的。
1、山東民居的發(fā)展和特點
山東位于黃河的下游,東臨黃海、渤海,南接蘇皖兩省,境內地形復雜,西部、北部屬黃河沖擊平原,中部、南部多為山地,半島沿海地區(qū)屬于丘陵山地,由于各地自然條件地理位置的不同,加上各地的歷史發(fā)展、風俗習慣等人文因素的影響,山東民居在平面布局、結構體系和外部特征上也都呈現(xiàn)這不同的風格特征,就像山東各地的方言和飲食一樣,各個地區(qū)的民居建筑代表了各個地方的地域特征和風土人情。
山東各地民居建筑有的精巧,有的俏麗,有的質樸,有的富麗,一個地區(qū)一個式樣,這在我國是少見的現(xiàn)象。山東民居似乎在中國建筑史上地位并不顯著,但它畢竟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底蘊,形成其獨特的建筑民俗,應在中國民居中占有一席之地。山東各地傳統(tǒng)城市民居大都為北方四合院類型, 因而布局嚴謹, 主次分明, 尊卑有序, 用材考究, 處處體現(xiàn)了封建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而各地鄉(xiāng)村民居多因地制宜,注重實用,因而豐富多樣, 富于淳樸自然的美感。
當我們了解齊與魯兩種文化的差異時,才會真正了解山東民居的兩大派:齊派與魯派。而齊派魯派建筑風格的不同也正是由于齊魯文化風格的不同而導致的。魯國文化受孔文化影響,遵禮制,建筑也中規(guī)中矩,尊卑分明,主次有序,以孔廟為代表;而齊文化受道家思想影響,多戀于山水之間,齊人富于想象的靈感,擁有浪漫自由的品格,于是建筑多自由不受約束,在總體布局中并不拘泥于嚴格對稱,也不強調居正崇中,不追求中規(guī)中矩的秩序井然,而是建筑因地形來布置,就山勢而營建,以蓬萊閣建筑為代表,其中民宅以棲霞牟氏莊園為代表。
總的來說,山東民居類型大體可分為傳統(tǒng)城市民居、膠東沿海民居、魯中山區(qū)民居、魯西南平原地區(qū)民居、和近代城市里弄民居等幾大類型。
1.1傳統(tǒng)城市民居——濟南四合院
十多年前,我國發(fā)行過四組以民居為題材的普通郵票,一度引起國內外文化界對中國特色民居的關注。不少人肯定還記得,在總計21枚民居郵票中,便包含山東民居。因歷史上地處府城,濟南民居在山東民居乃至全國民居,可謂一枝獨秀?!罢劦綕厦窬?,人們一般會用一進院、二進院、三進院來說明其建筑格局。而到寬厚所街區(qū)看一看,你會發(fā)現(xiàn)這里不但有四進、五進院落,還有二進院、三進院加跨院、旁院的組合院落。可以說,這里是一個‘民居博物館?!睗鲜锌脊叛芯克彼L李銘認為。
濟南最為典型的應為舊城的民居,濟南舊城區(qū)位于現(xiàn)在歷下區(qū)環(huán)城公園以內,其歷史迄今已有1000多年了。舊城民居一直沿著傳統(tǒng)而穩(wěn)定的趨勢發(fā)展著,特別是明代以后,建筑規(guī)模大大超過了前代。
濟南民居四合院在布局、結構、風格上與北京四合院有著許多相似之處。過去,這些四合院多分布在舊城街巷的兩邊,大多為二進院落,分前院和后院,大門位于前院的東南或西北角,稱之為門樓。濟南門樓都高大而精美,門樓的門枕石、犀頭、跑馬板上大都雕刻有精美的圖案。其他形式大都與北京四合院相仿,但載門樓、瓦脊等局部的裝飾與水巷相結合的院落分布,灰墻、黛瓦的淡雅色彩上,卻使?jié)系乃暮显翰煌诒狈矫窬雍裰?、嚴謹?shù)奶卣?,而體現(xiàn)出了一種江南民居建筑的輕巧與明快,昔日舊城大大小小的四合院和清清的泉水、濃綠的柳蔭構成了“濟南瀟灑似江南”的勝景。濟南民居規(guī)模之大、歷史之悠久、特征之明顯是其它城市所沒有的?!凹壹胰? 戶戶垂楊”被人們奉為是濟南風貌的最佳概括。水本來就是一種通透而又流動的東西, 于是, 與之相融合的民居也就形成了溫潤而又清新、輕巧而又靈秀的特色。過去, 院落依著青石板鋪筑的小巷建造, 深灰的瓦頂, 粉白的墻壁, 灰白的臺階, 漆黑的大門, 青石板下流出汩汩的泉水, 這也就形成了濟南傳統(tǒng)民居的典型景象。
