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我國民法典私權保護對象的擴展——從“民事權利”到“私法權益”

      2012-08-15 00:54:12李建華王國柱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 2012年3期
      關鍵詞:私權民事權利私法

      李建華 王國柱

      (1.海南大學法學院,海南海口570228;2.吉林大學法學院,吉林長春130012)

      傳統(tǒng)民法典以民事權利為核心保護對象。而我國《民法通則》、《合同法》、《物權法》等不僅以民事權利為保護對象,而且將“合法權益”或“權益”也作為其保護對象?!肚謾嘭熑畏ā凡捎酶爬恿信e的方式將其保護對象進一步擴展為民事權益。如何確立我國正在制定的民法典的保護對象,則需要予以探討和論證。

      一、傳統(tǒng)民法典的保護對象及其立法價值:以民事權利為本位的考察

      從立法的角度看,民法典保護對象屬于立法目的范疇。立法者對法律規(guī)范的制定包含著對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各領域自由和秩序的追求。一方面,立法目的體現在具體的法律規(guī)則之中。立法者在立法目的的指導下設計規(guī)則和建構制度,通過具體規(guī)則的運用,得到正當的裁判結果,進而實現立法目的。另一方面,在立法技術上,立法者的意圖會通過“立法目的”的條款在法律文本中開宗明義地表達出來。而在立法目的條款之中,法律的保護對象是最為核心的內容。民法以民事權利為本位,決定了傳統(tǒng)民法典以民事權利為其核心保護對象。傳統(tǒng)民法典總則通常規(guī)定作為民法保護對象核心的民事權利的一般規(guī)則,民法典分則則是對具體民事權利類型及其規(guī)則的規(guī)定。我國《民法通則》和全國人大法工委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草案)》等不僅將民事權利確立為其保護對象,而且還擴展到民事權益。由梁慧星教授和王利明教授分別主持起草的民法典草案學者建議稿也采納了《民法通則》中關于保護對象的做法,將其保護對象以民事權利為核心,并擴展到民事權益。也應對是否規(guī)定民事權益以及如何規(guī)定作出恰當處理。

      一方面,我國未來民法典關于保護對象的立法設計要堅持以民事權利為本位、為核心,這是民法的應有之義。在民法的語境下探討“本位”,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指民法的中心任務;二是指民法價值體系中本質性的價值標準[1]。只有權利能夠成為民法的本位,民事權利所蘊涵的意思自治是本質性的價值標準。將權利作為民法的保護對象與堅持民法的權利本位是一致的。通過在民法典中設置“保護對象”條款對權利保護加以明確規(guī)定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一方面,中國的法治文化中欠缺權利文化,民法所賴以生存的市民社會尚在形成之中,在民法典中開宗明義地將權利作為民法的保護對象有助于中國的權利文化和市民社會的培育。另一方面,所謂的“社會本位”思潮一定程度上干擾著我國民法權利本位的確立,“社會本位”理論挾“公共利益”自重,極易將民法導向“義務本位”。同時,社會本位無法找到自身的利益承載主體,很難將其作為立法標準。因此,我國民法典對保護對象的規(guī)定,仍應繼續(xù)貫徹以民事權利為本位、為核心。

      另一方面,我國未來民法典關于保護對象的立法設計應正確認識并處理好保護對象與調整對象之間的關系。同時,為了克服民法典的封閉性以及體現對新興私權的確立,加之適應民法調整私法關系的需要,應對民法典的保護對象予以適當擴展。

