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對《詩經(jīng)》中“鳥”類興辭的詩學(xué)研究

    2012-08-15 00:44:58
    關(guān)鍵詞:詩章黃鳥小雅

    楊 濱

    (煙臺大學(xué)國際教育交流學(xué)院,山東 煙臺 264005)

    近代以來對《詩經(jīng)》興辭所作的人類文化學(xué)、宗教神話學(xué)、發(fā)生學(xué)等方面的研究,開辟了新的研究視野,并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成果。如聞一多先生的《詩經(jīng)通義》、《神話與詩》和趙沛霖先生的《興的源起——歷史積淀與詩歌藝術(shù)》等,都堪稱極具代表性的典范之作。

    在二位先生的研究中,都曾深入討論了《詩經(jīng)》中以“鳥”起興的問題。聞一多先生認(rèn)為《詩經(jīng)》中以“鳥”起興的詩都與原始圖騰崇拜有關(guān)。①聞一多:《聞一多全集》(第二冊),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2年,第107頁。趙沛霖先生說:《詩經(jīng)》中以“鳥”起興的詩,都是“以鳥類為‘他物’起興來引起有關(guān)懷念祖先和父母的‘所詠之詞’”。②趙沛霖:《興的源起——歷史積淀與詩歌藝術(shù)》,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7年,第23頁。二位先生突破傳統(tǒng)《詩經(jīng)》的比興研究中經(jīng)學(xué)闡釋、詩學(xué)闡釋,以及單純文字學(xué)、修辭學(xué)的框架,深入到原始神話、宗教等社會生活、意識形態(tài)的層面,發(fā)掘隱藏在興辭背后的原始意涵,以探尋《詩經(jīng)》興辭與詩意關(guān)系的內(nèi)在規(guī)律的人類文化學(xué)研究思路,已得到學(xué)術(shù)界的普遍認(rèn)可,并對《詩經(jīng)》的詩學(xué)研究也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

    此后,盡管對《詩經(jīng)》中“鳥”的興象本義的諸多發(fā)掘還在不斷展開和深入,但如何將對興象本義的探尋與對詩歌的詩意、情感表現(xiàn)的詩學(xué)考察結(jié)合起來,仍然是我們應(yīng)予重視的問題。

    《詩經(jīng)》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集,也是最早出現(xiàn)“鳥”意象的詩歌文本。早期先民長期形成的對“鳥”的普遍認(rèn)識、信仰和觀念,無疑是構(gòu)成當(dāng)時“鳥”意象創(chuàng)作的文化背景。

    《詩經(jīng)》中有許多詩篇都包含有“鳥”的意象,寫到“鳥”意象的詩句共有九十余處。盡管《詩經(jīng)》中所涉及的草、木、蟲、魚的意象也十分豐富,但都比不上所寫的鳥類意象那樣種類眾多,多姿多彩。據(jù)明代馮復(fù)京所撰《六家詩名物疏》“釋鳥”一門統(tǒng)計,《詩經(jīng)》中共有鳥類意象42種之多,比魚類多20種,比蟲類多10種。

    在《詩經(jīng)》的“鳥”意象中除卻一種非人間的神雀——鳳凰外,其他都是生活在現(xiàn)實世界、與人親密相伴的凡鳥。這里,既有翱翔于山林陸地的黃鳥、喜鵲、鸤鳩、燕子、雉、雁、鵪鶉、雞、晨風(fēng)、鸮、倉庚、脊令、隼、桑扈、鸒(烏鴉)、鹙(禿鷲)、鳶(鷹)、鳧鹥等,也有游弋于水澤沙洲的雎鳩、鵜鶘、鸛、鴻、鵻(鵓鴣)、鷮、鴛鴦、鶴、白鷺等??梢钥隙ǎ匀唤绲母鞣N鳥,在《詩經(jīng)》作品產(chǎn)生的時代,一定是圍繞于人類身邊的、無處不在的鮮活生靈,它們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因而也是最能興發(fā)人們情感活動的生動物象。

