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大 景愛華 雷萬軍 胡志剛 安慧琴
河南科技大學醫(yī)學技術與工程學院 河南洛陽 471003
在理工專業(yè)課教學中加強人文教育的途徑探討*
——以組織工程導論為實踐對象
李光大 景愛華 雷萬軍 胡志剛 安慧琴
河南科技大學醫(yī)學技術與工程學院 河南洛陽 471003
以組織工程導論為實踐對象,從重視科學史教學、加強文化熏陶、引入哲學思想、增強課堂互動設計等方面,探討在理工科專業(yè)課程教學中加強人文教育的途徑。
理工科;人文教育;組織工程導論
作者:李光大,教育學碩士,生物醫(yī)學工程博士,講師。
Author’s address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Henan, Ch ina 471003
在科學教育中結合人文教育,可以將科學思維與人文思維功能互補,更有利于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而今,由于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導向、中學文理分科等原因,導致大學理工科學生人文素養(yǎng)偏低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不良現(xiàn)象[1]。將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結合,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迫在眉睫[2]。我國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總體戰(zhàn)略中明確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3]。而由于理工科學生專業(yè)課程多,專業(yè)教師和學生接觸時間多,如果教師能在專業(yè)性課程的教學中,結合本專業(yè)特色,滲透人文教育,將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一個有效途徑。本文結合生物醫(yī)學工程專業(yè)課程組織工程導論,改革專業(yè)課程教學方法,對在理工科專業(yè)課程教學中加強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途徑進行實踐性探索。
在各門學科發(fā)展史上都曾涌現(xiàn)出許多杰出的科學家,而這些杰出科學家,不僅具備優(yōu)秀的科學品質,更有深厚的人文修養(yǎng)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課程教學中,選取適當時機為切入點,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特點,選取典型科學人物傳記故事,用科學大家的精神感召學生,可對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及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造成極大影響。
比如,生長因子是組織工程導論課程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而在生長因子的研究史中神經生長因子的發(fā)現(xiàn)者,諾貝爾獎獲得者,女科學家R. Levi-Montalcini的傳奇故事就是一則典型。R. Levi-Montalcini熱愛科學研究,善于與人合作,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仍堅持科研,通過多年孜孜不倦的追求,最終獲得巨大的學術成就。并且她熱愛祖國,熱心多種公益事業(yè),百歲高齡仍然堅持工作。R. Levi-Montalcini的故事對學生具有良好的激勵和啟迪作用,筆者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她的故事,學生深受感動。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筆者感到,通過在教學中引入科學大家的傳記故事及一些科學史上的發(fā)現(xiàn)故事,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讓學生的心靈受到了偉大精神和品德的感染,可以培養(yǎng)學生堅持理想、熱愛祖國、團結協(xié)作、重理性也重人性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名利觀。
科學現(xiàn)象與人類的文化現(xiàn)象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人類社會的“基因”[3]。豐富的文化現(xiàn)象激勵著人們進行科學的探索。許多科學技術都起源于人類豐富的想象。在理工科專業(y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jù)課程教學內容的特點,將學科里面的科學技術原理與中外文化現(xiàn)象聯(lián)系起來,開拓學生的視野,加深學生理解,增強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比如,在組織工程導論中講到在動物體內培養(yǎng)出用于人體修復的組織器官時,可以稍微展開,將這種技術與中外神話故事和寓言等文化聯(lián)系起來,如中國圖騰里的龍(在一個動物的身上具有鹿頭、蛇身、雞爪等多種動物的器官)、希臘神話里的美人魚(有美女的身體和魚的尾巴)等,促進學生學習。
此外,學生都非常愛看電視和電影,而大量的影視文藝作品中都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高科技思想,可以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引入一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電影視頻片段,促進學生的認知。如在組織工程導論課程中,當講到皮膚組織工程時,可以播放好萊塢電影《變臉》、中文電影《畫皮》等與皮膚相關的電影的經典片段,從而使學生對皮膚再生有更感性和深刻的認識。
通過將專業(yè)學科內容與文化現(xiàn)象進行聯(lián)系,豐富了課堂內容,讓學生上課時具有愉悅的心理體驗,感覺到知識不枯燥,更易激起認知欲望。同時,多種學習場景的創(chuàng)建,也利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和已有的知識背景聯(lián)系起來,學會知識遷移,融會貫通,促進對意義的建構。再次,學生通過科技和文化的聯(lián)系,更能感受到豐富想象力對創(chuàng)新活動的重要性,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教給了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的方法,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
哲理是概括一切道理的道理。哲理,站得高,看得遠,望得全,思得深,站得穩(wěn)??茖W的世界是一個充滿了哲理的世界。在理工科課程的教學中,根據(jù)教學內容可以適當引入哲學思想,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用全面的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
