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市場看跌,相當于一個人進了醫(yī)院,不管為什么進去的,種種問題就會一起襲來。
市場成交量跌了,大家緊張,滿城盡帶惴惴不安——藝術品市場會大跌嗎?還會跌多少?會止跌嗎?哪些品種降度會最大?下跌是抄底良機嗎?我該歇手還是該繼續(xù)買?
問題一個接一個,正如上漲時,同樣地惴惴不安。波動,向來對應著人性的貪婪和恐懼。
量價齊跌并不可怕,只是我們需要詢問的是,在這個大幅度調整的年份,在這個下跌的過程中,還有沒有抵抗性強的品種,可以讓我們安度綿綿跌勢,進而獲得作為收藏者的一份原始樂趣?
首先規(guī)避前期熱點
在可以預見的弱市中,前期熱點應該首先規(guī)避,無論他們的名頭如何響,無論他們的價值如何被一再挖掘,無論他們的市場價格如何堅挺地維持著高位。那些輿論、資本快速堆積而成的堡壘,在弱勢中,就如同原野上的大樹,即使幸運地沒有遭到雷擊,也會遭遇安全感的喪失。
2012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中國當代藝術是下跌最明顯的板塊,低價作品還能湊合著拍掉,但張曉剛、岳敏君等百萬甚至千萬級的拍品流拍不少,而同時,幾位新天王的價位還在維持著高位,但從風聲來判斷,也有點岌岌可危。畢竟對于一個價值觀認可度上存在巨大缺口的品種,目前的高位絕無可持續(xù)性。因此,“中國當代藝術價格見底”的口號喊了三年多,到目前為止也還是給自己打打氣而已。
前期熱點從板塊上說,是中國近現代書畫、當代書畫、中國當代藝術、古典家具、現當代瓷器、紫砂;從概念上說,是近現代十大名家、當代藝術四大天王、新天王、珠山八友、顧景舟等等。
在資金踟躕、熱情冷卻的當口,場內資金拋售套現的首選,就是前期熱情高漲、價位空間拓展過大的品種;而新進資金,在市道前景不明的情況下,往往會主動回避前期過熱品種;場內沉淀資金,在市場沒有明確見底之前,也絕不會把手伸向這些擊鼓傳花的風險領域。
市場快速上漲時,熱門品種是利益首選,游資的標配;市場下跌時,利益考慮被風險意識所取代。因此,如今還想介入藝術品收藏、投資,就一定要尋找那些安全邊際高、風險小的品種,這些下跌中抵抗性強的品種,很可能是未來一段時間內藝術資金的一個理性選擇。
高安全邊際品種:雕塑
安全邊際是價值投資的一大核心概念,通常指內在價值和市場價格之間的差額。安全邊際高,是指價值被嚴重低估,低估越嚴重,其安全邊際越高。
在市場里,持有安全邊際高的品種,雖然不保證能避免損失,但能保證獲利的機會比損失的機會更多。尤其在如今的藝術市場中,安全邊際高的品種,才能讓人感覺安全,同樣下跌,跌幅更少。而雕塑,就是這樣一個具有高安全邊際的藝術品種。
雕塑在國際市場上,無論是學術地位還是價位,向來和油畫平分秋色,這是由世界美術史決定的。但是在中國,同樣引進、學習了百年,雕塑的受重視程度、學術地位和市場價位,卻遠遜于油畫。
相比中國油畫,同樣是中國第一代留洋藝術大家,雕塑界的張充仁、劉開渠、曾韶竹等一線大師,無論是社會知名度、學術地位還是市場價位,都遠遠弱于徐悲鴻、劉海粟、潘玉良、林風眠等人。
張充仁的雕塑名作《戀愛與責任》、《齊白石》等,市場價位僅30萬至70萬元,如果是第一代油畫大師的一件名作,市場價位至少在500萬元乃至數千萬元。筆者在中華藝術宮內領略百年油畫展覽,意外發(fā)現張充仁先生所畫的消息油畫,其用筆之準確,技巧之成熟,在同代畫家中當屬翹楚,而在近百年前,張充仁先生的藝術領域,居然就已橫跨雕塑、水彩、油畫、攝影,這在百年來的中國畫壇都屬罕見。但這樣的大師,價值卻一直被低估。
在中國當代藝術領域中,有一批當代雕塑家也已經被市場發(fā)掘出來,向京、隋建國、展望等熱門雕塑家的作品,出現了數百萬元的標志性價位。但是,相比當代藝術油畫領域中同樣的一線人物,仍相差了一個零。當前,當代藝術里的名家作品價格正在尋求著陸,那么前期被熱炒的幾位當代雕塑家,可能也會被牽連。
但整體看待中國雕塑,其經營機構、上拍數量、市場成交總額,只為中國學院派油畫和中國當代藝術的零頭。
根據其內在價值和市場價位以及認知度,可以肯定地說,大多數中國雕塑作品的安全邊際極高。