1.2膠東沿海民居——別具特色的海草房
海草房是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態(tài)民居之一。它主要分布在膠東半島和山東東南部沿海地帶,其中黃島地區(qū)的海草房最具代表性。如今,在當?shù)厝阅芤姷胶芏嗪2莘?。這里的村落歷史都不太久,多為明朝以后從內地移民或屯兵設防而形成的村落,村落布局也大都保持了內地原有村落的形式,但民居建筑卻充分利用自然材料,結合當?shù)氐淖匀粭l件而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建筑風格。
這里的民居多依山面海而建,因而院落大多都依坡就勢。自前向后,步步登高,雖然庭院狹小,但幾乎每家每戶都能保持良好的通風與采光,這里的民居院落多為三合院的形式,即正房多為三間,兩側為廂房,對圍墻門樓,房屋的建筑材料就取之院落后面的大山和大海的恩賜。當?shù)氐暮_叧霎a一種柔韌細長的海草,保溫隔熱經久耐腐,過去用它造成的屋頂冬暖夏涼、渾厚樸實,別有漁村的風味,這些海草房的墻體由當?shù)爻霎a的暗紅色的花崗石砌成,墻體厚實,整個民居給人粗獷、樸實的感覺。過去,膠東榮城一代的沿海漁村幾乎全是這種紫灰色海草頂和暗紅色石墻的民居,成片望去,屋脊起伏、色彩溫和,整個村落呈現(xiàn)出一片想和溫馨的氣氛。海草屋也是建筑的奇跡,幾乎每個屋頂?shù)暮2荻加泻脦讎嵵兀?并且沒有任何固定只有在向海的一面有的蓋上漁網(wǎng),歷經幾百年都沒事。
1.3魯中山區(qū)民居——山東中部山區(qū)的石屋
山東中部的山區(qū)地勢起伏、平地狹小,那兒的民居村落多分布在山坡陡地,以求少占耕地,因而整個村落遠遠望去,民居院落高低起伏有變化,與腳下的青山融為一體,加上四季草木的點綴,景色非常優(yōu)美。山區(qū)的民居院落也多以三合院為主,因地制宜,布局自由、注重實用。房屋多以濕透壘成,那兒的石頭房子非常特別,整個院落從門樓到圍墻,從臺階到墻身,都用大大小小的石板石塊砌成。屋頂?shù)拈馨迨械木惯_1m多長,氣勢頗大,這種石頭民居加上原木的木門窗構件給人質樸粗獷的感覺,與山東其它地區(qū)的民居風格截然不同。
山東山區(qū)的石頭民居經濟、耐久、施工方便,在經濟尚不發(fā)達的山區(qū)仍有很好的推廣使用價值。目前由于山東山區(qū)經濟文化發(fā)展相對落后,這類民居在山東泰安、臨沂等地山區(qū)還完整保存。
1.4魯西南平原地區(qū)民居——麥草泥墻面的院落
在魯西南、魯北等平原地區(qū),歷史悠久、土地遼闊、那兒的民居建筑院落很大,一般為五間北屋、三間廂房,院落內另搭建牲口棚、大草棚、豬圈等生活設施,院前一般還建有一個小小的菜畦,種點瓜果蔬菜,小小的院落充滿了農家生活的情趣。這類民居往往以土坯、麥草為建筑材料,即房屋墻體多為土坯磚墻,用麥草泥筋抹墻面,屋頂抹成平頂,中用麥草成坡頂,只在門枕石、挑檐石做點脊雕刻裝飾,菏澤主要以脊獸為主,脊獸又稱吻獸,有龍頭、鴿子、麒麟、公雞等造型。在瓦房脊上安裝吻獸,是菏澤地區(qū)的一種建筑習俗。這個地區(qū)的泥土民居雖不如磚石瓦房堅固耐久,但房屋頂易于維護修繕,草筋的生土房屋遠遠要勝于今天的鋼筋混凝土大廈。??
