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 越
(武漢紡織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新時期高校班干部隊伍建設遇“冷”現(xiàn)象分析及對策
魯 越
(武漢紡織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高校班干部隊伍建設遇“冷”,已經(jīng)成為時下一些高校班級建設與管理工作的難點,也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面臨的一個亟待探究和解決的新課題。破解高校班干部隊伍建設遇“冷”,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熱”起來,關(guān)鍵要正確引導,充分調(diào)動廣大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強化培訓,提升高校班干部班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創(chuàng)新管理,建立科學規(guī)范的高校班級管理運行機制;注重鍛煉,增強班干部在班級活動中服務同學的責任心和榮譽感;加強聯(lián)系,營造高校、社會、學生家長共同支持班干部工作的良好氛圍。
高校班干部;隊伍建設;對策
高校班干部既是受教育者和管理對象,也是學校教育管理中最基層的管理者和實施者。他們不僅是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力量,更是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重要引領(lǐng)者和示范者。然而,近年來,在市場經(jīng)濟體制和社會環(huán)境沖擊下,高校學生干部的思維方式、行為模式、心理發(fā)展、價值取向等都已發(fā)生深刻變化。高校班干部隊伍建設遇“冷”,已成為制約高校加強班級建設與管理、提高學生素質(zhì)和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瓶頸”。因此,分析高校班干部隊伍建設遇冷現(xiàn)象及其原因,尋求破解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遇“冷”的方法和路徑,是高校學生工作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
所謂高校班干部隊伍建設遇“冷”,是指新時期高校在選拔任用班干部時遭遇冷落,主要表現(xiàn)為“三難”:難留、難選、難當。
1. 班干部難留。班干部難留,是低年級輔導員普遍面臨的一個難題。新生入學初,面對校內(nèi)各種學生組織的干部選拔,不自覺地將學生組織按級別、規(guī)模和發(fā)展?jié)摿ε判虿⑴c競選。大多學生把加入學生會作為首選,其次是社團聯(lián)合會、社團,最后才是班級組織。有些學生能力較強,班級內(nèi)外都擔有職務。但經(jīng)過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的磨礪,許多班干部選擇保留在外職務而放棄班級職務,或者掛職班級卻不做實事。此外,高年級也同樣存在班干部難留的現(xiàn)象。如,有些同學競選時動機不純,拿到榮譽后就不愿連任。
2. 班干部難選。班干部難選,是高年級班級建設中的普遍現(xiàn)象。到了大三、大四,許多同學失去了參與班級管理和活動的熱情與興趣。出現(xiàn)班干部換屆選舉參與人數(shù)少,可供人選十分有限的局面。不少職位只有一名同學參與競選,甚至有些職位無人問津,如文體委員、生活委員等。無奈之下,輔導員只好直接任命,或精簡合并到其他崗位。另外,有些難度大、要求高、付出多、吃力不討好的職位,如紀檢委員,無論是哪個時期,哪個年級,都是學生避猶不及的職位。
3. 班干部難當。班集體是學校組織的最小“細胞”,新時期高校班干部不僅要面對大學生個性強、思想活躍、管理難度大等現(xiàn)實情況,還要協(xié)助任課老師進行教學管理,協(xié)助輔導員處理一些學生事務等。這就要求班干部既要做好本職工作、帶動班風建設,又要全方位嚴格要求自己做好同學們的榜樣。有些班干部熱情有余、方法不足,受挫后容易自我放棄。有些班干部原則性有余、靈活性不足,在工作上事無巨細、親力親為,雖然勞心勞神卻不見成效。
高校班干部隊伍建設遇“冷”的原因錯綜復雜,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歸納后主要有如下幾點:
1. 大部分學生對班干部工作的意義和價值認識不足。很多大學生入學初對未知事物充滿好奇,對擔任班干部都樂于嘗試。他們熱情高,但對班干部職責和班級概念并不清晰,或者說沒有明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大多數(shù)同學都是抱著鍛煉自己,服務將來為目的參加班干部競選的,如:為了獲得學期末的綜合測評附加分,以增加獎學金評定的籌碼;謀求評優(yōu)、評先、入黨的優(yōu)先資格,為畢業(yè)找工作添加“含金量”等等。不少同學甚至公開表示,班里只要有人管事就可以,是誰并不重要。正基于這樣的心態(tài),隨著課業(yè)和考級考證負擔的加重,許多高年級同學更看重課業(yè)的學習和今后的發(fā)展,對班干部工作由原來的激情十足逐漸變得平靜淡漠。還有一些同學受到社會上實用主義、功利主義的影響,認為擔任班干部會得不償失。
此外,班干部(比如班長)官小責任大,事務雜碎繁瑣,上到聯(lián)系和配合科任老師、完成和傳達輔導員的工作安排,下到肩負服務、監(jiān)督、管理同學的責任。事情多、工作細、責任大、回報少。不僅難得到同學們認同和理解,反被冷落和疏離,從而致使心理失衡,不愿意連任。
2. 班干部的工作能力難以適應新時期高校班級建設的要求。大學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與中小學有著極大的差別,所以班級管理與建設也有很多不同。對于班干部來說,不論以前是否擔任過相關(guān)職務,大學班干部工作都是一個新的起點。由于缺乏有效指導和相關(guān)培訓,導致很多班委從上任起就沒有方向,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組織協(xié)調(diào)分工能力,只是按照自己的主觀意愿和想法去管理班級、組織班級活動,有時候不僅得不到老師、同學的理解和認可,甚至遭到懷疑和否定。長此以往,對班級管理逐漸失去了信心和熱心,逐漸退出班級管理平臺。那些有意愿擔任班干部的同學也因為得不到相關(guān)知識的培訓和指導,不敢貿(mào)然參與班級管理。
