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
如果來生不愿再做回自己,天下古今中外人物,任你挑選,你來生喜歡做誰?誰的生平讓你羨慕到甘心活在一個預知的劇本中?
也許,這問題比什么心理測驗都來得有意思,只要知道最想做誰,便知道了最想過的生活、最想做的人種,也找到了理想拼圖失落了的一塊:現(xiàn)世欠缺了什么。
如果要先選一民族,要不要做回中國人?有個旅歐港人鐘祖康,寫了本書叫《來生不做中國人》,歷數(shù)中國人的劣根性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毛病,比柏楊的《丑陋的中國人》的鞭撻還要賣力,看完也許會不敢做中國人。不過,我也看過《丑陋的美國人》《丑陋的日本人》《丑陋的韓國人》,那么做歐洲人便最幸福了?難說得很,從前有個去了一趟冰島的朋友,吃過一頓浪漫晚餐,回來羨慕得不得了,說一看他們的眼神,就看出一種港人欠缺的閑心,典型小國寡民式的人間烏托邦。但是,他沒有想到,冰島從一個漁港轉(zhuǎn)型為金融小鎮(zhèn),經(jīng)那海嘯一淹,國民再也悠閑不起來了。
有個嫁到瑞典的朋友,住過車屋,體驗到居無定所唯有老伴在側(cè)處處為家的逍遙游,有了子女后,定居于田園,樂不思港??墒?,做個悠閑的北歐人,還要提防受不了日短夜長天色常常黑壓壓的氣氛,據(jù)說這些國家的自殺率高的原因之一,就是天色影響了心情。還有我的朋友住于田園,一樣要在市區(qū)上班,那車程,真要懂得慢活的好處,才會耐煩,還有福利好,故而大部分薪水都被抽了稅,也要甘心才好。
我與一幫朋友都是哈日族,有些朋友每年難得有假期,都往日本跑。那來生做個日本人吧,食物又安全,包裝又精致。可是一想起當上日本上班族,得到忽然在辦公桌前過勞死的命運,還會只看包裝的漂亮嗎?
與其選國籍,不如說,想過哪一種生活,做日本沖繩人,跟做東京人相差太遠了。正如做紐約人,與做美國一些小鎮(zhèn)的超級鄉(xiāng)巴佬,根本屬兩個“人種”。
我總相信,人是制度與文化的產(chǎn)物,社會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生活文化,選做哪國人,其實等于選擇哪種制度,哪種生活方式。
典型的港人連走路都快人家?guī)着模斓酱⒌臅r候,自然羨慕無所事事的生活,吃個晚飯可以吃四小時,但到有閑時卻嫌在英國湖畔垂釣悶,又會犯起思鄉(xiāng)病。那種鄉(xiāng)愁,懷念的不是皇后碼頭,只怕是那有所事事的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