    《詩經(jīng)》中對“鳥”意象的表現(xiàn)手法也各有不同。既有表現(xiàn)為《豳風(fēng)·七月》中“春日載陽,有鳴倉庚”的生動描寫(賦象),也有表現(xiàn)為《小雅·斯干》中“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鳥斯革,如翚斯飛,君子攸躋”的形象比喻(比象)。而《詩經(jīng)》中對“鳥”意象使用最多的還是在興辭中。在《詩經(jīng)》作品中,以“鳥”為興象的詩章共有82章,分別出現(xiàn)于41首詩里。它們有些用于引起全詩的歌詠,有些引起的是一章的歌詠,而有一些卻是出于重章歌詠的需要來使用的。

    以往人們對《詩經(jīng)》“鳥”類興辭的分析研究多是從分辨鳥的種類入手,所以過去的研究往往是先指出不同種類的鳥所具有的特異的生理特征或生活習(xí)性,然后再說明它們對詩人創(chuàng)作的影響,以及與詩歌意義上的關(guān)聯(lián)。如說“關(guān)關(guān)雎鳩”,朱熹《詩集傳》卷一說:“雎鳩,水鳥,一名王雎,狀類鳧鹥,今江淮間有之。生有定偶而不相亂,偶常并游而不相狎。故毛傳以為‘摯而有別’?!庇帧吨熳诱Z類》卷八十一云:“雎鳩,毛氏認(rèn)為‘摯而有別’?!w‘摯’與‘至’同,言其情意相與深至,而未嘗狎,便見其樂而不淫之意。此是興詩。興,起也,引物以起吾意。如雎鳩是摯而有別之物、荇菜是潔凈和柔之物,引此起興,猶不甚遠(yuǎn)?!雹倮杈傅戮?《朱子語類》(第六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2096頁。再如楊慎《升庵經(jīng)說》卷四“燕燕于飛,差池其羽”條說:“師曠《禽經(jīng)》曰:‘鳥向飛背宿,燕向宿背飛,此物理也?!是f姜以為送歸妾之比,取其背飛之義,送別之情也。”②楊慎:《升庵經(jīng)說》(上冊),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64頁。他們都認(rèn)為是鳥的種類及其習(xí)性決定了詩歌起興的情感取向。

    如果照此推論,在《詩經(jīng)》中那些由同一種“鳥”作為興象所引起的詩章的抒情主題就應(yīng)是相同,抑或是相近的;反之,不同種類的“鳥”則應(yīng)興起不同的抒情主題。然而,《詩經(jīng)》中”鳥“類興辭的情況卻并非如此。

    例如,同是以“黃鳥”起興的詩章在《詩經(jīng)》中共有五處,其所引起的詩情便不盡相同。《周南·葛覃》首章中由“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所構(gòu)成的起興,興起的是“女子歸寧父母,以愜其懷親之愿”的歡愉之情。在《邶風(fēng)·凱風(fēng)》中,“睍睆黃鳥,載好其音”興起的卻是孝子感佩母親仁愛、自責(zé)親過之情。而《秦風(fēng)·黃鳥》興起的是“哀三良殉秦”的悲憤之情。還有《小雅·黃鳥》興起流亡思?xì)w之情,而《小雅·綿蠻》興起“微臣刺亂”的憂苦之情。

    另一方面,在《詩經(jīng)》興辭中也有以不同種類的“鳥”興起相同、相近詩意的情況。如用以興起對婚嫁的贊美之情的“鳥”,就至少包括有:雎鳩(《周南·關(guān)雎》)、喜鵲和鸤鳩(《召南·雀巢》)、鴛鴦(《小雅·鴛鴦》)、野雞(《小雅·車舝》)等不同種類的“鳥”。

    可見,在《詩經(jīng)》的“鳥”類興辭中,僅看“鳥”的種類及其特征,似乎并不能最終斷定詩章中興辭與抒情主題的情感聯(lián)系。

    在對《詩經(jīng)》的“鳥”類興辭進行仔細(xì)分析后我們發(fā)現(xiàn):其中,雖有對某一種“鳥”的個體性特征的生動描繪,如用“關(guān)關(guān)”寫雎鳩鳴,以“雝雝”寫雁鳴等,但更多的“鳥”類興象是側(cè)重描寫“鳥”的通適性的特征,即幾乎所有的“鳥”所共有的鳴叫、飛翔、集止等,由此,我們想到《詩經(jīng)》的作者或編演者會不會正是采用對“鳥”的通適性特征描寫作為興辭的核心意象,并借助于其他的意象描寫,與之共同構(gòu)成某種特定的情境、氛圍或抒情基調(diào),從而作用于詩章,引出深情的歌詠呢?