      近年來圍繞著民法典的制定,民法調整對象一直是一個熱點問題,它和民法典保護對象是一對既聯(lián)系又相互區(qū)別的范疇。通說認為,民法的調整對象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即“平等主體關系說”。該學說雖然受到了一定的批評,但是,民法以社會關系(法律關系)為調整對象的基本立場沒有改變。徐國棟教授借鑒了《俄羅斯民法典》關于民法調整對象的規(guī)定,提出民法的調整對象包括“確定”和“調整”兩項,前者是確定民事主體的法律地位,后者是指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以及由此產生的法律關系。他認為民法的調整分為第一次調整的社會關系和第二次調整的法律關系兩個方面[2]?!懊穹ù_定人、財產并調整人之間的關系。”[3]社會關系(法律關系)仍然是徐國棟教授倡導的民法調整對象的立足點之一。民法的保護對象和民法的調整對象都是我國民事立法不可或缺的內容。作為立法目的的民法保護對象是民法調整對象確立的前提,因為立法者應當首先確定立法所要實現的目標,然后按照此目標確定調整對象。但是,民法保護對象和民法調整對象還是存在著顯著的區(qū)別:其一,兩者的立足點不同。民法保護對象立足于民事主體權利的保護,并以此作為民事立法的根本目的;民法調整對象以一定的社會關系(法律關系)為指向,立足于對法律關系不同要素的靜態(tài)或動態(tài)的調整。其二,兩者的制度功能不同。民法保護對象以宣示和劃定民法保護的正當利益為制度功能;民法調整對象的制度功能在于確定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法律關系)的范圍,確定民法與其他法律部門的界限。其三,兩者的實現方式不同。民法保護對象以私權為核心,私權的實現既需要立法對正當性利益予以確認,也需要在司法活動中予以確認;民法調整對象的確定是通過立法將一定社會關系上升為法律關系來實現的。

      我們以民事權利為基點,可以發(fā)掘民法典保護對象的立法價值,證明民法典中規(guī)定調整對象的必要性。但是,民事權利并不是民法典保護對象的全部內容,這是因為:其一,在民事權利之外,還有其他正當利益(法益)需要保護。我國現行民事立法也是“權”“益”并稱,但是,現行立法僅僅提出“民事權益”,并沒有給予“法益”足夠的重視,名為“權益”實為“權利”。其二,在民事權利之外,還有商事權利、知識產權等權利需要民法典予以確認和保護。一般認為,民事權利屬于傳統(tǒng)私權,商事權利和知識產權屬于特殊私權或新興私權,但是,將民事權利等同于私權的情形并不鮮見。所以,民法典保護對象的立法確立還應予以擴展。

      二、民法典保護對象從民事權利向民事權益的擴展:重視對民事法益的保護

      (一)民法典保護民事法益的必要性

      形態(tài)多樣、漫無邊際的利益可以滿足主體的某種需要,對主體而言利益就意味著某種好處。人們追求的利益在表現形態(tài)、取得方式、存續(xù)期限、社會評價、保護手段等方面都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在眾多的利益之中,有一些利益不僅為利益享有者所珍惜,也為社會所認可,這些利益就是正當利益。正當利益以正義作為核心價值。法律對利益的保護是法律對利益進行識別的過程,符合法律自身限定一定條件的利益才能被識別,法律權利就是這樣生成的。“法律規(guī)則預設的條件”在揀選和創(chuàng)設權利的同時也難免會因為立法技術、文化傳統(tǒng)和社會認知等原因而遺漏一些正當利益。這就使得法律權利和法律應當保護的利益在范圍上不一致,法律權利的外延一定小于法律應當保護利益的外延?!胺梢?guī)則預設的條件”使得權利處于法律保護的核心區(qū)域,而其他正當利益則處于權利的邊緣,也可能不被法律所保護。權利無法包容超出其識別能力和范圍的正當利益,權利制度的弊端在此處就顯現出來了。筆者認為,具有正當性的民事利益即使不具有權利的外觀和手段也應當被法律保護。這種利益被學者定義為“民事法益”。盡管對于民事法益還有廣義說①廣義的“民事法益”是指法律所保護的利益。按照“廣義說”,權利也包含在法益之內,權利也是一種法益。和狹義說兩種解釋,但是,從概念科學性的角度出發(fā),將民事法益做狹義解釋是比較科學的。即“民事法益是民法調整權利之外利益的一種形式,它游離于權利之外,地位上低于權利,但卻受到法律的保護”[4]。將法益確認為民法典的保護對象,符合民法全面保護正當利益的要求,也有利于克服單一權利保護機制的弊端。

