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平 楊夏 高峰麗
氫化可的松洗劑是由氫化可的松、甘油、乙醇及蒸餾水配制而成。在臨床上多做為醫(yī)院自制制劑,臨床應(yīng)用廣泛[1],用于抗菌止癢,多用于過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瘙癢癥。醫(yī)院擬標(biāo)準(zhǔn)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氫化可的松洗劑中氫化可的松的含量,該方法準(zhǔn)確度低。查閱相關(guān)文獻,對氫化可的松洗劑含量測定的研究很少,本實驗為了控制氫化可的松洗劑的質(zhì)量,采用高效液相方法對其進行研究[2]。
Vertex STIP5000高效液相色譜儀,535型紫外檢測器(美國生物公司);氫化可的松洗劑(醫(yī)院自制);氫化可的松對照品(實驗室提取制得,純度99.9%);乙腈為色譜純,水為蒸餾水,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2.1 色譜條件 色譜柱:Kromstar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動相:乙腈-水(28∶72);檢測波長:245nm;流速:1.0 ml.min;柱溫:室溫。進樣量:10 μl。
2.2 溶液的制備 ①對照品溶液制備:精密稱取氫化可的松對照品10.0 mg置50 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制成氫化可的松對照品溶液。氫化可的松含量為0.20 mg/ml。②供試品溶液制備:精密量取本品1.0 ml至50 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氫化可的松供試品溶液。③陰性樣品溶液的制備:按處方量取除氫化可的松外的氫化可的松洗劑各原輔料,依法制成不含氫化可的松陰性供試品,按“②”項下方法制備陰性樣品溶液。
2.3 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 分別精密吸取上述對照品溶液、供試品溶液和陰性樣品溶液各10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結(jié)果表明,氫化可的松的理論塔板數(shù)不低于3000,分離度大于1.5,拖尾因子等符合要求。陰性樣品對氫化可的松含量測定無干擾。色譜圖見圖1。
2.4 線性關(guān)系考察 分別精密量取氫化可的松對照品溶液(0.2 mg/ml)2.0,4.0,6.0,8.0,10.0 ml置10 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制成系列標(biāo)準(zhǔn)品溶液,按“2.1”項下色譜條件各進樣10 μL,記錄色譜圖,測定各濃度氫化可的松的峰面積,以各對照品溶液的峰面積Y對濃度X作線性回歸,得回歸方程為Y=1.97965×105X+101534,r=0.9996。結(jié)果表明,氫化可的松在0.04~0.2 mg/ml的范圍內(nèi)與峰面積呈良好的線性關(guān)系。
2.5 精密度試驗 取“①”項下制備的對照品溶液,連續(xù)進樣6次,測定峰面積,RSD=0.82%,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2.6 重復(fù)性試驗 取批號為20120224的供試品溶液6份,照樣品測定法項下方法測定,RSD=1.45%(n=6),方法重復(fù)性良好。
2.7 穩(wěn)定性試驗 取批號為20120224的樣品溶液,分別于0,1,2,4,8,24 h 進樣測定,RSD 為 1.61%,表明供試品溶液在24 h內(nèi)穩(wěn)定。
2.8 加樣回收率試驗 取同一批號(20120309)已知含量的氫化可得松樣品適量,按“②”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分別加入對照品溶液5、10、15 ml,按“2.1”項下色譜條件進樣測定,計算平均回收率100.13%(n=9)。
2.9 樣品的含量測定 精密量取按“②”項下方法制備的對照品溶液和按“②”項下方法制備的供試品溶液,并按“2.1”項下色譜條件進樣測定,進樣量為10 μl。以外標(biāo)法計算樣品中氫化可的松的含量。見表1。
圖1 高效液相色譜圖
表1 氫化可的松洗劑測定結(jié)果(標(biāo)示量%,n=3)
3.1 檢測波長的選擇 精密稱定氫化可的松對照品10 mg,至50 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照分光光度法進行掃描,結(jié)果在245 nm的波長處有較大吸收,故選取245 nm為檢測波長。
3.2 流動相的選擇 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對氫化可的松洗劑的研究很少,《中國藥典》2010版曾用乙腈-水對氫化可的松注射劑進行測定,選乙腈-水不同比例的流動相進行試驗,結(jié)果選用乙腈-水(28∶72),峰形好,保留時間適中。本法操作簡單、準(zhǔn)確、重現(xiàn)性好,與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較,方法專屬性更強,適用于該產(chǎn)品的質(zhì)量控制。
[1] 邵建斌.氫化可的松洗劑及霜劑的含量測定.秦州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2010,10(3):36-37.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二部.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550.
[3] 陳笑天,劉慧瑩,劉小英,等.HPLC法測定尿素氫化可的松乳膏中氫化可的松的含量.江西中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2011,23(5):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