    我們先對《詩經(jīng)》中有關(guān)鳥的“鳴叫”的興辭作一考察。

    在《詩經(jīng)》的“鳥”類興辭中,對鳥的“鳴叫”主要有兩種寫法。一種是直接使用動詞“鳴”,或伴以描寫鳥鳴的種種擬聲詞。如以下各章:

    《周南·關(guān)雎》1章: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周南·葛覃》1章: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

    《邶風(fēng)·匏有苦葉》2章:有彌濟盈,有鷕雉鳴。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

    3章:雝雝鳴雁,旭日始旦。士如歸妻,迨冰未泮。

    《鄭風(fēng)·風(fēng)雨》1章:風(fēng)雨凄凄,雞鳴喈喈。既見君子,云胡不夷。

    2章:風(fēng)雨瀟瀟,雞鳴膠膠。既見君子,云胡不瘳。

    3章:風(fēng)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小雅·伐木》1章: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于喬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聽之,終和且平。

    顯然,這類興辭都是以禽鳥的“鳴叫”為興象的。同時可以看到,由它們所興起的這些詩歌的情感內(nèi)容是極為相近的,即都是與婚戀或交友的詩歌主題相關(guān);并且,其所興發(fā)的全詩抒情基調(diào)也是充滿了懷想、思念和相知相親的美好意味。可見,在這些詩章的起興句中,鳥的“鳴叫”,而非鳥的種類,才是興辭的核心意象。這些詩章因受到以鳥“鳴”為興象所具有的這一特定情感指向的影響,在詩中引起了一系列與之相關(guān)的詩歌情感的生發(fā)和衍義。因此,在興辭中一旦出現(xiàn)核心意象——鳥“鳴”,那么,無論是《關(guān)雎》中湯湯大河的沙洲、《匏有苦葉》中淺淺積水的車轍,還是《葛覃》中生長著萋萋葛草或高大樹木的山谷,甚至《風(fēng)雨》中凄凄瀟瀟的風(fēng)雨,都能與之構(gòu)成其特定的、且極為相近的詩歌情感內(nèi)容和抒情基調(diào)。

    《詩經(jīng)》中以鳥的“鳴”作為起興的興辭,之所以能夠興起與“婚戀”與“求友”相關(guān)的詩情,最初大概與先民們最為樸素的生活觀察和情感體驗相關(guān),即如詩中所歌詠的“雉鳴求其牡”、“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等。而當(dāng)這種“經(jīng)驗”在觀念層面成長為一種“集體記憶”,并以某種特定的語言形式固定下來,便成為歌詩創(chuàng)作中,乃至整個生活觀念中特定的情感符號,而被人們廣泛使用和普遍接受。

    與此“集體記憶”相關(guān),在《詩經(jīng)》中,即便是一些采用“賦”法的詩,由于用鳥“鳴”作開頭,也可以引發(fā)相同的情調(diào):

    《鄭·女曰雞鳴》1章: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將翱將翔,弋鳧與雁。

    《齊·雞鳴》1章:雞既鳴矣,朝既盈矣。匪雞則鳴,蒼蠅之聲。

    而作為一種普遍的觀念性的存在,我們還可以在與《詩經(jīng)》同時代的其他類詩的文獻(xiàn)中找到相似的用例。如《周易·中孚》九二: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①《十三經(jīng)注疏·周易正義》,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本,1980年,第71頁。

    《詩經(jīng)》中另一種寫鳥的“鳴叫”的興辭是間接描寫,即不直接寫其“鳴”,而是寫其“音”。這種寫法只有兩例:

    《邶風(fēng)·凱風(fēng)》4章: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邶風(fēng)·雄雉》2章:雄雉于飛,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實勞我心。

    《凱風(fēng)》一篇寫孝子有感于母親劬勞,自責(zé)不能慰悅母心?!缎埏簟穭t是寫丈夫徙役于外、婦人自遺阻隔的思念。(在此章詩的興辭中,其興象核心不在“音”,而在“飛”,見下文的論析)。僅從“鳥鳴”起興的角度看,同樣是寫“鳥鳴”,但僅僅是“鳴”與“音”的一字之變,卻興起了與“鳴叫”起興的詩歌所不同的情感基調(diào)和詩情主題。由此也說明,作為一種觀念形態(tài)的“集體記憶”,必然依托于特定的語言形式,而不能隨意加以改變。