      (二)民法典保護對象的立法設計與對《侵權責任法》中規(guī)定“民事權益”借鑒與完善

      我國民法典保護對象的立法設計,還應參考和借鑒《侵權責任法》中關于“民事權益”規(guī)定的有益探索,并應做進一步的完善?!肚謾嘭熑畏ā返诙l規(guī)定:“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jiān)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fā)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边@是迄今為止我國民事立法對民事權益最全面的界定,該條款反映了我國民事權益理論的研究的水平,其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都是未來我國制定民法典中對保護對象立法設計的寶貴經驗和參考?!肚謾嘭熑畏ā返诙l屬于一般條款,這種立法方式可以使法律內容更為簡約,并能夠實現概括性與包容性的統(tǒng)一、穩(wěn)定性與發(fā)展性的統(tǒng)一、法律規(guī)定與司法裁判的統(tǒng)一[5]。

      首先,《侵權責任法》第二條對權利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列舉: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jiān)護權等9種人身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等3種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fā)現權等4種知識產權(無形財產權)以及股權和繼承權。從實用的角度考察,這種較為全面的列舉方式可以使民眾清楚地了解哪些權利受到《侵權責任法》的保護,便于其通過訴訟主張權利;從列舉權利的順序考察,《侵權責任法》將生命權和健康權置于首要位置來進行規(guī)定,宣示了生命權和健康權是最重要的民事權利[6]。《侵權責任法》在立法技術上注重方便民眾認知和法律適用,真正貫徹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同時,《侵權責任法》用“等”字表明一切具有絕對權屬性、可能受到侵權行為損害的權利,都受《侵權責任法》的保護[7]。以“列舉加概括”的方式確定《侵權責任法》的保護范圍,和傳統(tǒng)大陸法系國家的民事立法相比,不僅大為擴張了受保護的權利的范圍,更為新的權利類型預留了空間?!肚謾嘭熑畏ā返诙l的規(guī)定,克服了《法國民法典》第1382條和第1383條一般條款的保護范圍過于寬泛的弊端,也突破了《德國民法典》第823條和第826條一般條款的保護范圍過于狹窄的困境,一方面最大程度地涵蓋了已經成熟的權利類型,另一方面也有效規(guī)制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權[8]。

      其次,《侵權責任法》第二條將保護對象界定為“權益”,使客觀存在的法益得到了保護。民事權益始終處于發(fā)展變化之中,新的財產利益和人身利益不斷涌現,立法者現在尚未發(fā)現的利益,將來就可能會成為重要的民事權利;立法者現在已經意識到的利益,受制于理論的不成熟和權利構造的局限,還很難作為權利受到保護,例如網絡虛擬財產等。通過開放式的“權益”規(guī)定,許多尚未具備權利化條件的“法益”②有學者將法益存在的類型加以歸納:1.不特定多數人所共享的公共利益;2.他人權利所反射的利益;3.形成權利過程中所產生的法益;4.公序良俗原則所保護的利益。參見吳文嬪:《論私權的誕生》,載《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4期,第37頁。就能夠得到《侵權責任法》的保護,這樣的法律規(guī)定可以說是我國民事立法水平提升的表現,也是《侵權責任法》的立法特色之一。