比如,“成骨細胞與破骨細胞”是組織工程導論中骨組織工程一章的重要教學內容,在介紹這兩種細胞的功能關系對立而統(tǒng)一時,可適時引入矛盾對立同一的哲學思想,讓學生深層次理解所學的內容。再如,種子細胞是組織工程的三大要素之一,隨著人類認知能力的不斷進步,種子細胞變得越來越豐富,以前認為不可能的事情,現(xiàn)在也變得可能。在這部分教學內容中,可以引入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的思想,避免學生形成刻舟求劍的想法,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
筆者感到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哲學思想,可以升華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用更加成熟、更加理性的思維,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整體和局部的觀點、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的辯證關系,辨證對待科學問題和生活問題。
不少對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調查研究均表明,當代大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不高,書面表達上錯字連篇,語句不順,口語應對能力差,公開場合表達能力較差。因此,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注意進行適當?shù)慕虒W設計改革,不要“一言堂”“填鴨式”,而是增加提問、討論和報告等互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動腦,在鍛煉學生思維的同時還讓學生開口,讓學生在公共場合下表達自己的觀點,回答別人的提問,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筆者曾在適當時機根據(jù)學科特色,為學生布置一些具有人文特點的作業(yè),諸如“組織工程與影視作品”“組織工程與希臘神話”“胚胎干細胞與人口老齡化”及“組織工程產品宣傳企劃案”等一些可以將本學科與人文學科相聯(lián)系的題目,讓學生分小組協(xié)作,收集資料寫出報告,最終做出PPT報告。并在課堂上留出專門的專題討論時間,讓學生分小組在班上做PPT報告,并按學術會議慣例,留出提問時間,讓學生進行回答。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感到,這種PPT報告的互動形式非常受學生歡迎。學生普遍反映在做報告過程中,不僅需要動腦,更要動手、動口,與同學協(xié)作完成任務,自己不僅在人際交往、語言表達等多方面都得到很好的鍛煉,更對所學的知識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诮嬛髁x的學習理論認為,小組協(xié)作學習,不僅可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更能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知能力[4]。筆者認為在理工科專業(yè)課程教學中,引入這種教學方式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yǎng),造就創(chuàng)新型人才。
以上是筆者在組織工程導論課程教學中嘗加強學生人文培養(yǎng)的實踐途徑總結。筆者通過課堂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通過在理工課程課堂教學中融入人文教育理念,課堂內容變得更加豐富,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學生學習興趣變得更加濃厚,師生交流變得更加容易,而課堂教學效果也更加良好。但是在專業(yè)課程中融入人文教育的培養(yǎng)也要非常注意度的把握,不可本末倒置,讓引入的其他內容沖淡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而同時在理工科專業(yè)課程教育中加強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對教師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
[1]韓奇生,卿中全.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缺失與培育[J].高教探索,2008(5):135-136.
[2]楊叔子.關于教育若干問題的思考[J].科學與社會,2011,1(2):7-13.
[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4]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tǒng)教學的理論基礎[J].科學課,2003(12):22-23.
Discussion on Approaches to Strengthen Humanity Education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Taking Introduction to Tissue Engineering as Example
Li Guangda, Jing Aihua, Lei Wanjun, Hu Zhigang, An Huiqin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the approaches on how to strengthen humanity education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were discussed. And Introduction to Tissue Engineering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The approaches were involved in emphasizing scientific history education and culture education, introducing philosophy to class, asking students to report in group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umanity education; introduction to ti ssue engineering
G642
A
1671-489X(2012)27-0018-02
10.3969/j.issn.1671-489X.2012.27.018
河南省教育廳基金“大學生跨學科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機制與平臺建設研究”(編號:2011-JKGHAD-0210),河南科技大學教改基金“組織工程專題網(wǎng)站的建設”(編號:2012Y-099),河南科技大學博士科研啟動基金(編號:090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