    《詩經(jīng)》中有關(guān)鳥的“飛翔”的興辭,也同樣帶有鮮明的“集體記憶”的印記,并在作品中有著極為典型的表現(xiàn)形式。

    在以鳥的“飛翔”起興的興辭中,最為典型的固定句式就是“××于飛”。其例如下:

    《邶風(fēng)·燕燕》1章: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逺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2章:燕燕于飛,頡之頏之。之子于歸,逺于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3章: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逺送于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邶風(fēng)·雄雉》1章:雄雉于飛,泄泄其羽。我之懷矣,自貽伊阻。

    2章:雄雉于飛,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實勞我心。

    《小雅·鴻雁》1章:鴻雁于飛,肅肅其羽。之子于征,劬勞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鰥寡。

    2章:鴻雁于飛,集于中澤。之子于垣,百堵皆作。雖則劬勞,其究安宅。

    3章:鴻雁于飛,哀鳴嗷嗷。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彼愚人,謂我宣驕。

    僅從句式上來看,其中三例的首章都是以“××于飛,××其羽”為起興;其余五章又有兩章以“××于飛,上下其音”起興。由它們所引發(fā)的詩章的抒情主題也極為相近,都與“遠(yuǎn)行”、“懷人”相關(guān)。

    《燕燕》自孔穎達(dá)以下,注家多以為是寫“衛(wèi)莊姜送歸妾”的;而近人以為它是一首送遠(yuǎn)嫁的詩。②程俊英:《詩經(jīng)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40頁。《雄雉》則《小序》以為刺衛(wèi)宣公之淫亂;③《十三經(jīng)注疏·毛詩正義》,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本,1980年,第302頁。南宋朱熹一改舊說,“以為婦人思其君子久役于外而作”。①朱熹:《詩集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4頁。《鴻雁》一篇,《小序》云:“美宣王也。萬民離散,不安其居,而能勞來、還定、安集之,至于矜寡,無不得其所焉?!雹凇妒?jīng)注疏·毛詩正義》,第302、431頁。自來諸家皆以為是寫“使臣”的辛苦,只有朱熹以為是流民自作,以追敘其遠(yuǎn)征劬勞之苦的詩歌。③朱熹:《詩集傳》,第81頁。既然都是“遠(yuǎn)行”,無論是已遠(yuǎn)行,還是將遠(yuǎn)行,在古人看來似乎并不是一件令人感到愉快的事,所以這些詩章的情感基調(diào)便是充滿感傷的,而非欣喜的,與前面以鳥“鳴”起興的詩歌情調(diào)迥異。

    這種句式同樣也出現(xiàn)于《周易》之中,且表現(xiàn)得十分典型:

    《明夷》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④《十三經(jīng)注疏·周易正義》,第49頁。

    在《詩經(jīng)》中有一處例外,即《小雅·鴛鴦》第1章:“鴛鴦于飛,畢之羅之。君子萬年,福祿宜之?!边@里的“鴛鴦于飛,畢之羅之”興起的是對新婚的賀喜和祈福,與前面幾例相對固定的用法不同。也許在此例中,其興象核心不在“飛”,而在“鴛鴦”,所謂“鴛鴦,匹鳥也”。⑤朱熹:《詩集傳》,第109頁。

    其他寫鳥類“飛翔”的起興句,雖沒有采用“××于飛”的固定句式,但詩人在創(chuàng)作時只要以鳥的“飛翔”作為興辭的核心意象,便能在詩歌中營構(gòu)出與“遠(yuǎn)行”、“懷人”相關(guān)的抒情基調(diào)。當(dāng)然,詩人在遵循著這一符合社會文化規(guī)約的套路的同時,亦可圍繞這一核心意象作即興發(fā)揮和創(chuàng)作,從而形成多種多樣的詩歌面貌。如《秦風(fēng)·晨風(fēng)》的:“鴥彼晨風(fēng),郁彼北林。未見君子,憂心欽欽。如何如何,忘我實多?!薄缎⊙拧ば⊥稹返?“宛彼鳴鳩,翰飛戾天。我心憂傷,念昔先人。明發(fā)不寐,有懷二人?!薄缎⊙拧に哪怠返?“翩翩者鵻,載飛載下,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遑將父?!薄缎⊙拧ゃ嫠返?“鴥彼飛隼,載飛載止。嗟我兄弟,邦人諸友。莫肯念亂,誰無父母?!薄夺亠L(fēng)·九罭》的:“鴻飛遵渚,公歸無所,于女信處?!痹谶@些詩章中,大多抒發(fā)的也還是“懷人”(特別是“懷父母”)、“怨奔波”的情感內(nèi)容,以及悲怨、傷感的情緒。同樣,在《周易·漸》的九三爻辭亦有“鴻漸于陸,夫征不復(fù),婦孕不育”這樣類詩的表述。⑥《十三經(jīng)注疏·周易正義》,第63頁。

