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驊港引航站 李書輝
隨著航運市場的不景氣,越來越多的船東要求船舶節(jié)約成本,減少開支。船舶的港口使費中最大的開支就是拖船使用費,所以船公司要求船長在引航時請求引航員在保證安全的同時盡量少用或不用拖船靠離泊。對于長度在150 m及以下的中小型船舶,在無拖船或一條拖船協(xié)助靠離泊時,錨的合理運用就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港內操縱用錨主要有拖錨制動、拖錨靠泊、拖錨掉頭、拖錨倒行等方式。這些方式的正確使用將有利于港內操縱安全,反之,不但不利于安全還有可能發(fā)生斷鏈丟錨或碰撞碼頭等事故。黃驊港神華港區(qū)現(xiàn)有裝煤泊位8個,通用雜貨泊位2個,中小型船舶多靠100、101及雜貨泊位(如圖1),一般多為空載進港裝貨,靠雜貨泊位的也有重載進港卸貨的,本文主要討論空載進港靠泊操縱時錨的運用。
圖1 神華港區(qū)一期港池泊位圖
安全靠泊的三要素為控制好余速、調整好入泊角度、控制好靠攏速度。神華港區(qū)一期港池寬400 m,船舶靠泊時的回旋余地很小,所以抵泊位時控制好余速顯得尤其重要,如果提前減速或倒車,船舶的航向穩(wěn)定性會很差,如有風,空載時船舶受風影響較大就很難控制好船位,所以在無拖船協(xié)助時拖錨制動是控制船位的最好辦法。
拖錨制動的錨鏈入水長度以1.5~2.5倍水深為好,拋錨時的船速不宜超過3 kn。神華港區(qū)一期港池水深為15 m左右,加上潮高1~3 m,所以拋錨時1.5節(jié)錨鏈入水為宜。此時當船舶繼續(xù)前行錨鏈被拉直時,錨鏈與海底水平面的夾角為35°左右,因現(xiàn)代船舶基本上配備的是無桿錨,錨爪很難全部嚙入海底,這樣既可以起到制動作用又不會因錨抓力太大而發(fā)生拖不動的現(xiàn)象。
拖錨制動時確定拋錨時機也是非常重要的,正確估算停船制動距離是確定落錨點的前提條件。拖錨制動距離與船舶的排水量、拋錨時船舶余速、船體阻力、拖錨抓力以及流速等諸多因素有關。拖錨制動過程中船舶運動十分復雜,精確地進行數(shù)學描述較困難,簡單的經驗公式(適用余速為3 kn以下)為
s=0.013 5Dv2/(F×W)
其中:s為淌航距離(m),D為當時船舶的排水量(t),v為拋錨時船速(kn),W為錨重(t),F(xiàn)為錨的抓力(t)。根據(jù)鏈長/水深之比查表1可知不同鏈長/水深之比的錨抓力。
表1 不同鏈長/水深之比的錨抓力t
例1:某船排水量13 500 t,船長135 m,錨重5 t,靜水中余速2 kn時停車,并拋單錨1.5節(jié)入水,水深16 m,求落錨點。
淌航距離s=0.013 5×13 500×4/(5×0.87×1.60)=105 m
落錨點選擇在船首靠泊點之后105 m+30 m(1.5節(jié)鏈長的縱向水平投影長度約為30 m)處為宜,即當船首剛過泊位后端之后拋錨。
中小型船舶在無拖船或一條拖船協(xié)助靠泊時,拖錨靠泊是最常用和安全可靠的靠泊方法。拖錨一方面可以控制船速,另一方面也便于進車用舵控制船位及入泊角度及靠攏速度。在黃驊港神華港區(qū)作業(yè),拋錨點的選擇主要考慮風力大小及風向,以及緊鄰泊位的船舶是否拋錨等因素。
水深為16 m,拋1節(jié)多點入水,一般情況下拋錨點的選擇可參考如下經驗數(shù)據(jù):頂風或吹攏風順靠時,選在泊位中點與上端的中間橫距40 m左右處,順風或吹開風掉頭靠泊時,選在泊位下端橫距為60 m左右處。
例2:某船船長97 m,首吃水2 m,尾吃水3.5 m,偏北風3~4級,無拖船協(xié)助,左舷靠黃驊港神華港區(qū)雜貨西1號泊位,港池水深16 m,靠泊操縱情況如圖2所示。
圖2 拖錨靠泊示意圖
位1:船舶進入港池,吹攏風時船位盡量擺向上風,停車淌航,擬以泊位中點與上端中間橫距約40 m處為拋錨點,并確定串視線AB。
位2:保持船位位于串視線AB上,必要時進車用舵。