1.5近代城市里弄民居——棲霞牟氏莊園
始建于清雍正年間的牟氏莊園,到1935年才形成至今規(guī)模。整個莊園面南背北,共分三組,包括六個院,占地2萬平方米,建有萬堂樓廂480多間??v觀重重四合院相疊,橫看條條通道相間,層次清晰,主次分明。
牟氏莊園建筑文化博大精深。六個大院沿南北中軸線依次建為南群房、平房、客廳、大樓、小樓、北群及東西群廂多進四合院落,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典型北方民居建筑特色的古建筑群落。莊園建筑工藝獨特,雕刻砌鑿,工藝細膩精湛,明柱花窗,文采斐然,美妙絕倫,具有“三雕”、“六怪”、“九絕”之藝術特色。牟氏莊園民俗文化源遠流長,膠東民俗文化以莊園為載體,表現(xiàn)出自身的優(yōu)越性、多樣性和傳承性。它生動地反映了以膠東半島為代表的中國北方農業(yè)生產俗、家族俗、衣食住行、人生禮儀俗、節(jié)慶俗等古老的民俗事象。
牟氏莊園的石墻均平整如鏡,石縫細如線,據(jù)說,砌墻時,主人每天都會給石匠發(fā)一些銅錢和鍋鐵,用之嵌在墻縫間,使墻面平整。院落里有一面花墻,砌有三百八十六塊六邊型的墻石,任取其中一塊,均可與周圍石塊組成六邊型花卉圖案,總體上組成一個百花相連的連續(xù)圖案。其細致精巧讓人驚嘆牟氏莊園以其恢弘的規(guī)模,深厚的內涵,被諸多專家學者評價為“傳統(tǒng)建筑之瑰寶”、“中國民間小故宮”。 精致而實用的建筑細節(jié),使牟氏莊園迥別于普通的中國北方民居,再融進了牟氏家族由南而北接近600年的興衰家史,就使得這座龐大的私人家宅成了一座有血有肉有靈魂的人文莊園。
2、山東民居與典型民居之比較
2.1山東民居和徽派民居比較
山東民居與徽派民居相比較,既有相同之處,又有明顯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在思想、理念方面,徽派民居與山東民居在建筑選址上遵循的都是《周易》的風水理論,建筑布局上按照傳統(tǒng)的儒家學說的道德倫理,講究長幼有序、尊卑分明、內外有別的原則。不同的是,山東的四合院講究規(guī)整對稱,即使組合也是幾何圖案的連續(xù),徽派民居由于地形條件的限制,雖然在最基本的建筑單元上力求中軸對稱,這也僅僅是指正屋而言,附屋完全是因地制宜、在組合上也是靈活多變,可連,可縱組,深宅大院縱橫組合,且充分利用宅基地,外觀不求規(guī)整對稱,只在內部用木板壁裝飾來完成?;张擅窬哟笾逻€有以下幾個特點:尊重自然山水大環(huán)境。古徽州對村落選址的地形﹑地貌﹑水流風向等因素都有周到的考慮,往往都是依山傍水,環(huán)境優(yōu)美,布局合理,交通順暢,建筑融匯于山水之間。富于美感的外觀整體性。群房一體,獨具一格的馬頭墻,采用高墻封閉,馬頭翹角,墻面和馬頭高低進退錯落有致,青山﹑綠水、白墻﹑黛瓦是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在質樸中透著清秀。 較靈活的多進院落式布局。建筑平面布局的單元是以天井為中心圍合的院落,高宅、深井、大廳,按功能﹑規(guī)模﹑地形靈活布置,富有韻律感。 精美的細部裝飾?;瘴幕小叭瘛保ùu雕﹑石雕﹑木雕)藝術令人嘆為觀止,磚雕門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與建筑物融為一體,是徽派建筑一大特色。另外,山東民居四合院的大門、影壁在徽州不多見,為了追求吉利,往往是移動自家的大門朝向,甚至有的房子建好后再改大門朝向,以致門洞成斜狀。所以,徽派民居靈活秀美,而山東民居四合院則顯得端莊周正。