      但是,《侵權責任法》對“民事權益”的規(guī)定還存在著不足,比如,《侵權責任法》沒有闡明對“權利”和“法益”的保護是否存在區(qū)別。在《侵權責任法》中可以被稱為“一般條款”的,除了第二條以外,還有第六條第一款?!啊肚謾嘭熑畏ā芬?guī)定了第二條作為大的侵權責任一般條款,以確定侵權責任的范圍和《侵權責任法》保護的民事權益范圍,再規(guī)定第六條第一款作為小的侵權責任一般條款,為《侵權責任法》分則沒有規(guī)定的一般侵權責任設置法律適用規(guī)則,提供請求權的法律基礎。因此,形成大小搭配、雙重的侵權責任一般條款?!保?]《侵權責任法》第二條第二款是對《侵權責任法》所保護的全部權利和法益的概括說明,而第六條第一款很明確地把“民事權益”作為保護對象,而第六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主觀要件是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在內,所以,不論因為故意還是過失,侵害他人的任何民事權益,都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可見,《侵權責任法》并沒有像《德國民法典》那樣將絕對權和其他利益加以區(qū)分并給予不同程度的保護,而是采用了同等保護的方法[10]。筆者認為,應當對權利和法益予以區(qū)別保護,對法益的保護應當弱于對權利的保護。對于權利以外的正當利益,并不能與權利同等保護,而是應考慮該利益是否被一些特別的保護性法規(guī)所保護,考慮侵權人的主觀狀態(tài),考慮雙方是否有緊密關系,并避免過多限制行為自由[11]?!肚謾嘭熑畏ā反?、小一般條款未能區(qū)分權利和法益的保護是不適當的。再如,《侵權責任法》中規(guī)定的“民事權益”中包含了部分商事權利及其相關權益,由此引起了學者對“民事權益”概念中其外延確定的周延性和科學性的質疑。

      由此,筆者認為,我國民法典保護對象的確立,既要借鑒《侵權責任法》中關于“民事權益”規(guī)定的成功做法,也應對其不足予以完善,以實現我國民法典保護對象的規(guī)定更加科學、準確。

      三、民法典私權保護對象從民事權益向私法權益的擴展:以私權一體化為視角

      在經濟和科技發(fā)展的推動下,以商事權利和知識產權為代表的新興私權的重要性日益彰顯。傳統(tǒng)私權以民事權利為主體,深受自然法學說的影響,具有較強倫理性特征。商事權利體現了現代經濟對效率的追求,工具性價值較強。知識產權的構造則體現出較強公權設權性和利益平衡思想。以商事權利和知識產權為代表的新興私權雖然在諸多方面不同于傳統(tǒng)私權,但新興私權和傳統(tǒng)私權在權利內核上是相同的,都體現為對正當利益進行支配的自由。新興私權和傳統(tǒng)私權具有相互滲透和融合的基礎,傳統(tǒng)私權和新興私權的融合是實現私權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民法典保護對象條款的立法設計上,繼續(xù)沿用“民事權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應當體現對私權的統(tǒng)一保護,將民法保護對象界定為更為科學的“私法權益”。

      構建統(tǒng)一的“私法權益”的核心問題是理順民事權益和商事權益的關系,在統(tǒng)一的私法權益之下實現民商合一①隨著民事權利體系的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傳統(tǒng)的民事權利不斷分化,新型權利不斷涌現,商事權利即是一種廣義上的新型民事權利,其特殊性日益彰顯,以至于必須對商事權利和民事權利進行區(qū)分。在民事權利體系中,以知識產權為代表的無形財產權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民事權利、商事權利、知識產權“三權并立”的格局。盡管如此,知識產權法和民法之間并未形成類似商法與民法的微妙關系,民法規(guī)范適用于知識產權法并無異議。因此,本文僅對民法與商法的立法模式進行探討。。民事權利是民事主體享有的基本權利,該權利形態(tài)是私權的原始形態(tài),是商事權利產生的基礎。商事權利是商事活動過程中民事權利變形的結果。商法規(guī)范沒有形成完全獨立的調整內容和調整方法,它的調整內容仍是交易中產生的法律關系,其調整方法主要是對民法規(guī)范的變更、補充和排除,因此民法和商法的分立并沒有實現,實行民商分立既有害于私法體系的統(tǒng)一性,也不利于私法理論的深入發(fā)展。應當在私權一體化的總體框架下,將私權作為民事權利與商事權利的上位概念加以規(guī)定,以表明民法典所堅持的“民商合一”的立場。正如學者所言:“如果說商法是民法的特別法,那么即使在具體規(guī)則上無法體現,至少在總則中也應為其留下一定發(fā)展空間?!保?2]