位3:船舶沿串視線AB接近拋錨點,到拋錨點拋下右錨1節(jié)入水剎住,當錨鏈吃力時船首向右轉時左滿舵進車,調整入泊角度為60°~70°。
位4:穩(wěn)住船首適度放松錨鏈,慢慢向泊位靠近,當船首與泊位上端距離為15 m左右時迅速打上撇纜,帶上前倒纜和頭纜后右舵進車慢慢調整入泊角度為20°~30°。
位5:絞前倒纜及頭纜時適度放松錨鏈,在風的壓力下使船慢慢平行靠近碼頭,必要時左滿舵短時間進車以防船尾靠攏太快。船平行靠上碼頭后帶妥尾倒纜及尾纜后完車完舵。
無拖船協(xié)助自力離泊,如靠泊時已拋下外檔錨,將增加離泊操縱的安全性。吹開風因操縱相當簡單在此不再贅述。如吹攏風較強,在解下船尾部所有纜繩后,船首部留倒纜,此時施內舷滿舵進車,將船尾慢慢擺出。因進車船會向前運動,前倒纜會受很大的力,因此靠泊時需要用強度大的纜繩做倒纜或帶兩根倒纜以增加安全性。在進車同時將開檔錨慢慢絞緊,一是防止船尾外擺時船首向內舷偏轉太大磕碰碼頭及碼頭上的裝卸設備,二是防止進車時船過度向前沖以減小倒纜受力。當船尾擺出足夠角度后倒車解倒纜,同時慢慢絞錨,配合車舵安全駛離泊位。
船舶靠泊拋錨時多數(shù)情況下的開錨為倒開錨。在離泊時,當解掉所有纜繩后再絞錨時船將向后縮,此時一定要注意用車舵配合,以防船尾向碼頭壓攏太快觸碰、損壞碼頭并造成車舵損傷。如靠泊時拋的是橫開錨,則更適合離泊操縱。因此在靠泊時要綜合考慮當時的具體情況,特別是離泊的便利,決定靠泊時的落錨點。
例3:黃驊港神華港區(qū)100泊位處,某船船長135 m,右舷靠,東北風3~4級(攏風),重載離泊,靠泊時拋橫開錨3節(jié)入水。離泊時留前倒纜,其他所有纜解掉,船尾清爽后,右滿舵進車,使船尾慢慢擺出,注意船頭與碼頭之間的距離,此時絞左錨使錨鏈帶力,以防船首與碼頭磕碰,待船尾與碼頭有足夠空當,停車解前倒纜,快速絞左錨,絞錨時也要配合使用車舵,防船尾壓向碼頭,待船尾與碼頭有充足安全距離時左舵進車駛離泊位。離泊操縱情況如圖3所示。
圖3 離泊用錨示意圖
只要理解并熟練掌握錨的常規(guī)用法,就可以在實踐中因地因時靈活運用,以達到安全操縱,完成靠離泊作業(yè)?,F(xiàn)就本人在長期用錨實踐過程中的體會具體論述。
(1)船舶操縱有其規(guī)律性,只有在充分認識和理解并掌握其規(guī)律的基礎上,才能安全高效地完成每一次操作。引航員上船后首先要與船長進行信息交流,充分了解船舶的操縱狀況,包括但不限于車、舵、錨、纜及人員情況,也要向船長說明泊位及周圍現(xiàn)狀,與船長協(xié)商靠泊方案,說明有利條件及不利因素,在靠泊操縱時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克服不利因素,實現(xiàn)安全靠泊。
(2)要順利完成靠泊作業(yè),在選擇拋錨點后,要充分利用良好船藝,駕駛船舶準確到達拋錨點并及時拋下錨是靠泊成功的首要條件。
(3)錨的運用是一項綜合技術,要有車、舵、纜及人員的配合,否則不但不能增加靠離泊的安全還可能成為靠離泊操縱的累贅。在拋錨點及時拋下錨后,要車舵配合使船慢慢靠近泊位,當船首與碼頭距離在15 m左右時控制好船位,船首人員迅速打上撇纜,帶上前倒纜及頭纜??坎床倏v在帶上前倒纜和頭纜后基本就能安全完成,此后在錨與纜繩的作用下定住船首,在車、舵配合下慢慢使船體向泊位靠攏。因此帶上前倒纜和頭纜是用錨靠泊的安全保證。
(4)靈活用錨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發(fā)揮作用的。在條件不允許、不能保證安全時,要當機立斷申請拖船協(xié)助,套用一句避碰用語:“無論如何都要避免緊迫局面的出現(xiàn),更不能讓緊迫危險發(fā)生,操縱船舶時始終使船舶處于可控狀態(tài)?!?/p>
總之, 熟練掌握錨的基本用法,在實踐中根據(jù)當時的具體情況靈活用錨,會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