    除了用鳥的“鳴叫”和“飛翔”作為興象的核心,鳥的“集止”也是《詩經(jīng)》“鳥”類興辭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重要興象。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知道,鳥“飛”的興象主要在于興起“遠(yuǎn)行”、“懷人”的情感內(nèi)容,以及悲怨、傷感的情緒。而在《詩經(jīng)》興辭當(dāng)中,鳥的“集止”興象也具有與之相近似的情感內(nèi)涵和抒情功能。

    在《詩經(jīng)》中,帶有鳥的“集止”興象的典型詩章有多處:

    1.《唐風(fēng)·鴇羽》:“肅肅鴇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蒼天,曷其有極?”《小序》說:“《鴇羽》,刺時也。昭公之后,大亂五世,君子下從征役,不得養(yǎng)其父母,而作是詩也?!雹摺妒?jīng)注疏·毛詩正義》,第365頁。朱熹《詩集傳·鴇羽》認(rèn)為此詩的創(chuàng)作是“民從征役而不得養(yǎng)其父母,故作此詩”。⑧朱熹:《詩集傳》,第48頁。詩中敘寫從征役、思父母之義甚明。

    2.《秦風(fēng)·黃鳥》:“交交黃鳥,止于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維此奄息,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據(jù)《左傳·文公六年》載:“秦始任好卒,以子車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為殉,皆秦之良也。國人哀之,為之賦《黃鳥》?!雹釛畈?《春秋左傳注》(第二冊),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546-547頁??梢姡肚仫L(fēng)·黃鳥》的作義亦可謂“鑿鑿有據(jù)”。但它與“遠(yuǎn)行”有什么關(guān)系呢?其實,這首詩應(yīng)是一首生者對死者臨別送死的“哭歌”。后來王粲以此為題材而作的《詠史詩》最是貼近于《秦風(fēng)·黃鳥》的本義:“秦穆殺三良,惜哉空爾為。結(jié)發(fā)事明君,受忍良不訾。臨歿要之死,焉得不相隨?妻子當(dāng)門泣,兄弟哭路垂。臨穴呼蒼天,涕下如綆縻?!雹庥峤B初:《王粲集》,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第7頁。送死,無疑是一種別樣的送行,其悲憤之情亦可想見。

    3.《小雅·黃鳥》:“黃鳥黃鳥,無集于榖,無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谷。言旋言歸,復(fù)我邦族?!薄睹珎鳌氛f:“宣王之末,天下室家離散,妃匹相去,有不以禮者?!庇腥艘来艘詾椤笆壹蚁鄺壎鳌?。?陳子展:《詩經(jīng)直解》(下冊),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1983年,第626頁。而朱熹說是:“民適異國,不得其所,故作此詩。”①朱熹:《詩集傳》,第83頁。。

    4.《小雅·綿蠻》:“綿蠻黃鳥,止于丘阿。道之云遠(yuǎn),我勞如何?飲之食之,教之誨之。命彼后車,謂之載之?!薄毒d蠻》一篇,《小序》認(rèn)為是“微臣刺亂也”。②《十三經(jīng)注疏·毛詩正義》,第498頁。《詩集傳》說:“此微賤勞苦,而思有所托者,為鳥言以自比也?!雹壑祆?《詩集傳》,第116頁。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則以為是“王者加惠遠(yuǎn)方人士也”。④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466頁。雖對其敘寫對象的看法還有分歧,但其“行役在外”的悲怨主題卻是可以確定的。