3. 激勵大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機制不夠完善。從目前一些高?,F(xiàn)行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看,尚不足以吸引和激勵學生參與班級管理,難以充分調(diào)動和發(fā)揮廣大學生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首先,缺乏物質(zhì)上的支持。為豐富校園文化,培養(yǎng)既有良好專業(yè)知識又有較強工作能力、過硬身心素質(zhì)的復合型人才,高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到學生會、社團聯(lián)合會、社團的發(fā)展中去,鼓勵發(fā)展,獎勵成果。而班級活動多半是自發(fā)自費活動,導致很多班干部一方面受限于客觀條件,另一方面受制于同學輿論,不敢大展身手。其次,缺乏精神上的支撐。許多同學認為,當班干部付出的努力和勞動比一般的同學都要多,但無論是物質(zhì)上的獎賞還是精神上的激勵都缺乏力度。當班干部不僅占用了大量學習和休息時間,有時候還得不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漸漸失去了為同學服務的熱情。
4. 高校輔導員對班干部的指導和培養(yǎng)工作針對性不強。在當前班干部隊伍的建設過程中,部分輔導員存在著只負責選拔不負責培養(yǎng)的問題:對學生干部沒有給予悉心的指導、正確的使用、足夠的關(guān)心和嚴格的監(jiān)督。這不僅讓班干部的工作能力無法得到提高,甚至導致班干部不能有效地開展班級工作,使其工作也無法得到同學的理解和支持,在班上無法形成應有的影響力。具體表現(xiàn)為:在管理思想上缺乏主動性;在管理思路上缺乏目的性;在管理對象上缺乏針對性;在管理方法上缺乏靈活性;在管理形式上缺乏創(chuàng)新性;在管理措施上缺乏激勵性等等。凡此種種,導致班級干部隊伍建設缺乏規(guī)范、科學的指導和引領(lǐng),班干部如同散沙,使很多學生對班級沒有認同感,更不愿意當班干。
5. 學生家長對班干部工作不夠支持。部分家長把專業(yè)學習看得過重,希望自己的孩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以便以后繼續(xù)深造(出國、考研),不希望他們因為參與社會活動而分散精力。這些家庭因素也是一些大學生不熱衷于班干部工作的原因之一。
1. 正確引導,充分調(diào)動廣大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加強思想教育,把調(diào)動廣大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熱情,作為班干部隊伍建設遇“冷”的切入點,引導學生明確班干部的作用和價值,認清班干部對班級發(fā)展的推動作用和對自身成長的促進作用,讓每一位同學都清楚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不斷提升大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與此同時,要注意精心選拔,挑選成績優(yōu)良、思想過硬、工作能力強、群眾基礎(chǔ)好、工作積極主動的同學擔任班干部;輔導員和班級導師要適時恰當?shù)亟o予指導,幫助他們明確目標,指出注意事項,不斷提升班干部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感,營造班級平等互信互助的和諧氛圍。
2. 強化培訓,增強提升高校班干部班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加強對班級學生干部的教育和培養(yǎng),嚴格要求,督促他們以身作則,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防止他們產(chǎn)生驕傲自負、放任自由的心態(tài),更不能讓他們滋生享受學生干部特權(quán)的心理。制定科學的培訓機制,適時適當?shù)拈_展相關(guān)技能培訓。定期舉辦班干部培訓班或經(jīng)驗交流會,使他們相互學習、相互促進,不斷提高學生干部的思想素質(zhì)、工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同時,把班干部的培養(yǎng)與大學生自我發(fā)展結(jié)合起來、與發(fā)展黨員和培養(yǎng)入黨積極分子結(jié)合起來,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立體動態(tài)的入黨積極分子考察培養(yǎng)教育體系,充分發(fā)揮學生骨干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
3. 創(chuàng)新管理,建立科學規(guī)范的高校班級管理運行機制。首先,強化崗位責任制。進一步明確各班委職能、細化職責,使班級的每一項工作都有序進行。引導班委在工作上的相互支持和理解,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不斷吸引和激勵班干部和普通學生參與班級管理,調(diào)動和發(fā)揮廣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主觀能動性。其次,發(fā)揮輔導員、班委之間、同學對班干部的監(jiān)督管理作用。定期組織班上同學對班干部進行民主評議,使班干部隨時感受到同學們的鼓勵與監(jiān)督,又以此引導學生公正無私地評價班干部。對工作中任勞任怨、兢兢業(yè)業(yè)、成績突出的班干部,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工作平庸、作風懶散、不思進取,甚至因過失帶來不良影響的班干部,給予引導批評再教育。第三,完善班委考核制度。每學期末從“德育”、“智育”、“身心素質(zhì)”、“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五個方面對班委進行考評??己朔绞接校鹤栽u、互評、考核小組評議、民主評議等。考核過程中保證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最終達到以考核查“短板”,以考核強管理的目的。
