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的喜劇藝術論壇中,哈羅德·品特以他人所不可忽視的耀眼光芒展示著自身的創(chuàng)作才華,成為了英國二戰(zhàn)之后最受人關注的戲劇家,同時也在21世紀之初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以自身的創(chuàng)作為人生畫上了一筆永不消泯的色彩。品特用其獨有的思想以及表現(xiàn)形式創(chuàng)作出來一種名為“威脅喜劇”的戲劇門類,使得戲劇界再添新秀,而且,這種威脅喜劇的創(chuàng)作幾乎陪伴了他全部的創(chuàng)作生涯。后世的研究者及讀者要了解品特,就必須積極深入地了解他的威脅喜劇的相關創(chuàng)作,而本文便主要解讀了哈羅德·品特威脅喜劇創(chuàng)作的相關問題。本文首先對品特的創(chuàng)作問題進行了概括的闡述,然后著重敘述其威脅喜劇的創(chuàng)作特色形成的原因以及威脅戲劇中相關方面對于“威脅”這一關鍵點的具體展現(xiàn),以求使人們更加了解品特其人及其喜劇創(chuàng)作。
一、哈羅德·品特的生平創(chuàng)作概述
作為一位著名的戲劇藝術家,品特的創(chuàng)作有其自身所特有的生活淵源。他出生于1930年10月,整個青年時代皆處于二戰(zhàn)的壓抑陰云中,這便是其戲劇創(chuàng)作最為直接的生活淵源。品特是居于倫敦的猶太人,他在1948年曾經(jīng)到英國的皇家藝術學院進行學習,并且在1950年開始了創(chuàng)作,還一度登臺演出,此后他的藝術生涯便逐漸展開。
1957年品特所創(chuàng)作的第一部戲劇劇本《房間》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他在此部戲劇中展現(xiàn)了二戰(zhàn)時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具有的恐懼,還有對于整個世界狀態(tài)所持有的荒謬感。這部作品以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將哈羅┑隆て藩特推向了戲劇文壇,他開始被人們所認識和研究,自此之后,品特又在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相繼出版了《送菜升降機》《生日晚會》《看管人》《茶會》《歸家》《昔日》和《虛無鄉(xiāng)》等作品。
品特一生的戲劇藝術創(chuàng)作成就了他在文壇上的聲名,也使得其在70年代之后成為了著名的導演,而他的《房間》《送菜升降機》《生日晚會》等幾部著名作品更是為其釀制了一種獨具特色的戲劇類型,即威脅喜劇,并且,在此之后,威脅喜劇便成為了貫穿品特一生的獨特性創(chuàng)作。品特在此類威脅喜劇作品中刻畫的滿是當時世界的分裂與異質(zhì),而鮮見和諧感和統(tǒng)一性,作品勾勒出來的世界就像碎裂的廢墟,借助于對于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交往等各方面的描繪,向讀者們傳遞著生存于世的人們所具有的彷徨、焦慮以及浮躁感,成為了一種典型的“威脅”。
二、哈羅德·品特威脅喜劇形成的原因
品特作為英國二戰(zhàn)之后的二次戲劇浪潮中崛起的新秀,以其自身獨特的威脅喜劇創(chuàng)作影響著20世紀后半葉整個英國的戲劇創(chuàng)作,并且成為世界戲劇文壇名人所一致認同的優(yōu)秀劇作家。而這種威脅喜劇的創(chuàng)作與其自身的生活經(jīng)歷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他在童年和青年時代經(jīng)歷了二戰(zhàn)的騷亂以及暴力威脅,使其生命中被加入了一種難以抹去的黑暗陰影以及底層記憶,同時也為其內(nèi)心增加了難以言說的獨特感受。因此,品特便借助于戲劇作為其性情的陶冶之具,向世人展現(xiàn)了一種獨具特色的帶有濃厚悲劇色彩的喜劇。下面筆者就具體地談論一下其威脅喜劇創(chuàng)作形成的原因。
