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時間,老板的資產過億元。錢多了就是個數(shù)字,最讓他得意的不在這,而是創(chuàng)業(yè)路上兩次吃虧的小事。
第一次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老板和另外7個科研人員,脫離混吃等死的國企,另起爐灶。老板不懂技術,強項是營銷。在產品研發(fā)和實驗階段,技術顯得格外關鍵,老板真成了甩手掌柜的。研發(fā)到中期,賬上錢不多了,老板每天都四處張羅錢。恰在這時,內部矛盾出現(xiàn)了,這7個人要鬧著離開。內憂外患,老板那時候真頭疼。這7個人是技術骨干,自己是外行,其他人還指望公司生存,賬面上沒有多少錢了。
老板想了一晚上,第二天,招集7個人開會。老板拿出一包茶,親自給大家沏茶倒水。這包茶很貴,原本大家約定產品上市成功后慶功用的。會議室里彌漫著茶香,靜得只聽得見自己的呼吸,老板說:“大家當初膩了茶水一端、一份報紙看一天的日子,跟我一起出來,我感謝大家這段日子的陪伴。我理解你們每個人的選擇,我不強留,而且每個人除了工資,還有一份額外的補助,大家好合好散,祝你們都能有好的發(fā)展?!?個人每人領了1萬元錢走了,公司賬上只剩下了6000元。
親朋不理解他為什么這么做,留下的員工也很有情緒,他只說了一句“大浪淘沙,留下來的都是金子”。一個月后,7個離開的人又成立了一家公司,做的當然就是原來的產品。別人說這下你又多了個對手,傻了吧!老板卻笑了,別人都以為他有病。老板不管,東拼西湊了一筆錢帶著留下來的人苦干了起來。半年后,產品推出,老板通過良好的市場運作,公司不但盈利了,而且將那離開的7個人成立的公司擠黃了。這時,老板才道出他的理由,“其實是一次賭博,有風險,但值得?!痹诋敃r,老板知道7個技術核心離開會對公司造成怎樣的傷害。既然無法更改事實,老板想這7個人的去處,無非是兩種情況,一是離開后各奔東西,或被大公司吸納,或者到外地另謀出路;第二種情況,就是7個人合伙成立一家新公司,繼續(xù)做原來的產品,跟原公司競爭。
老板更希望是后一種情況,因為這7個人都是技術出身,沒有一個懂經營的,市場運作就更不用說了。7個人原來平起平坐,要成立公司,勢必要有領導,有下屬。這些人,老板都了解,沒有一個有這種領導才能和領導心胸的,于是內部將來必然會出現(xiàn)矛盾,這樣的公司對老板無法造成威脅。如果這些人被大公司收編了,那結果就大大地不妙了,大公司的管理和先進的市場運作基礎很快就會形成產品占領市場,當時的老板根本扛不住。
把這一點考慮清楚了,老板決定努力促成這7個人成立公司。老板知道這7個人的家底,以他們當時的收入,成立公司錢還不夠,于是他多發(fā)了那些錢,就是為了讓他們能夠開公司。這一次他賭對了,這種賭是建立在嚴密的分析和對人的深刻把握的基礎上的。
第二次是在老板的生意初上軌道的時候,一個幾十年的老朋友來投靠他??膳笥褳槿撕湍芰Χ茧y以適應他公司,于是矛盾產生了,這個朋友到處說他的不是。這次,老板又做了一件旁人當時難以理解的事情——從公司80萬元的資產中拿出50萬元給朋友,選了一個項目,幫他成立了一家公司讓他去做。而這個朋友得了便宜反倒更張揚了,逢人便說老板的壞話。
老板又只是笑笑。老板知道朋友的個性是一定會這樣做的,就是要他這樣做,因為聽的人會從另外一個側面來看待這件事情。果然,幾個月后,老板的義名便在本地傳開了。于是合作者,政府扶持,高級人才的加盟,當年老板的資產就擴大了好幾倍。
老板說,這一次是算好了的。留30萬元,老板很清楚這些錢夠他把產品從研發(fā)到市場化用了。而給對方50萬元也是算好了的,少了還不行,最少要夠他堅持兩年以上的,要不然別人會說他把好項目留給自己,差的給朋友。這一次老板又成功了,良好的信譽和外部環(huán)境對他的認可,使得企業(yè)迅速地壯大起來,但這些顯著的成績卻是扎扎實實做出來的,并沒有多少虛的成分。
兩次吃虧,看上去是舍了西瓜去撿芝麻,其實是有更長遠的謀劃。拿小頭并不是在于敢不敢,而是在于你夠不夠能力去拿。商場上賭的原則是:1.贏了,回報豐厚; 2.輸了,要保證死不了。
(責編:王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