      (一)對《侵權責任法》中“商事權益”規(guī)定的評析

      《侵權責任法》沒有對“商事權益”提供足夠的保護。這種缺陷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侵權責任法》第二條沒有充分列舉商事權益。第二條僅列舉了典型的商事權利——股權,相對于傳統(tǒng)民事權利和知識產權,對股權的列舉似乎只有代表性意義。在票據、保險、證券等法律關系中,存在著各種商事權益,侵犯商事權益的行為也多有發(fā)生,《侵權責任法》應當將全面保護當事人權益的立法思想貫徹到底。另一方面,《侵權責任法》沒有恰當處理好民商合一模式下的商事侵權責任制度的合理構建問題?!肚謾嘭熑畏ā窙]有明確規(guī)定商事侵權責任制度。理想的情形應當是:《侵權責任法》明確規(guī)定商事侵權責任制度,并且規(guī)定本身的設置必須有寬厚的涵蓋性、靈活性和可操作性,防止因過于抽象而不能為實務部門提供明確的行為依據,或者因為過于繁瑣而擠壓法官自由裁量的空間。比較理想的做法是:《侵權責任法》對商事侵權責任做一般化規(guī)定。同時為了適應新型侵權不斷產生的社會實踐,還必須對商事侵權行為做出類型化的規(guī)定[5]。以證券侵權責任為例,中國證券市場仍然不規(guī)范,違法違規(guī)現象大量存在,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經常遭受嚴重損害。完善證券侵權損害賠償責任對于保障證券市場信用和維護投資者信心具有重要作用。在《侵權責任法》中建立起針對虛假陳述、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行為的民事賠償責任是必要的。因為盡管《證券法》也可以規(guī)定證券侵權民事責任,但《證券法》還要對證券違約責任等責任形式作出規(guī)定,無法對證券的侵權責任進行詳細具體的規(guī)定,同時,證券侵權責任也適用侵權責任的一般規(guī)則,如共同侵權責任、按份責任等。因此,在《侵權責任法》中建立健全證券侵權損害賠償責任是十分必要的[13]。

      (二)關于民法典調整對象的認識誤區(qū)

      當前,關于民法典調整對象的立法存在著以下認識上的誤區(qū),只有走出這些誤區(qū)才能建構統(tǒng)一完備的私法權益。

      誤區(qū)之一:對民法典體例結構關注較多,而對民法典的保護對象問題重視不夠,以至于出現了立法思想上的悖論:一方面,認為我國目前制定民法典要堅持民商合一,不應當制定單獨的商法典,商事規(guī)范通過制定商事單行法來規(guī)定,民法典中不規(guī)定商事特別規(guī)范。另一方面,又認為我國的民法典應以德國的立法模式為范本,而沒有考慮到無論是在德國還是日本,在民法典之外還有商法典[14]。有關商事活動的一般規(guī)則或者涉及民法與商法關系的規(guī)則如果不在民法典中加以規(guī)定,將導致嚴重的體例缺陷。

      誤區(qū)之二:仍試圖用傳統(tǒng)民法的“民事權益”詮釋民商合一模式下的“權益”,造成了實質上的“有民無商”。采用“民商合一”模式的民法典應當特別注重民事規(guī)范和商事規(guī)范的有機結合,我國長期以來所謂的“民商合一”的理念是指在民法典之外不再制定商法典,商事法律關系由商事特別法予以調整,這種“民商合一”的理念突出強調了民法之于商法的基礎性地位,強調了商事法律的非法典化。這種理念實際上是“重民抑商”或“以民代商”,體現在民法典法律規(guī)范的設計上就是“有民無商”,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民商合一。

