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敬國
顱骨術后常因減壓的目的或無法將骨瓣一期復位導致顱骨缺損,不僅影響美觀,缺乏顱骨保護,引起頭痛頭暈等癥狀,給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負擔。對顱骨缺損≥3 cm患者均應行顱骨修補術[1],我科2001年01月至2010年06月共性鈦網鈦釘顱骨修補術162例,該手術簡單易行,效果良好,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顱骨缺損患者162例,男104例,女58例,年齡14~65歲。顱骨缺損時間為術后3個月~2年,平均7個月。顱骨缺損原因:外傷性顱內血腫清除去骨瓣減壓術112例,高血壓腦出血血腫清除術,去骨瓣減壓術50例。
1.2 顱骨缺損部位及大小 額部14例,額顳部24例,顳頂部24例,額顳頂部88例,枕部12例,左側82例,右側70例,雙側10例;所有患者的顱骨缺損面積大于3 cm×3 cm,最大12 cm×10 cm,平均面積7.9 cm×6.7 cm。
1.3 材料及手術方法修補材料為肽網及配套鈦釘,鈦網規(guī)格根據顱骨缺損范圍大小確定,124例術前根據塑型成圓弧狀,38例為平板狀,經高壓滅菌。手術在全麻插管下進行,切口沿顱骨缺損邊緣或原手術切口疤痕切開至顱骨,切開前行帽狀腱膜下注射生理鹽水,使皮瓣容易分離,術中整理好顱骨缺損邊緣,將鋁箔紙敷于顱骨缺損窗上,用手沿顱骨缺損骨緣處輕輕按壓,即可將顱骨缺損的大小,形狀準確的印壓在鋁箔紙上,將鋁箔紙取下后沿印跡的外緣1 cm裁剪塑形鈦網,邊緣打磨光滑用5~12枚鈦釘固定于骨窗緣,骨窗緣1 cm內,充分暴露顱骨使鈦網與骨窗緣充分貼合,但需保證硬腦膜或假性硬腦膜的完整,頭皮分層嚴密縫合,皮瓣下置負壓引流管2 ~3 d,術后平臥3 ~5 d[2]。
鈦網鈦釘顱骨修補162例,外形修復滿意,尤其是術前塑成圓弧形骨窗面積大者。術后并發(fā)癥為皮下積液16例,術后出現較長時間仍有疼痛,顱骨修補術后局部感染及肺部感染各一例,術后近期并發(fā)癥癲癇發(fā)作10例,8例給丙戊酸鈉口服1月,隨訪1年無再次發(fā)作,2例14歲少年外傷后即有癲癇發(fā)作,顱骨修補術后仍有發(fā)作,常年服用得理多控制。162例患者隨訪1年,無1例出現鈦網鈦釘外露,鈦網鈦釘松動等遠期并發(fā)癥。
鈦網顱骨修補術的目的不僅是為了防止腦組織再次損傷。保護腦組織,回復顱骨的完整性及顱腔生理密閉性,保持顱內壓力的穩(wěn)定性,而且也是為了恢復患者的原有面貌[3],達到美觀的需要,緩解臨床癥狀。具有以下優(yōu)點;1鈦網與組織相容性好,無毒。無老化。無腐蝕。組織反應輕,其孔大而密,有利于液體引流及肉芽組織貫穿生長固定臺片。2鈦網強度符合要求??箵舸蚰芰?。3鈦網板材薄。厚度0.55,工藝精細,質地輕,其比重4.5,易于修剪,塑形。尤其在額部皮膚薄張力較高的情況下使用有點更為突出,外形能達到與健側對稱,整形效果理想。
3.1 下積液 是顱骨修補術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4],發(fā)生原因是術中游離分瓣時將硬腦膜切破時腦脊液流至皮下,另一原因是術野止血不徹底有血性滲出,本組病例發(fā)生率9.87%,低于別小華等報告的10.29%。預防方法是術前帽狀腱膜下注射生理鹽水很重要,使皮瓣易于分離,大大減少了分破硬腦膜的可能性,同時也可減少出血,術中操作仔細認真,勿切破硬腦膜。如發(fā)現切破硬腦膜,應嚴密縫合,必要時取小塊肌肉加固縫合。徐剛等提出術中常規(guī)放置引流,以減少皮下積液的發(fā)生,但放置引流時間也不宜太長,2、3 d即拔出,同時行傷口加壓包扎,減少出血,術后發(fā)現皮下積液量較大,可局部穿刺抽液,一般經2~3次抽液后可治愈。
3.2 外傷型癲癇 發(fā)生率在閉合性腦顱損傷中占1%~5%,開放性損傷中發(fā)生率更高達63%,本組病例發(fā)生率6.17%。有條件時最好做常規(guī)腦電圖檢查,如有癲癇性放電,則應盡早的行抗癲癇治療。對這種患者術前應確定癲癇發(fā)作部位,由于條件所限,我們在不明確癲癇灶發(fā)生部位時,未作常規(guī)的硬腦膜分離及癲癇病灶切除,手術后繼續(xù)服藥,有8例癲癇未再發(fā)作,但有2例經常發(fā)作,其原因可能與藥物效應有關。術前無癲癇的患者,不必服用抗癲癇藥物。
3.3 局部感染 顱骨修補術后局部感染后果嚴重,本組病例發(fā)生率1.23%,切口及頭皮感染的原因可能是:①電灼止血時灼及皮緣致局部壞死。②顱骨卻訊修補術切口無切口,形成皮緣缺血壞死。③患者術后抓破頭皮。④植入物污染。⑤局部排異反應加感染,如果短期內不能有效控制感染,則應該及早取出修補材料,待感染完全控制后再行修補,同時傷口縫線在傷口無張力條件下應盡早撤除,以減少細菌附著。
3.4 慢性硬腦膜下血腫 報告顱骨修補術后并發(fā)慢性硬腦膜外血腫,該情況雖少見,但有時后果嚴重[5]。本組病例未發(fā)生,但術后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一旦患者出現顱內高壓表現或局部壓迫癥狀,則應及時做頭顱CT檢查,確診后立即手術。
3.5 頭痛患者術后較長時間仍有頭痛,本組病例發(fā)生率1.23%,其原因可能為植入物塑型不佳,壓迫硬腦膜,隨著腦波動引起頭痛,金屬修補材料還會刺激顳肌,影響咀嚼功能,產生頑固性疼痛,一般可予對癥止痛和局部理療。
3.6 肺部感染 本組一例,發(fā)生率1.23%,62歲男性,有多年吸煙史,原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病史。術后患者表現為痰多,粘稠,雙肺聞及干濕性啰音,攝片已確診,經抗炎對癥治療后恢復,有呼吸道感染者應先控制癥狀,術前戒煙,止咳化痰及提前應用抗生素。顱骨修補術雖是小手術,但仍有可能性發(fā)生并發(fā)癥,甚至危及生命,通過對并發(fā)癥的分析,引起我們對并發(fā)癥的重視,從而更有效的采取措施,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1]程家軍.136例顱骨修補后近期并發(fā)癥的防治體會.承德醫(yī)學院學報,1997,14(4):307-308.
[2]段國升,朱誠.手術學全集·神經外科手術學.第2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4:110.
[3]張世忠,鄒志浩,徐如祥.顱腦外傷后同期行腦室-腹腔分流及顱骨修補術的療效分析.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5,21(8):494-496.
[4]靳文義,張楠.外傷性顱骨缺損修補手術80例臨床經驗總結.中國綜合臨床,2006,20(5):439-440.
[5]郭永川,索新,郭宏川,等.顱骨修復體數字化塑形在顱骨成形中的應用.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5(4):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