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喆 李英杰
(1.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二十研究所 陜西 西安 710068;2.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陜西 西安 710071)
J.D.Kraus第一次發(fā)現了螺旋結構天線,并為螺旋天線的應用與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1]。典型的螺旋天線一般為圓柱形,通常由金屬絲纏繞而成,其結構如圖1所示。螺旋天線結構的空間特征參量有三個:螺旋高度、螺距和直徑。
圖1 螺旋天線結構與方向圖
螺旋天線的直徑d與波長λ的比值不同,其對應的方向圖也不同。當 d/λ<0.18 時,方向圖如 1(c)所示,當 0.25<d/λ<0.46時,方向圖如圖 1(b)所示,當 d/λ≈1時,方向圖如圖 1(c)所示。
C.C.Kilgus在1968年提出了諧振式四臂螺旋結構天線[2],典型結構如圖2所示。
它由四根螺旋臂組成,每根的長度為四分之一波長的整數倍。四根螺旋臂饋電端的電流幅度相等,相位依次相差90°,這就要求饋電網絡在滿足功率分配的同時,還要考慮到相移條件限制。
由于四臂螺旋天線具有心形方向圖、良好的前后比及優(yōu)異的寬波束圓極化特性,十分適合用作衛(wèi)星定位系統的接收天線。
圖2 四臂螺旋天線
天線要求為右旋圓極化,工作頻率為L波段多頻點,天線的電壓駐波比(VSWR)小于2,各頻點帶寬10MHz。天線圓極化增益大于6dB,仰角15°以上的軸比小于6dB,天線天頂到90°的增益落差大于12dB。
分析四臂螺旋天線工作原理及輻射遠場的方法有多種。A.Sharaiha提出了基于MEI積分公式的方法計算天線的阻抗及輻射遠場[3];Chen Chen應用矩量法研究了天線的輻射方向圖及電流分布[4];Cheng-Wei討論了四臂螺旋天線的諧振模式及行波模式[5]。
Kilgus.C.C提出了一種等效方法來研究四臂螺旋天線的工作原理[6]。四臂螺旋天線可以看作是兩股相互垂直于軸線的雙臂螺旋線組成,其饋電相位相差90°。由于處在諧振狀態(tài),螺旋線上的電流分布近似認為是正弦分布,電流零點位于螺旋線中間。所以,其中一條雙臂螺旋線可以看作是一根線偶極子及一根半環(huán)偶極子組成結構如圖3所示。箭頭表示電流流向,而中間虛線表示的電流Ip是圓環(huán)電流矢量之和。模型可以進一步等效簡化如圖4所示,螺旋線上的電流分布接近于方形的環(huán)偶極子。
圖3 簡化圖1
圖4 簡化圖2
小環(huán)偶極子的輻射場表達式為:
其中,ID為偶極子電流,IL為環(huán)偶極子電流,k=2π/λ,A 為環(huán)面積,L為偶極子長度,λ為工作波長,K1和K2為常數。
而最終四臂螺旋天線可以等效為兩個相互垂直饋電相位相差90°的環(huán)偶極子的組合,其等效圖如圖5所示。
兩條雙臂螺旋線的輻射場表達式分別為:
圖5 簡化圖3
由于兩條雙螺旋線正交饋電,所以α=π/2,通過場的疊加,其總場為:
上述方法可以很方便的去理解四臂螺旋天線的工作原理。
在天線設計中考慮指標要求,本文采用四臂螺旋天線的實現形式。
螺旋天線用四條金屬螺旋臂繞成。在螺旋臂的一端饋電,饋電電流幅度相等,相位依次相差90。當臂長為1/4波長的奇數倍時,臂的另一端開路,而臂長為1/4波長的偶數倍時,另一端短路。天線螺旋臂的直角坐標方程如下:
其中,r0為錐形地面起始半徑,△d為半徑每圈的減少量,p為螺距,N為圈數,L為臂長。各參數由式15中計算得到。
依照上述理論設計了一種角錐四臂螺旋天線。
我們使用Ansoft公司的電磁仿真軟件HFSS對天線進行仿真,其模型如圖6所示:
圖6 角錐四壁螺旋天線模型
我們采用底端饋電的方式對天線進行饋電,端口之間饋電幅度相等,相位依次相差90°,實現天線圓極化。
為了實現天線天頂90°增益落差大于12dB,本文選取天線其中的兩個頻點,在天線底部增加了兩個扼流槽,扼流槽的寬度為十分之一個波長,深度大概為四分之一個波長。扼流槽的模型如圖7所示。
圖8為角錐四臂螺旋天線的增益方向圖,圖9為天線的軸比圖。從圖8,9中可以看出,天線在各個頻段上的圓極化增益都大于6dB,天線天頂到90°的增益落差均大于12dB。從圖9中可以看出,天線的圓極化在仰角15°以上的軸比小于6dB
圖7 天線扼流槽的示意圖
圖8 天線的仿真方向圖
圖9 天線的仿真軸比圖
天線的駐波方向圖如圖10所示。
圖10 天線的駐波
如圖10所示,各頻點的駐波都在2以下,滿足設計指標的要求。
本文設計了一種多頻點角錐型四臂螺旋天線,結果表明該天線具有良好的增益特性和方向圖特性,基本實現了天線的設計要求。
[1]J.D.Kraus,Antenna,New York:Mc Grall Hill,1988.Page(s)174-179
[2]C.C.Klilus,Multielement,Fractional Turn Helices,Antennas and Propaga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1968,16(4):499-500.
[3]Sharaiha,A;Terret,C.Analysis of quadrifilar resonant printedh elical antenna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Microwaves,Antennas and Propagation,IEE ProceedingsH Volume 140,Issue 4,Aug.1993 Page(s):269-273.
[4]Chen Chen;Fang Yang;ChenjiangGuo;Jiadong Xu.Analysis and design of a satellite-borne wide-beam quadrifilar helix antenna.Microwave Conference,2008.APMC 2008.Asia.Pacific.16-20 Dec.2008 Page(s):l-4.
[5]Cheng-Wei Lan;Jean-Fu Kiang;Quadfifilar helix antenna for GPS Applications;Networking,Sensing and Control,2004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olume1,2l-23 March 2004 Page(s):639-642 V01.1.
[6]Kilgus,C.;Multielement,Fractional Turn Helices;Antennas and Propaga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Volume 16,Issue 4,Jul 1968Page(s):499-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