首先,品特威脅喜劇中的威脅源于其在生活中對于自我的迷失,這種內(nèi)在的威脅在其戲劇中的展現(xiàn)極其明顯。以其喜劇《看管人》為例,品特在其中刻畫了阿斯頓與弟弟米克以及阿斯頓在街上撿到的流浪人戴維斯這樣幾個典型的人物形象。阿斯頓幫弟弟裝修公寓,并善意地將戴維斯帶到公寓,而戴維斯卻認為進過精神病醫(yī)院的阿斯頓比他低劣,便想借助于米克將阿斯頓趕出公寓。但是,米克卻狡猾地設了一個局再一次將戴維斯變成了流浪漢。而戴維斯這一個元素在劇中的設置,完全是一種必須跟隨生活的安排隨波逐流才能夠生存的人,一旦他想要維護自己的利益,就一定會被生活所遺棄,從而遭遇希望的破滅。面對著不能扭轉(zhuǎn)的生存狀態(tài),便是戴維斯對于自我的迷失,而這種迷失便是生存給予他的威脅。
其次,品特威脅喜劇中的威脅還源于外部的政治權力的威脅,即強勢的掌權者給予弱小無權者的威脅,這在他的劇作中也有極其明確的展現(xiàn)。以品特的《送菜升降機》以及《生日晚會》這兩部作品為例,它們同樣講述了受害者受到政治權力持有者的迫害和威脅的故事,整部戲劇都圍繞著政治權力的脅迫所開展。其中,《送菜升降機》中刻畫了格斯這一角色,他本來是某一持有權力的組織的神秘殺手,卻因為自己在組織中強調(diào)了自己的見解而被以叛徒的身份開除,而他之所以強調(diào)自我的見解,是因為他在謀殺中產(chǎn)生了良心的譴責以及對于組織權力的懷疑,這便是潛在的權力作為一種幕后的操作黑手給予人們的威脅。
最后,品特威脅喜劇的威脅展現(xiàn)還表現(xiàn)為其對于新的女性意識的崛起所產(chǎn)生的一種恐懼感,這在他的作品中也有所展現(xiàn)。如品特的作品《歸家》,這部作品主要講述了在美國擔任哲學教授的馬克思家長子特迪將妻子露絲帶回家所衍生出來的故事,作品中做屠宰生意的特迪父親暗示了露絲曾經(jīng)是做人肉生意的應召女郎,并讓露絲繼續(xù)擔任這一角色,而露絲竟然沒有一絲不滿便答應了,并最終成為特迪父親以及他的兩個弟弟的主宰者。而露絲的行為便展示了她同時要作為被壓迫者和掌權者的身份所具有的自由意識,而這樣的意識以最為原始的被人們玩弄的形式出現(xiàn),這便是露絲對于傳統(tǒng)倫理的自主沖擊,而在更深層面上便是作者所描繪的新的女性意識所帶給他的一種威脅。
三、哈羅德·品特威脅戲劇中的相關方面ざ雜諭脅的展現(xiàn)
本文下面將從品特戲劇中的人物形象刻畫、戲劇結構以及語言特色這兩個方面來談論一下其劇作中“威脅”的具體展現(xiàn)。
(一)戲劇人物形象刻畫對于威脅的展現(xiàn)
品特在創(chuàng)作戲劇的過程中深受荒誕派的影響,并以荒誕派對于人物及場景的刻畫方式來勾勒戲劇中在某種場景中的具體的角色,這些角色隨著劇情發(fā)展展現(xiàn)給人們一系列謎團,比如來歷背景、性格、行為動機等方面因素的不完整和不確定,使得這些人物形象在讀者面前呈現(xiàn)出了一種荒誕、碎裂、模糊的觸感。以其《送菜升降機》中的班和格斯之間的對話為例,“格斯:我們在哪個城市里?我已經(jīng)忘記了。班:我早就告訴過你了。伯明翰。格斯:胡扯! (他很有興趣地打量著房間)這是中部地區(qū)。大不列顛第二大城市。我從來就沒有想到。(他打了個響指)呃,今天是星期五,對不對?明天是星期六。”[“Gus: we in which city? I have already forgot. Class: I told you so. Birmingham. Gus: baloney! (he is with interest at room)This is the central region. Great Britains second largest city. I never thought of. (he made a snap) well, today is Friday, isnt it? Tomorrow is Saturday.”]這種荒誕向讀者們展現(xiàn)了劇中角色的荒誕和迷茫,是生存給予他們的威脅。