      誤區(qū)之三:主張用“商事通則”來解決商事規(guī)范存在形式問題。法典層面的民商合一通過對商事規(guī)律的準確把握,并依靠科學的立法技術是可以做到的,這樣既堅持了民商合一,確立了民法在私法體系中的基礎地位,又能夠滿足對商事關系進行單獨調整的要求。法典層面的民商合一是一個比較理想的選擇。不可否認,主張制定“商事通則”的學者的思想也有其可貴之處:他們清醒地看到了民商關系的區(qū)別,意識到了社會對商法的客觀需求。他們不僅追求商法形式上的獨立,而且追求商法理念上的獨立[14]。這就提醒我們要正視商事規(guī)范的一些特殊性,恰當設定商事規(guī)范的存在形式。其實,在我國的立法實踐中已經積累了解決民事規(guī)范和商事規(guī)范關系的經驗,《合同法》就是典型的例證。從一定意義上說,《合同法》的規(guī)定為民法和商法的有機結合提供了民商合一的典范。《合同法》采取了三種方法較好地處理了民法和商法之間的矛盾:其一,在某一類合同中同時規(guī)定由所謂商人參與的合同關系和非商人參與的合同關系,并確立不同的規(guī)則。如《合同法》第十二章“借款合同”中明確規(guī)定了自然人之間的借款關系和銀行參與的借款關系。其二,在某一類合同關系中僅規(guī)定由商人參與的合同關系,忽略沒有商人參與的另一種關系,或者相反。其三,不區(qū)分民事規(guī)則與商事規(guī)則,用統(tǒng)一規(guī)則來統(tǒng)一調整,有例外情形的,適用例外性規(guī)定,如關于合同行為形式、瑕疵通知義務的規(guī)定[15]?!渡淌峦▌t》的功能完全可以通過采取恰當的立法技術予以替代,這也正是民法典努力的方向。在對民法典的保護對象進行制度設計時應將商事權益予以涵蓋。

      (三)統(tǒng)一私權模式下我國民法典私權保護對象的設計思路

      1.引入“私法權益”的概念,用宏觀統(tǒng)籌的方法解決我國民商合一背景下的民法典私權保護對象問題。

      不可否認,長期以來學術界關于民法和商法關系的爭論也體現為表現形式之爭?!耙悦翊獭北囟〞⑸谭吧淌聶嘁娴奶厥庑裕@種特殊性是客觀存在的,“民”與“商”之爭在所難免。能否把民法典的制定和商事權益的表現形式問題結合起來,設計出最適合我國需要的民法典私權保護對象制度?筆者認為,建立一個統(tǒng)帥民事權益和商事權益的上位概念勢在必行,即引入“私法權益”的概念。這一概念的引入具有如下優(yōu)勢:其一,“私法權益”提煉了民事權益和商事權益的共同特性,即私權屬性。私權屬性是民事權益和商事權益始終密不可分的根本決定因素,盡管在形式上兩種權益各有所執(zhí),但兩者在私權屬性上是一致的。用“私法權益”指稱民法典的保護對象,可以避免諸多爭議。其二,“私法權益”涵蓋的范圍極廣,符合民法典的基本法屬性?!八椒嘁妗背四軌虬輦鹘y(tǒng)民事權益、商事權益以外,新興的權益只要符合私法屬性均可納入其中受到保護,拓展了民法典私權保護對象。其三,“私法權益”概念的引入,可以為民法典保護對象的立法設計提供充足的空間,在“私法權益”的范疇之下,既可以進行一般規(guī)定式的條文設計,也可以進行權益的列舉,可以彌補類似《侵權責任法》第二條對商事權益制度供給不足的缺憾,對商事權益進行全面的確認。

      2.應承認商事權益與民事權益的客觀差別,并對商事權益予以特別規(guī)定。

      立法者在觀念上要對商事權益與民事權益的區(qū)別和商事規(guī)范的特殊性進行科學把握。民商合一雖然以民事權益的保護和民事規(guī)范的設計為基礎,但絕對不能把民事權益和商事權益混同對待,而是在有區(qū)分需要時做出清晰的規(guī)定,商事權益的特殊性并不能被民事權益所吸收。以票據權利為例,在我國,票據權利有廣義、狹義之分,狹義上的票據權利是指以票據行為為基礎產生的付款請求權和追索權,廣義上的票據權利還包括根據票據法上的特別規(guī)定產生的權利。作為商法上的一種權利類型,票據權利的存在要依托于民事權利,其實現需要借助民事權利,但它在諸多方面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民事債權。現代商法中的短期時效主義、定型主義、強制主義等商事原則在票據法中都有體現,票據權利在相當程度上突破了民事權利的界限[16]。正如王利明教授所言:“如果采民商分立體例,民法典就不用過多考慮效率價值;而如果采民商合一的體例,就必須考慮傳統(tǒng)商事法律關系的特殊性,吸收商法的立法價值。”[17]

