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 溫桂芬* 沈 艷
( 廣東省深圳市人民醫(yī)院肝膽外科,廣東 深圳 518020 )
靜脈輸液是藥物攝入的主要途徑,由于臨床常用的高滲藥物、脫水藥、升壓藥、化療藥等對血管刺激性強、收縮作用強[1],藥物一旦外滲到血管周圍的軟組織,輕者可引起局部組織紅腫、疼痛,重者可致組織壞死、潰瘍,甚至功能障礙。尤其老年人血管壁增厚、變硬、管腔狹窄,血管彈性降低,脆性增加;且由于老年人的各器官功能逐漸衰老,輸液速度需減慢而使得輸液時間延長,更容易發(fā)生液體外滲[2]。因此,如何減輕靜脈輸液外滲對患者的影響,使其盡快恢復(fù)正常,越來越引起醫(yī)護人員的重視。根據(jù)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生馬鈴薯具有許多生物特性。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對160例患者分為兩組,分別采用生馬鈴薯外敷及50%硫酸鎂溶液濕敷靜脈輸液外滲部位,連續(xù)3d進行跟蹤觀察其療效,總結(jié)如下。
選擇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間160例靜脈輸液外滲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為80例。其中觀察組男43例,女37例;年齡36~89歲,平均57歲;外滲部位為手背47例,前臂26例,足背7例。對照組男42例,女38例;年齡37~84歲,平均56歲;外滲部位為手背45例,前臂29例,足背6例。靜脈輸液外滲局部組織出現(xiàn)紅腫、疼痛。
觀察組:選擇新鮮的生馬鈴薯,色澤黃白、外皮完整無損、質(zhì)地優(yōu)良者為宜,不能選用變質(zhì)、生牙或變綠的馬鈴薯,因為此類馬鈴薯中含大量的龍葵素,可被皮膚吸收引起中毒。將馬鈴薯洗干凈切成2~4mm的薄片,外敷于靜脈輸液外滲部位,范圍稍大于組織紅腫面積,膠布固定,馬鈴薯干燥后及時更換?;蛴檬称繁ur膜覆蓋于薄片上,再用膠布固定。每次1~2h,4~6次/d,連續(xù)3d。
對照組:50%硫酸鎂溶液將敷料3層浸濕后擰至不滴水為宜,濕敷于靜脈輸液外滲部位,范圍稍大于組織紅腫面積。每次1/2~1h,2~3次/d,連續(xù)3d。
治愈:腫脹完全消失,無疼痛感,血管彈性恢復(fù),可見血管行經(jīng);好轉(zhuǎn):腫脹消退,局部疼痛明顯減輕,血管彈性好;無效:仍有疼痛,無明顯消腫。
見表1。
采用四格表資料的χ2檢驗。見表2、表3。
經(jīng)χ2檢驗,得χ2=11.123,P=0.001,故按a=0.05檢驗水準(zhǔn),認(rèn)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即認(rèn)為兩種治療方法的治療效果不同,其中生馬鈴薯片外敷治療的有效率(97.50%)高于50%硫酸鎂濕敷(81.30%)。
表1 生馬鈴薯片外敷與50%硫酸鎂濕敷治療靜脈輸液外滲的療效比較
表2 四格表資料列聯(lián)表
表3 四格表資料χ2檢驗結(jié)果
局部藥物滲漏是靜脈輸液治療中最常見的護理問題。既往多選用熱敷或50%硫酸鎂濕敷,可使血管擴張,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滲漏的吸收,減輕局部腫脹。但熱敷溫度難以保持,溫度過高容易造成燙傷,過低則達不到效果;尤其是感覺能力差的患者。需頻繁更換以保持溫度,操作繁瑣,并且易弄濕床單;拔針后立即熱敷可能會造成皮下出血。50%硫酸鎂局部濕敷,藥物易析出結(jié)晶使紗布變硬,不易緊貼皮膚而影響藥物的吸收;且因其水分的蒸發(fā)性需經(jīng)常更換紗布,使護理工作量增大。而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馬鈴薯所含纖維素細(xì)嫩,外敷可以收到散瘀解毒之功效,可有效軟化血管,還能阻止血管緊張素I轉(zhuǎn)化為血管緊張素II,使具有血管活性作用的血管緊張素II的水平下降,舒張周圍血管,有利于水腫的吸收[3];內(nèi)含膽甾烷衍生物茄堿及龍葵堿,具有興奮平滑肌,加強血液流通的作用[4];馬鈴薯內(nèi)含大量淀粉,具有高滲作用,加速了水腫的消退[5]。而且馬鈴薯內(nèi)含豐富的維生素B1和B2,其中維生素B1能激活膽堿乙?;?,有維持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功能及抗神經(jīng)炎的作用,而維生素B2參與糖、蛋白質(zhì)及脂肪的代謝,可保護皮膚免受炎癥侵害[6]。生馬鈴薯片外加一層食物保鮮紙,可將馬鈴薯片與空氣隔離開來,能延長馬鈴薯片氧化顏色變黑的時間,減少更換馬鈴薯片的次數(shù),而且患者活動方便,不用擔(dān)心滑脫及弄贓衣服、被褥,患者更容易接受。個別過敏體質(zhì)者會產(chǎn)生局部皮膚過敏反應(yīng)。因此,使用馬鈴薯外敷時應(yīng)密切觀察,如出現(xiàn)皮膚瘙癢或皮疹,立即停用,之后多能自動消退,嚴(yán)重者可局部涂派瑞松軟膏抗過敏[7]。對個別敏感體質(zhì)者,可先將小片生馬鈴薯片貼于離患處10cm以上或?qū)?cè)前臂,觀察20min后沒有過敏現(xiàn)象,方可直接用于患處。本組無出現(xiàn)馬鈴薯過敏反應(yīng)。生馬鈴薯片外敷時間過長時,局部皮膚會被染成淡青紫色,可用濕毛巾擦洗干凈,應(yīng)與局部外傷青紫、血循障礙相鑒別[8]。
綜上所述,生馬鈴薯外敷用于治療外周靜脈輸液外滲部位,療效好、見效快、取材易、操作簡便、使用安全、不良反應(yīng)小,患者及家屬容易接受并掌握使用方法,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莫順仙.黃連、黃柏和硼酸濕敷治療局部藥物滲漏的療效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1995,30(1):37-38.
[2]王健.探討老年患者藥液外滲的原因及護理措施[J].吉林醫(yī)學(xué),2011,3292).358-359.
[3]靳梅,楊東艷,王戩,等.馬玲薯的藥理作用及開發(fā)利用[ 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03,24( 6 ): 15.
[4]國家醫(yī)藥管理局中草藥情報中心站.植物藥有效成分手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972- 973.
[5]李麗.馬鈴薯濕敷治療局部藥物滲漏的療效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xué)雜志,2010,9 (1): 68-69.
[6]吳景時.藥理學(xué)[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 199.
[7]歐陽蕓,王根妹.生馬鈴薯外敷預(yù)防靜脈炎的療效觀察[J].海南醫(yī)學(xué),2011,22(21).146-147.
[8]詹琳清.新鮮馬鈴薯外敷治療藥物滲出性組織損傷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2005,21(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