2.2山東民居與江南水鄉(xiāng)民居比較
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一般布置緊湊,院落占地面積較小,以適應當?shù)厝丝诿芏容^高,要求少占農田的特點。住宅的大門多開在中軸線上,迎面正房為大廳,后面院內常建二層樓房。由四合房圍成的小院子通稱天井,僅作采光和排水用。因為屋頂內側坡的雨水從四面流入天井,所以這種住宅布局俗稱“四水歸堂”。
江南水鄉(xiāng)民居建筑多利用地形,自由靈活地安置在流水縈繞的隙地上。從外觀造型到平面處理,都富于變化,質量普遍很高。民居以獨立的、不封閉的為多,平面和立面的處理講究實用,不拘一格。住房一般三間,堂屋除生活起居外,也是手工業(yè)勞動的場所。宅前有空場。稍大的住宅有曲尺形或三合院。因為絕大多數(shù)臨水,民居一般都建有私用的小碼頭,俗稱為“河埠頭”,以便居民日常淘米洗菜,洗滌衣物,也便于利用小船往返交通。
江南水鄉(xiāng)民居建筑都以木構架承重,一般用穿斗式木構架或穿斗式和抬梁式的混合結構。一般住宅最普遍的用三架梁形式,進深淺的小屋,廂房都是三柱五桁,大進深房屋在前后各用一檐柱,成五柱七桁。廳堂大都用徹上露明造,其內部、因各種使用目的的不同,用隔扇、屏門等自由分割,匾額懸掛在大桁面上,上部天花做成各種形式的“軒”。考究的廳堂用卷蓬結構,前后檐廊都使用卷蓬,前檐廊用檐椽和飛椽兩層,以壯觀瞻。其屋頂結構比北方住宅薄。墻底部常砌片石,室內地面也鋪石板,以起到防潮的作用。但不論建筑規(guī)模大小,江南民居都體現(xiàn)出一個與山東民居的明顯區(qū)別,就是雕刻裝飾極為繁多,卻極少彩畫,梁架和門框等可裝飾部位,加少數(shù)精致的木、磚雕刻,涂以栗、褐、灰等色,不施彩繪。房屋的外部木結構部分用褐、黑、墨綠等色,與白墻、灰瓦、綠色竹木相組合,色調素雅明凈,倒映在宅邊水中,柔和幽靜。與山東民居的豐富色彩相比十分淡雅。
山東民居經歷了數(shù)千年的發(fā)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建筑風貌,它們與自然相和諧,與環(huán)境相融合的設計原則,因材而施創(chuàng)造性的營造手法,親切宜人的生活氛圍的創(chuàng)造,對我們今天研究齊魯文化的歷史發(fā)展、民俗風情和新住宅的創(chuàng)新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山東民居又是祖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膠東的海草民居、棲霞的牟氏莊園民居、濟南的四合院等典型的民居建筑在全國的民居研究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它們獨特的建筑風格曾引起許多建筑、民俗專家的關注, 并且也常常令初次入魯?shù)耐獾厝梭@嘆不已。山東民居的研究工作還將是十分艱巨的,但它的研究對我們的歷史和未來都將有著永遠不可磨滅的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