4. 注重鍛煉,增強班干部在班級活動中服務同學的責任心和榮譽感。馬斯洛在1943年發(fā)表的《人類動機的理論》(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書中提出了需要層次論。他提出了一個基本的假設: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夠影響他的行為。根據(jù)馬斯洛的需要理論,有計劃地指導班干部組織開展特色鮮明、喜聞樂見的班級活動。讓班干部感受班級和同學們的需要,自覺增強服務班級的責任心和榮譽感。如主題班會、演講比賽、辯論賽、籃球賽、拔河比賽、戶外素質(zhì)拓展等。讓班干部在活動中不斷增強服務同學的意識,提高服務同學的水平。此外,加強與任課老師聯(lián)系,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開展一些既有利于專業(yè)學習又能促進班干部與同學交流的活動,如知識競賽、課程辯論等,做到寓教于樂。
5. 加強聯(lián)系,營造高校、社會、學生家長共同支持班干部工作的良好氛圍。讓班干部隊伍建設“熱”起來,僅僅做好學校和學生的工作是不夠的,還必須得到社會及家長認同和支持。首先,加強與社會聯(lián)系。邀請有班干部經(jīng)歷的企業(yè)家或成功人士到學?,F(xiàn)身說法,或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搭建網(wǎng)絡交流平臺,打破部分大學生認為當班干部會得不償失的錯誤觀念,樹立班干部對自身發(fā)展的認可和信心。其次,加強與家長溝通。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chǔ),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輔導員應采取多種途徑與學生家長保持聯(lián)系,例如:電話聯(lián)系、手機短信、電子郵件、飛信、QQ等等。尤其對于學生干部的家長,將學生在校期間的進步和表現(xiàn)通過多種途徑與家長分享,最大程度地爭取學生家長對學生工作的認同。此外,輔導員還可以通過建立 QQ家長群、微博等來共享班級成果、共鑒學生進步。
[1] 馬斯洛.馬斯洛人本哲學[M]. 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2] 謝洋,陳嬌,梁曉光.寧當學生會“兵”不當班里“官”[N]. 中國青年報,2011-11-15(06).
[3] 黃鶯.基于班級管理的學生團隊建設模式創(chuàng)新[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8中).
[4] 黃偉.新形勢下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J].教育與職業(yè),2008,(6).
[5] 張焱.淺議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激勵機制[J].教育與職業(yè),2008,(12).
[6] 王建輝.建立激勵機制 優(yōu)化學生干部隊伍[J].河南社會科學,2006,(11).
Analysis and Policy of Suffering Snub of the Class Cadre Team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Period
LU Yue
(School of Marxism,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Suffering snub of college class cadre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the difficulty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classes.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faces an urgent need to explore and resolve new issues. To realize the goal of universities class cadres contingent building, the key is to have the right guide, and to fully mobilize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classroom management work of 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 intensive training and enhance cadres class management's ability; create innovation in management,establish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the management of the university classes operating mechanism; pay attention to exercise, enhance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honor of the class cadres in practice; to strengthen ties, uni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ciety, and parents together to support a good atmosphere in class cadre.
College Class Cadre; Team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s
G645
A
2095-414X(2012)04-0056-03
魯越(1987-),女,碩士,研究方向:心理學、高等德育和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