      3.在立法技術上尋求突破,提升“私法權益”的內在品質,使“民事權益”和“商事權益”相得益彰。

      具體措施如下:其一,“商事權益”條款應當具有與“民事權益”同等的抽象性。這是因為民法典不可能把開放性的商事權益都納入其中,而應當根據民法典總則的功能定位,已達到全面保護商事權益的效果為尺度。同時,關于商事權益的抽象性也使其足以適應商事生活的頻繁變動,能和民事權益一樣保持相對的穩(wěn)定性,而穩(wěn)定性也是一部成熟的法典應當具備的品質。其二,創(chuàng)設“經營活動”的概念,避免“商主體”與“商行為”之爭,減少立法技術的障礙?!敖洜I活動”的概念來源于《俄羅斯聯(lián)邦民法典》。商主體的確定標準是商法的重大立法技術問題。例如,《日本商法》第4條規(guī)定:“本法所謂商人是指用自己的名義,以從事商行為為職業(yè)的人?!鄙倘说母拍钜陨绦袨榈母拍顬榛A,同時商人營業(yè)上的行為才被稱為商行為。日本將商人和商行為的概念聯(lián)系在一起的做法被稱為“折中主義”。此做法與法國確定商主體的“客觀主義”和德國的“主觀主義”相并列。日本債法修改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在債法中具體規(guī)定消費者和經營者的概念。經營者實施的行為實際上就是商行為,日本債法的修改促進了民商合一體例的形成[17]。俄羅斯通過“經營活動”這一概念,實際回避了這三種“主義”之爭[14],采用“經營活動”的概念,可以把商主體作為私法主體的一種,商主體與民事主體的區(qū)別在于對“經營資格”的獲得;因此,立法就沒有必要再規(guī)定商人或商事主體,從而節(jié)省了立法資源?!敖洜I活動”概念的引入還可以和“民事活動”的概念相呼應,體現了邏輯上的一致性。其三,為“商事權益”配置準用性條款。通過這些準用條款,為商事特別法另行具體規(guī)定留足空間,也體現出民法典在私法體系中的統(tǒng)帥地位。通過“一般規(guī)定”加“準用規(guī)定”的設計確保商事規(guī)范不會打亂民法典的體系,也不會導致民法典內容的臃腫,維護民法典體例的協(xié)調。

      (四)統(tǒng)一私權模式下我國民法典私權保護對象的條文設計

      民法典的保護對象在民法典總則中可以被界定為“私法權益”。延續(xù)“民事權益”的一般原理,“私法權益”也包括“權利”和“法益”。私法權益的立法保護主要體現為立法對私法權利的確認,這種確認既包括對私法權利內容的確認,也包括對其保護方式的確認,簡而言之,即通過立法將私法權利制度予以固定。對于私法法益的確認,立法也并非無所作為,筆者認為,應當在我國未來民法典總則編中設立一般條款。

      從立法技術上考慮,作為在法律總則,或者非總則結構狀態(tài)下法律文本中規(guī)定的立法目的和宗旨,都是法律的必備條款。立法的目的可以為法律適用者提供立法背景信息,它是法官解釋法律的依據,是人們理解民法典的框架,可以使民法典更好地發(fā)揮行為規(guī)范的功能[15]。筆者認為,我國未來民法典總則應當通過一般條款對民法典的保護對象進行界定。具體做法如下:

      其一,在“立法目的”中對民法典私權保護對象作出界定。對此,可設計如下法律條文:

