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詩,耿 玲,何 平,吳 聚,林景波,梁呈亮,董 超,陳志剛
(中山市黃圃人民醫(yī)院骨外科,廣東中山 528429)
脛腓骨骨干骨折在長管狀骨骨折中最多見,約占全身骨折的12%。雙骨折、粉碎性骨折及開放性骨折居多,部分合并Schatzker分型I型脛骨平臺骨折或Pilon骨折(Ruedi分型I型),軟組織損傷重,治療復雜,易出現(xiàn)皮膚壞死和骨折不愈合。
1.1 一般資料 中山市黃圃人民醫(yī)院共收治患者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齡26~68歲,平均42歲。損傷原因:車禍13例,高處墜落12例,重物砸傷15例。閉合性損傷23例,開放性損傷17例。骨折類型按AO分型均為C型。13例合并脛骨平臺骨折(Schatzker分型 I型),9例合并 Pilon骨折(Ruedi分型I型),18例未合并脛骨骨端骨折。小腿軟組織損傷程度,按Tscherne和Gotzen分類:0級12例,1級18例,2級20例。本組病例未包括軟組織損傷為3級的患者,該院已將此類患者常規(guī)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
1.2 治療方法
1.2.1 術前準備 根據全身及受傷肢體的情況決定手術時間。入院后,先行跟骨牽引,為術中復位創(chuàng)造條件。合并多發(fā)傷者先處理直至傷情穩(wěn)定;合并內科疾病請內科、麻醉科會診,并給予治療和評估損傷風險;開放性傷口先行清創(chuàng)縫合或不縫合;小腿軟組織損傷嚴重,腫脹明顯,觀察至腫脹基本消退,傷口無感染。無特殊情況,盡快手術。本組手術時間在7~21 d,術前行常規(guī)CT檢查。
1.2.2 手術方法 腰硬聯(lián)合麻醉,多發(fā)傷未完全恢復采用全麻。病人取仰臥位,大腿上電腦控制氣囊止血帶,驅血后止血帶充氣80 kpa 60 min。根據骨折位置,選擇手術切口:骨折線波及脛骨平臺或靠近脛骨平臺側,采用脛骨平臺外側小切口,骨膜外插入鋼板,鋼板置入脛骨外側,跨過骨折線,于鋼板孔處切1 cm切口;骨折波及脛骨遠端或靠近脛骨遠端,采用內踝處4 cm小切口,向上,于骨膜外插入鋼板,鋼板置于脛骨內側,跨過骨折線,再于近端鋼板孔處切1 cm切口。手法閉合復位,測量下肢力線準確,無需完全解剖對位,骨折上下端各鉆用一克氏針臨時將鋼板與脛骨固定,C臂X光機透視,力線恢復。用拉力釘和其他鎖定釘固定。根據術中情況決定是否行塑料支具外固定,本組絕大部分未用塑料支具外固定。沖洗傷口,放松止血帶,視情況放置引流條,分層縫合切口。
1.2.3 術后處理 術后常規(guī)用廣譜抗生素24~48 h,術后第1天開始行股四頭肌收縮及踝關節(jié)屈伸活動,1周后行CPM機鍛煉,有塑料支具者術后3周去除后再行CPM機鍛煉。術后4周后行主動功能鍛煉,6周后扶拐患肢不負重行走。術后第一天復查X線片,以后定期復查X線片。
本組40例患者,手術時間為40 min~1.5 h,平均1 h。術中出血50~200 ml,平均100 ml。術后復查X線片顯示骨折均功能復位,力線恢復,內固定滿意。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12~18個月,平均13個月,骨折愈合時間4~6個月。皮膚無一例壞死,1例因傷口不愈合,術后6周清創(chuàng)縫合后愈合,1例合并大隱靜脈曲張,內踝處傷口有滲出,經換藥,傷口愈合。膝關節(jié)功能無明顯障礙。踝關節(jié)功能根據I-owa踝關節(jié)評分[1],優(yōu)30例,良7例,可3例,差0例,優(yōu)良率達90.3%。
脛骨多段粉碎性骨折,即脛骨上、中、下段均粉碎性骨折,有的合并脛骨平臺或脛骨遠端無明顯移位的骨折,以往多采用跟骨牽引、外固定支架固定,病人臥床時間長,易發(fā)生關節(jié)僵硬、下肢靜脈血栓形成、釘道感染。也有的采用AO“堅強內固定”,由于操作上對軟組織的廣泛剝離,導致皮膚壞死,傷口不愈合、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多種較常見的并發(fā)癥。
脛骨的滋養(yǎng)動脈由脛骨上端后外側傳入,向遠端走行,并與干骺端的血管吻合。骨膜動脈沿途分出垂直小支穿入密質骨外層[2]。脛骨中上段的前外及后側有豐富的肌包繞,肌與骨膜之間側支循環(huán)豐富。骨折移位破壞滋養(yǎng)動脈的血供,如果周圍軟組織被嚴重剝離,會導致血供的傷失,影響骨折愈合。該院所有患者,骨折均閉合功能復位長鎖定鋼板骨膜外內固定,盡最大可能地保護了骨折碎塊的血供。Gerber、Palmer等學者總結并提出了生物學固定的新概念,強調了骨的生物學環(huán)境對骨折愈合的重要性,強調了對骨折局部血運的保護。臨床研究表明,“間接復位,生物學固定”的臨床療效優(yōu)于“解剖復位,堅強內固定”[3]。長鎖定鋼板橋接內固定,避免了骨折端切口,進一步損傷皮膚血供,導致皮膚壞死。
鎖定鋼板起內支架作用,是一種橋接式彈性固定,骨折間隙存在微動,可刺激骨痂形成并加速骨折愈合。筆者將醫(yī)源性創(chuàng)傷盡可能地減小到最低限度,對軟組織及骨膜的血運破壞小,促進了骨折愈合并提高了組織抗感染能力。
總之,脛骨干長段粉碎性骨折,適合解剖型長鎖定鋼板固定,骨膜破壞少,皮膚壞死率低,骨折功能復位,可獲得令人滿意的臨床治療效果。
[1] Merchant TC,Dietz FR.Long-term follow-up after Fracture of the tibial and fibular shafts.J Bone Joint Surg(Am),1989,71:600-601.
[2] 陳孝平.外科學[M].第1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997.
[3] BaumgaerteiF,Gotzen L.The“biological”plate osteosynthesis in multiframent fracture of the para-articular femur,a prospectiveStudy[J].Unfallchirurg,1994,2:7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