    將這些詩章的興辭排列在一起,首先看到的便是它們近乎一致的句法結(jié)構(gòu),即“××鳥,集(止)于××”。前一句是對鳥的形態(tài)描繪,后一句則是對鳥所集止的地方的說明。盡管興辭中對鳥的形態(tài)描繪也相當(dāng)生動傳神,而鳥的集止有在草叢灌木,也有在莊稼丘陵,但它們都不是這類興辭中的核心意象。其興象核心就是鳥的“集”或“止”。有了這個核心以及圍繞它所構(gòu)成的氛圍或場景作為詩章的起興,便能從一開始就為全章乃至全詩定下抒情的基調(diào)。興辭中所采用的固定句式,如前所述,是對某種“集體記憶”的獨特表現(xiàn)形式。因此,不能隨意變更。即便是同樣的意象,如用于不同的句式中,其構(gòu)成的場景、引發(fā)的情調(diào)也會隨之有所變化,甚至?xí)d起截然不同的情感主題。如同樣是“集”、“止”的意象,《陳風(fēng)·墓門》第2章的興辭“墓門有梅,有鸮萃止”興起的是對不良之人的譴責(zé);而《小雅·車舝》第2章“依彼平林,有集維鷮”的起興,興起的卻是對燕爾新婚的美好情感。

    至于在《詩經(jīng)》時代,人們?yōu)槭裁从脤B的“飛翔”和“集止”的歌詠來興起表達(dá)遠(yuǎn)行、怨別等詩情,目前尚無十分確切的、且能通用的解釋。⑤趙沛霖《興的源起——歷史積淀與詩歌藝術(shù)》一書在分析《邶風(fēng)·燕燕》時說:“以‘燕燕于飛’起興,其意義與原始詩歌‘燕燕往飛’所體現(xiàn)的懷念祖先的觀念和情感是相一致的?!眲⒇箲c在《〈詩經(jīng)〉鳥類興象與上古鳥占巫術(shù)》(《文藝研究》2001年第3期第135頁)一文中說:“以鳥的飛行或處止?fàn)顟B(tài)以及鳴聲占卜吉兇,這是鳥情占卜中常見的現(xiàn)象。這種鳥情,在鳥占中具有怎樣的意義,我們不好確定。但從詩之情緒上看,它與離別有關(guān)?!?/p>

    由以上對《詩經(jīng)》中“鳥”類興辭的詩學(xué)研究,我們可以做出一個基本的推論:《詩經(jīng)》中以“鳥”起興的興辭無不包含著某些特定的、且具有“集體記憶”性質(zhì)的觀念形態(tài),它們依托于特定的詩歌語言形式,構(gòu)成詩歌興辭的核心意象;詩歌圍繞它們營構(gòu)出相對一致的抒情氛圍和基調(diào),以達(dá)成興辭與詩歌主題間的詩意的結(jié)合。

    猜你喜歡
    詩章黃鳥小雅
    作家現(xiàn)在時·徐小雅
    小說月報(2022年5期)2022-07-02 06:44:02
    曹辛之的篆刻和聶紺弩的詩章
    尋根(2022年2期)2022-04-17 11:01:38
    天上掉下一只小黃鳥
    黃鳥
    創(chuàng)意數(shù)字“2”
    Micronodular thymic tumor with lymphoid stroma: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那些光輝歲月里的詩章
    ——向建國70周年獻(xiàn)禮全國首屆《散文詩》作品音視頻作品再創(chuàng)作征集啟事
    散文詩(2019年16期)2019-01-23 03:29:48
    黃鳥喈喈為誰鳴
    中立
    鹿鳴(2018年12期)2018-02-14 02:37:34
    Grammar Teaching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丰台区| 南部县| 正蓝旗| 那坡县| 聂荣县| 航空| 财经| 深泽县| 广德县| 建昌县| 巢湖市| 肥乡县| 白沙| 光山县| 齐河县| 海门市| 靖江市| 阿拉善右旗| 灵山县| 长葛市| 金华市| 河西区| 丹寨县| 莆田市| 旅游| 泰来县| 隆德县| 饶平县| 巴林左旗| 安岳县| 洪泽县| 渑池县| 汕尾市| 忻城县| 抚宁县| 广州市| 彩票| 河北省| 广昌县| 阳朔县| 乐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