      第N條 為了保護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團體的私法權益,規(guī)范私法關系,根據憲法和我國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其二,通過專門的條文對“私法權益”進行科學界定,避免在法律適用過程中出現不必要的爭議。對此,可設計如下法律條文:

      第N+1條 私權主體的私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

      本法所稱私法權益包括私法權利和私法法益。私法權利以法律明確規(guī)定為限。私法法益是指除私法權利以外,法律保護的正當私人利益。

      其三,設立獨立的條款對民商合一模式下“商事權益”的保護進行界定,可設計如下法律條文:

      第N+2條 私權主體在經營活動中享有的商事權益受本法和商事特別法的保護。

      經營活動是依照法定程序取得經營資格的私權主體實施的,旨在通過生產、出售商品、提供服務等行為而不斷取得利潤的自主活動。

      [1]章禮強.民法本位觀探正——質疑民法社會本位說[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 (4):26.

      [2]徐國棟.民法典草案的基本結構——以民法的調整對象理論為中心[J].法學研究,2000(1):48-50.

      [3]徐國棟.民法總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0.

      [4]李巖.法益:權利之外的新視域[N].光明日報,2008-10-07(11).

      [5]劉道遠.商事侵權責任對侵權責任法的挑戰(zhàn)及其對策[J].法商研究,2010(1):78.

      [6]王利明.《侵權責任法》的中國特色解讀[J].法學雜志,2010(2):2.

      [7]劉士國.《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規(guī)定之解析[J].暨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19.

      [8]姜強.侵權責任法的立法目的與立法技術[J].人民司法,2010(3):11-12.

      [9]楊立新.中國侵權責任法大小搭配的侵權責任一般條款[J].法學雜志,2010(3):11.

      [10]葛云松.《侵權責任法》保護的民事權益[J].中國法學,2010(3):41.

      [11]奚曉明.《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條文理解與適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20.

      [12]馬俊駒,梅夏英.我國未來民法典中設置財產權總則編的理由和基本構想[J].中國法學,2004(4): 30.

      [13]王利明.加強民事立法、保障社會信用[J].政法論壇,2002(5):46.

      [14]余能斌,程淑娟.我國“民商合一”立法借鑒的新選擇——由《俄羅斯聯(lián)邦民法典》引出的思考[J].當代法學,2006(1):39-40.

      [15]王利明.中國民法典學者建議稿及立法理由·總則編[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9.

      [16]孫建成,黎樺.我國民商法部門內的權利互動現象[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10(6):41.

      [17]王利明.民法典體系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234.

      猜你喜歡
      私權民事權利私法
      涉稅信息共享中公權與私權的沖突與平衡——以納稅人權利保護為切入
      私法視域下智能合約之“能”與“不能”
      法大研究生(2019年1期)2019-11-16 00:36:28
      肚子里的寶寶享有民事權利嗎
      伴侶(2017年10期)2017-10-21 00:25:07
      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私法保護
      絲路藝術(2017年6期)2017-04-18 13:58:50
      論人格權的性質
      法制與社會(2017年4期)2017-03-01 09:02:16
      “私法自治”與專利行政執(zhí)法
      知識產權(2016年6期)2016-12-01 07:00:13
      民法總則如何反映民事權利?
      求是學刊(2015年4期)2015-07-30 01:31:50
      淺談“公權”和“私權”的平衡
      私法領域的多元主義與至善主義
      論對私權限制的限度
      江门市| 宿松县| 靖西县| 牙克石市| 新昌县| 资源县| 钟祥市| 普兰店市| 乳源| 涟源市| 潞西市| 古田县| 阿合奇县| 会理县| 台东县| 汉中市| 怀集县| 新营市| 乾安县| 含山县| 邯郸市| 游戏| 贵港市| 盐城市| 宜丰县| 应用必备| 青神县| 布尔津县| 墨脱县| 城口县| 阿尔山市| 莒南县| 南和县| 清丰县| 五峰| 石阡县| 平顺县| 苍南县| 唐山市| 靖宇县| 西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