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遜(美國第28任總統(tǒng))任新澤西州州長時,曾接到一個電話,報告他的一位擔(dān)任議員的朋友去世的噩耗。威爾遜沉浸在悲痛之中。幾分鐘后,他又接到那人的電話:“州長,我希望頂替那位議員的位置?!蓖栠d說:“我完全贊成?!闭f著停頓了一下,還沒等對方來得及高興,他接著說:“如果殯儀館同意的話。”威爾遜裝作沒聽懂對方的意思,巧換“頂替”的概念,使其碰了一個軟釘子。
19世紀(jì),英國有個軍官一再請求首相狄斯雷利加封他為男爵。狄斯雷利知道此人才智超群,而且他們一向關(guān)系不錯,但他不夠加封條件,因此狄斯雷利無法滿足他的要求。一天狄斯雷利把他單獨(dú)請到辦公室,對他說:“親愛的朋友,很抱歉我不能給你男爵的封號,但我可以給你一件更好的東西?!钡宜估桌诺吐曇粽f:“我會告訴所有人,我曾多次請你接受男爵的封號,但都被你拒絕了?!毕鞒?,眾人都稱贊這位軍官謙虛無私、淡泊名利,對他的禮遇和尊敬遠(yuǎn)超過任何一位男爵。
美國出版家赫斯脫在舊金山辦第一張報紙時,他的朋友、著名漫畫大師納斯特為該報創(chuàng)作了一幅漫畫,內(nèi)容是喚起公眾迫使電車公司在電車前面裝上保險欄桿,防止意外傷人。然而,納斯特的這幅漫畫完全是失敗之作。發(fā)表這幅漫畫,有損報紙質(zhì)量;不發(fā)表這幅漫畫,怎么向納斯特開口呢?當(dāng)天晚上,赫斯脫邀請納斯特共進(jìn)晚餐,先對這幅漫畫大加贊賞,然后一邊喝酒,一邊嘮叨不休地自言自語:“唉,這里的電車已經(jīng)傷了好多孩子,多可憐的孩子,這些電車,這些司機(jī)簡直不像話……這些司機(jī)真像魔鬼,瞪大眼睛,專門搜索著在街上玩的孩子,一見到孩子們就不顧一切地沖上去……”聽到這里,納斯特從座椅上彈跳起來,大聲喊道:“我的上帝,赫斯脫先生,這才是一幅出色的漫畫!我原來寄給你的那幅漫畫,請扔入廢紙簍?!焙账姑摪训K于朋友的情面、不好正面說出口的拒絕的話,裝作自言自語說出了,使對方知錯而改。
與朋友的交往中,難免會遇到不方便說“不”的情況。但是如果拒絕不得法的話,則可能因此失去友情,被人誤會。面對朋友,只有巧妙地說“不”,才能夠免傷和氣,不至于在人際交往中陷于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