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梅,馬美玲,楊帆,李紅濤
(1.洛陽軸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洛陽 471039;2.河南煤業(yè)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裝備制造事業(yè)部,河南 洛陽 471000;3.駐洛陽地區(qū)代表室,河南 洛陽 471000)
某型號高速低溫軸承在以往主機試車中多次因滾動體出現黑色環(huán)帶而失效。軸承的研制不僅需要滿足苛刻工況的要求,還必須在主機啟動、關機和異常工況下具有良好的適應性。由于軸承工作時的轉速高,軸向載荷及徑向載荷均較高,因此,滾道和滾動體之間的接觸應力相當大,特別在啟動的時候,過大的接觸應力導致滾道和滾動體之間的金屬氧化膜破裂發(fā)生冷焊現象而造成整個軸承破壞。為了克服運轉初期的無潤滑狀態(tài),避免早期燒傷,需對軸承工作表面進行改性處理,以提高軸承表面性能,減小磨損,延長壽命。
表面改性是通過物理或化學方法在基體表面獲得一層改性層,使基體獲得本身不具備而又必需的性能。表面改性的常用方法有物理氣相沉積、化學氣相沉積、離子注入、等離子體噴涂、激光熔覆及電子束蒸發(fā)沉積等。
對比分析后選擇物理氣相沉積中的離子束輔助沉積法,其優(yōu)點為:沉積溫度低(工藝溫度在100 ℃以內);膜材和基材的結合強度高,幾乎對所有基材(如陶瓷、金屬、聚合物等)都有極好的附著力;膜層致密,孔洞率低;工藝控制性好,再現性高,離子轟擊與沉積參數可獨立調節(jié),可實現理想的化學成分配比;可方便地控制生長,便于研究薄膜生長規(guī)律;可沉積納米周期的多層薄膜。
作為抗液氧介質冷焊的固體潤滑膜主要有二硫化鎢(WS2)和二硫化鉬(MoS2)。
同為層狀結構的WS2和MoS2薄膜作為性能優(yōu)良的固體潤滑劑,因其承載能力高、摩擦因數低、耐磨性強等優(yōu)點被廣泛用于航天航空工業(yè)領域。WS2和MoS2的性能對比見表1。
表1 WS2和MoS2的物理、化學性能對比
由表1可知,WS2具有以下優(yōu)勢:(1)耐負載能力強,高達2 000 MPa,而MoS2耐負載能力為1 667 MPa;(2)抗潮解能力強,潮濕空氣中不易氧化;(3)摩擦因數小于MoS2;(4)化學穩(wěn)定性好。
經過分析,采用離子束輔助沉積技術在軸承內、外圈滾道上沉積WS2固體潤滑膜。根據高速低溫軸承QJS7214的工況和使用要求,WS2固體潤滑膜層應達到摩擦因數≤0.10,結合力Lc>25 N,耐磨壽命≥1 h。
基于QJS7214軸承套圈材料為9Cr18軸承鋼,用兩個材料為9Cr18的試樣(尺寸為Φ20 mm×8 mm)測試WS2膜層在往復式摩擦模式下的摩擦磨損性能。
摩擦磨損試驗載荷為2 N和3 N;試驗時間設定為1 h;測試設備為UMT-2多功能摩擦磨損試驗機。
兩試樣在不同載荷下的往復式摩擦因數變化曲線如圖1和圖2所示。由圖可知,膜層的摩擦因數一直都保持在0.03~0.05,曲線很平滑,無較大波動。
圖1 1#試樣
圖2 2#試樣
膜層經過往復式摩擦后的磨痕形貌如圖3所示。由圖可知,膜層依然完好,無脫落,甚至無裂紋產生,說明耐摩性能很好。
圖3 膜層經過往復式摩擦后的磨痕形貌
由滑動摩擦磨損曲線和磨痕微觀結構分析可知,WS2固體潤滑膜在滑動摩擦條件下具有更低的摩擦因數,其在9Cr18鋼球上可以形成良好的轉移膜,無明顯的大塊剝離和鋸齒狀磨痕,磨痕兩邊形成很平滑的轉移磨痕,無局部粘著磨損或犁溝磨損現象。
為了測試WS2復合薄膜在大氣中不同載荷和轉速下的摩擦磨損性能,進行膜層磨穿結束試驗(即膜層在摩擦過程中,摩擦因數發(fā)生突變時認為膜層磨穿),測試設備為MT-3000多功能摩擦磨損試驗機。摩擦試驗條件為:球-盤試驗,實驗室環(huán)境大氣下,載荷2 N,轉速500 r/min;摩擦因數<0.1。摩擦因數-時間變化曲線如圖4所示。
圖4 摩擦因數-時間變化曲線
檢測結果顯示,目前制備的WS2固體潤滑薄膜在大氣中運轉了60多分鐘膜層才磨穿,60 min內的摩擦因數小于0.1,摩擦過程穩(wěn)定,完全可以解決運轉初期的潤滑問題。
采用劃痕法測量膜層的結合力,劃痕速度為(10±1)mm/min,加載速率為5~10 N/min,加載精度不低于0.03 N,得出的摩擦力-載荷曲線如圖5所示。當曲線從線性變?yōu)榉蔷€性時,斜率發(fā)生明顯變化,認為此點為拐點,這時膜層有脫落趨勢,該拐點所對應的載荷為薄膜和基材的結合力,從出現拐點的位置可以看出,薄膜和基材的結合力Lc>25 N,可以滿足軸承使用要求。
圖5 摩擦力-載荷曲線
(1)對表面改性處理方法進行優(yōu)選并對固體潤滑膜MoS2,WS2的各種性能進行對比,最終確定高速低溫軸承采用離子束輔助沉積法進行表面改性處理,并選擇WS2作為固體潤滑膜。
(2)采用離子束輔助沉積技術在軸承內、外圈滾道上沉積WS2固體潤滑膜的方案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