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言玲
產后出血是指胎兒娩出后24 h內陰道流血量超過500 ml者,是較常見的產科并發(fā)癥之一,居我國產婦死亡原因的首位,其發(fā)生率占分娩總數(shù)的2% ~3%[1]。產后出血往往發(fā)病突然而且來勢兇猛,常常出乎意料之外,如搶救不及時,輕者影響產后身體恢復,重者可危及生命或導致嚴重的后遺癥。本文對在我院住院的124例產后出血達800 ml以上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并總結我們對產后出血的預防、搶救、護理的對策和體會,對保障產婦生命安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現(xiàn)將我院在產后出血方面的護理經驗分析報道如下。
本組患者124例,年齡19~37歲。初產婦55例,經產婦69例;均為足月妊娠。
出血時間:產后2h內105例,占85%;2h后19例,占20%。產后出血常見原因:子宮收縮乏力104例,占84%;胎盤因素13例,占10%;軟產道損傷7例,占6%。
2.1 產前預防 ①大力開展健康教育 孕期保健宣教通過咨詢門診、廣播、電視、講座、發(fā)放宣傳品等形式宣傳妊娠分娩有關知識,科學認識妊娠、分娩中異常情況;強調產前檢查、孕期保健的重要。②詳細詢問妊娠分娩史、既往史、家族史。定期產前檢查,對一些高危妊娠的患者應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提前入院觀察。正確估計胎兒大小、胎方位及骨盆情況。
2.2 產時預防 首先要嚴密觀察產程進展,防止產程延長,必要時可在宮口開大3 cm時,給予安定10 mg緩慢靜脈推注,以保證產婦休息。指導產婦如何使用腹壓,正確掌握會陰切開的適應證及時間,提高縫合技術,避免產道撕裂及血腫發(fā)生。對于具有產后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在胎兒娩出后盡早鉗夾臍帶,并靜脈滴注催產素,可明顯降低產后出血量。另外胎盤未剝離前,不可過早牽拉臍帶或按摩、擠壓子宮,待胎盤剝離征象出現(xiàn)后,及時協(xié)助胎盤娩出,并仔細檢查胎盤、胎膜是否完整[2]。其次,正確測量產后出血量是防治產后出血的關鍵。
2.3 產后預防 產后2 h內,產婦仍需留在產房接受監(jiān)護,要密切觀察產婦的子宮收縮、陰道出血及會陰傷口情況。如一般情況尚好,生命體征正常,陰道流血少量,方可將產婦送回病房。做好與病房護士的交接工作,對存在產后出血危險因素的產婦,應詳細交待病情、用藥及觀察要點,以做到環(huán)環(huán)相扣,達到預防為主的目的。督促產婦及時排空膀胱,防止影響宮縮而引起產后出血。提倡分娩后30 min內早期吸吮,可反射性地引起子宮收縮。
3.1 一般護理 ①取平臥位,必要時取頭低足高位,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給予吸氧,以保證腦部的氧供應,防止腦細胞缺氧而導致嚴重的并發(fā)癥如席漢氏綜合征的發(fā)生。②注意為產婦提供安靜無刺激的環(huán)境并注意保暖,患者由于出血會感到寒冷,引起血管收縮加重休克。③注意輸血輸液的速度。大出血時,原則上快速的靜脈補充血容量,要建立2條以上靜脈通路,盡可能用靜脈留置針頭。要有專人護理,正確估計出入量,防止過多過急的輸液導致急性心力衰竭及肺水腫的發(fā)生。
3.2 止血護理及失血性休克的搶救 ①積極針對病因治療:迅速止血,使用促進子宮收縮的方法,如按摩子宮、宮頸鉗夾、應用宮縮劑、宮腔填塞紗條、子宮動脈結扎、子宮切除、裂傷縫合、、凝血缺陷糾正及DIC治療等。②及時、準確估計失血量是及時處理產后出血的關鍵。嚴格按照稱重法和容量法估計產后失血量,及早發(fā)現(xiàn)休克,把握輸血時機。失血超過400 ml者,應開放靜脈及早補充血容量,其效果遠較發(fā)生休克后再補同等血量為好。③及時快速補充血容量,出現(xiàn)休克后第1小時內至少輸入晶體液2 L,補充量應為丟失量的3倍。④輸血:產后出血很少用全血,出血量低于血容量的10%,不予輸血,若出血量大,血壓不穩(wěn)定,出現(xiàn)休克征象,應根據(jù)醫(yī)囑補充晶體液、膠體液、血液,血液可用添加劑紅細胞、冷新鮮血漿等,以補充血容量,糾正休克。及時應用糾正酸中毒、防止心力衰竭、利尿劑預防腎衰竭及預防感染等藥物,積極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3.3 心理護理 做好心理護理,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理人員以良好的服務態(tài)度熱情接待產婦,了解產婦的心理特征,宣教分娩過程及不良情緒對分娩的影響,并根據(jù)產婦的心理變化、文化層次,適時地、有針對性地做好心理護理,增強分娩信心。當產婦發(fā)生大出血時,一定要沉著冷靜,切不可驚慌失措,一方面采取果斷措施組織力量積極搶救,另一方面要耐心寬慰產婦,緩解、消除其緊張和恐懼,讓其產生安全感,增強信心,穩(wěn)定情緒,自動配合醫(yī)生治療,使搶救工作順利進行。還要做好家屬的工作,以取得治療和護理上的配合。
產后出血的防治非常重要,妊娠期要做好產前宣教,指導孕婦合理營養(yǎng),積極防治妊娠并發(fā)癥及合并癥,分娩時應密切觀察產程,及時發(fā)現(xiàn)異常產程予盡早處理,應杜絕滯產的發(fā)生,提高助產技術,產后應嚴密觀察產婦一般情況,生命體征及宮縮情況并壓迫宮底按摩子宮,迫使宮內積血排出;鼓勵產婦及時排空膀胱,不能排空應予導尿;提倡母乳喂養(yǎng)早吸吮刺激子宮收縮,減少陰道出血量。
[1]樂杰.婦產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24.
[2]鄭修霞.婦產科護理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