(二)戲劇結構以及語言特色對威脅的展現(xiàn)
品特在勾勒威脅戲劇作品時,往往傾向于采用荒誕派戲劇創(chuàng)作時所習慣用的錯位式戲劇結構來勾勒,即作者將劇中對于事件的時間發(fā)生順序、人物的刻畫與其自身的角色、人和人之間存在的關系、人和物的關系以及真實和虛幻等進行錯位展現(xiàn),使得劇作的結構形式呈現(xiàn)出一種破裂的混亂感,將讀者拉入到一種模糊、顛覆、充滿懷疑的境界里,切實地將那種威脅展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以《歸家》這一劇作中對于露絲這個角色的錯位刻畫來講,作者用美國家中這一環(huán)境為露絲刻畫了一種完美妻子和母親的角色,而在倫敦家中她則成為了一種公共情人甚至是職業(yè)妓女的角色,從而為戲劇的結構進展提出了一種難以躲避的沖突。而品特也常在作品中利用語言這種形式來刻畫一種威脅,即利用語言的詞不達意、無意義重復、答非所問等來表現(xiàn)戲劇進展的荒誕和威脅。以《證據(jù)搜集》中的“哈利:喂。(電話中的)聲音:比爾,是你嗎?哈利:不,他上床了,你是誰?聲音:上床了?哈利:你是誰?聲音:他上床干什么?(停頓)哈利:現(xiàn)在是早上四點,你知不知道?”這樣一段話為例,兩人的對話完全答非所問,這便是生存的狀態(tài)帶來的威脅。
四、結語
品特所創(chuàng)作的威脅喜劇以一種獨具悲劇感的喜劇題材向讀者們展示了一種陰冷、壓抑、嚴肅的生活主題以及生存狀況所帶給人們?nèi)粘I钪械母鞣N不安、焦慮和彷徨,這使得他的喜劇獲得了一種深沉的內(nèi)涵,并以這種內(nèi)涵給予人們的心靈以極大的撞擊??梢哉f,品特的威脅喜劇便是人們研究其創(chuàng)作的主要切入點。
[參考文獻]
[1] 蕭萍.時間的反諷:哈羅德·品特的戲劇[J].藝術評論,2011(12).
[2] 袁小華,宋赟.哈羅德·品特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綜┦鯷J].藝術百家,2008(01).
[3] 紀超然.論哈羅德·品特戲劇“威脅”主題的產(chǎn)┥鶾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12).
[4] 張雅琳.從“間離效果”看品特戲劇中非現(xiàn)實的現(xiàn)實性[J].英美文學研究論叢,2011(01).
[5] 霍紅宇,張定銓.顯像與隱喻——解讀品特的《啞侍者》與《看管人》[J].英美文學研究論叢,2007(01).
[6] 王燕.哈羅德·品特戲劇話語里沉默現(xiàn)象的語用文體學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
[7] 黃藝平.哈羅德·品特“威脅喜劇”中的二元悖┞踇J].山花, 2011(20).
[8] 蕭萍.權力房間的瓦解與重建——論哈羅德·品特的戲劇藝術創(chuàng)作[J].藝術百家,2011(S1).
[作者簡介]
任靜(1978—),男,貴州遵義人,本科,遵義師范學院大外部英語講師,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英語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