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 杜兆龍
通過深入解讀《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口語交際目標、閱讀目標、習作目標等方面的論述,不難看出,“課標”所要求的小學語文教學,其理想境界應該是:讀說寫有效溝通,工具人文和諧,文意能夠兼得。那么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如何處理好讀說寫的關系呢?我認為應從低年級段和中高年級段著手通過讀說寫結合來提高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1.低年級教材都配有圖畫,我們首先讓學生說說這幅畫講了一件什么事,時間、地點、人物、原因、經過、結果各是什么樣,然后小組內部討論,全班交流發(fā)言。最后讓學生把說過的話寫下來,給圖畫配上文字,再讀給全班聽,每次評出2—3名寫得好的同學并發(fā)給他們每人一顆“智慧星”。一個學期下來看誰的“智慧星”最多就被評為“寫話小能手”。這樣來激發(fā)學生的寫話興趣,實現(xiàn)了由“說話”向“寫話”的轉變。
2.低年級的學生都非常喜歡畫畫,所以在美術課上可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先讓學生完成美術作業(yè),在小組內交流,相互介紹自己的作品,然后每組推薦一名表達最好的學生上臺展示。最后要求學生給自己的作品寫幾句解說詞,不會寫的字可以用拼音。每學期評出3名“美術寫畫小能手”并發(fā)給證書。在這一過程中既激發(fā)了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訓練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與表達能力,為寫話做鋪墊。
3.每天課前五分鐘給學生自由演講的時間,說一說在家里發(fā)生的事情;每天下午放學前五分鐘讓學生說一說在學校里快樂的事情。并能用幾句話的形式記錄下來,形成文字材料,匯集成自己的寫話集。每星期評出一名寫《寫話集》最好的同學給予獎勵。
學生的寫作方法單一,寫作語言貧乏的原因有很多,我主要從課內閱讀及課外閱讀的培養(yǎng)兩方面歸納總結出一些具體可行的辦法。
1.課內閱讀。課內閱讀課的教學是學生學習寫作方法的源泉。首先學生要從教師的課堂教學與引導中初步學習各種寫作方法,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總結,教師進行補充與點撥。同時提高寫作訓練點,如從段落的仿寫中讓學生了解段的構成方式,讓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夯實學生的語言基本功。續(xù)寫要在讀懂原文的基礎上,以原文的結局為起點,寫出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變化。這樣,讓學生把在閱讀中學到的方法運用到寫作中,使其學以致用,提高寫作能力。
2.課外閱讀。(1)師生共讀。教師首先給學生推薦可讀的書籍。如: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鄭淵潔的《皮皮魯傳》、黃蓓佳的《我要做個好孩子》、楊紅櫻《漂亮老師和壞小子》、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然后教師與學生相互交流,談談讀書心得。通過這些課外書的閱讀和討論,讓學生學會交流,學會思考。這能讓孩子了解人性,獲得情感的體驗和藝術的熏陶,并能積累寫作素材,為學生的習作打好基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書可以提高寫作能力,寫文章能才思敏捷。
(2)舉辦讀書交流會。好書需要分享,閱讀需要交流,全班同學每人兩個星期讀完一本書,第二個星期用兩節(jié)課的時間來進行讀書交流。讀書交流包括這么幾個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說說你為什么推薦這本書,寫出你的推薦理由。第二環(huán)節(jié):展示自己的讀書筆記,通過讀這本書你搜集了哪些寫作素材。第三環(huán)節(jié):說說你的讀書感言,讀了這本書有什么收獲,哪些地方讓你感動,并寫出讀后感。全班同學每學期把閱讀過的書籍的推薦理由、讀書筆記、讀后感裝訂成冊,從寫得比較好的同學中評選出10名“讀書之星”。
通過舉辦讀書交流會讓學生們暢所欲言,既鍛煉了學生的說,又增強了學生對閱讀的理解。在交流中,學生對要閱讀的書認識更全面了,深入了,并通過寫推薦理由、讀書筆記、讀后感等鍛煉了學生寫作的能力。
(3)開設閱讀欣賞課。每周拿出一節(jié)課由學生自由閱讀,閱讀書目由老師聯(lián)系圖書室集體借閱,可以是一人一本圖書獨立閱讀,還可以分小組閱讀或選出優(yōu)秀的文章指名上臺朗讀,不論哪種形式,學生要按要求做好閱讀筆記,一學期結束之后裝訂成冊。
(4)舉辦習作比賽。每學期進行一次習作比賽。比賽的內容由教師而定,題目自擬,主要針對學生在本學期課內閱讀中學到的寫作方法以及在課外閱讀中積累的寫作素材進行練習,組織本校語文教師進行統(tǒng)一評比。對學生中的優(yōu)秀習作及老師的優(yōu)秀下水文打印出版成書。另外進行師生同題作文,學生出題,同一時間,統(tǒng)一標準,比一比誰是能手。通過這些活動激發(fā)了學生習寫作的興趣,增進了師生間的感情,慢慢地由愁作文變?yōu)闃纷魑牧恕?/p>
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認識到讀書不僅可以讓我們視野開闊,增長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還可以讓學生運用多說多讀的方法來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寫作水平的提高讓學生對讀和說更有信心,真正地使說讀寫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