方興未艾的品種:
當代水墨
在弱勢中,還需要重視那些剛剛被資金瞄上,行情蠢蠢欲動,但因為正好趕上弱市被無奈壓制的品種。他們的內在價值其實已經在逐漸發(fā)掘、發(fā)酵中,認知度即將轉暖,社會資金正持續(xù)進入,價位也在從滑行到起飛的過程中。持有這樣的品種,不但可以享受到較為合理的價格,而且很可能搭上下一次上漲順風車。
這類方興未艾的品種,不是說其安全邊際有多高,關鍵是市場對它已經進行了充分的準備,醞釀了一段時間,資金的接受度已經有所提高,因此,其整體概念的暢行和價位的抬升會有一定的保障。比如中國當代水墨。當代水墨是最近一年來剛開始作為拍賣里專場單列的品種,之前,一直被“埋”在中國當代書畫里面。但是隨著藏界對中國當代書畫認知的加深,以及市場細分的需要,當代水墨的概念開始被獨立提出。
中國當代水墨相比當代書畫,其具有鮮明的實驗色彩和當代性和時代感,是國畫領域的一種全新探索,但又不同于傳統(tǒng)國畫界的一般性藝術遞進,它具有一定的顛覆性,觀念味道濃,和當代藝術的關聯度也非常大。它是國畫領域里派生出的當代藝術,所以,有時候,這些當代水墨也被歸在中國當代藝術旗下。
如今,當代水墨這個概念還有待于進一步確認,畢竟,各家拍賣公司對此的定義不同,名稱也有所不同,有的叫它“實驗水墨”、“當代書畫”,也有的叫它“新水墨”、“現代水墨”或“新文人畫”。名稱上的不同,反映出對當代水墨的學術認同還在進行中,也因此,其市場行情也只是處于啟動初期。
但是,當代水墨在不長的時間里,就已經表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市場預期。在最近一年的拍賣市場上,多家拍賣公司不約而同地第一次推出“當代水墨”或“新水墨”專場,而且,其成交比率均高于傳統(tǒng)中國書畫。市場一些上的拔尖人物正在被各路藝術資金加以肯定中,比如徐累、劉慶和、李津、武藝,進行了水墨探索的當代藝術家如徐冰、谷文達等,以及向來富有探索精神的一批海派新水墨畫家如張桂銘、盧輔圣、陳家泠、陸春濤、蔡廣斌、仇德樹等。
當代水墨有著與當代國畫的學術可比性、價位可參照性,在當代國畫市場一再拔升之后,當代水墨無形中被拓展了向上空間;而中國當代藝術進入深度調整后,熱血資金需要另外尋求富于想象力的品種,與中國當代藝術有著內在精神相通性的當代水墨,則可填補這一市場空缺;而對于收藏界,當代水墨比中國當代藝術有著更強烈的親近感,它兼具了書畫的血緣性和當代藝術的國際性,未來前途可期。
另外,還有一批藝術上有傳承性,但又尋找到了時代脈搏和審美新境界、前期又未被認識的當代書畫家,也具有相當的吸引力。某藝術基金就瞄準了一位前期從未被炒作過的上海書畫家鄔敏敏。在他們的投資理念中,這樣的藝術家,對自己有要求,又不與市場主流價值觀茍同,不急于作畫謀生,每一幅都力求有想法,是思想成熟后的精心作品,既能看見技術水準,體現中國畫的傳承性,又能體現作者內心較高的審美情趣和能力,而且因為從未在市場上露面,從未炒作,價格非常合理。
目前,中國的藝術家何止一兩萬人,但有一點名氣的只有幾百位,剩下的里面,只要有眼光,有耐心,有資金,一定能找出極具投資價值的人物來。
長期看好:
新中國美術名作
新中國美術名作一直以來就是海內外資金大佬關注的對象。比如尤倫斯、王薇等。新中國美術是一個時間上的線索,泛指1949年至改革開放期間的主旋律作品,也有人將之稱為“紅色經典”。
新中國美術雖然長期受資本關注,價格不低,但這些作品數量有限,在美術史上概念明確,群眾基礎好,因此,比較容易成為資本注目的焦點。除了一些藝術名家之外,還有很多大眾知名度并不高的美術大家和藝術家,其留在新中國美術史上的作品仍有待于深度挖掘其價值。比如新中國畫院里的許多名家,其身上既有傳統(tǒng)遺風,又在祖國建設洪流的感召下,努力創(chuàng)新,但其藝術地位和價值并未得到相應的認同。
還有新中國第一代蘇派油畫家,其歷史地位不低,但市場對其藝術水準遠未認知。新中國第一代雕塑家,創(chuàng)作了大量紅色經典,但名字往往被湮沒。如這次新開館的中華藝術宮里設立名家館,單立專館的七位大師里面,有一位滑田友連不少藝術界人士都不知曉。他是中國早期留洋學雕塑的,1949年之后回到祖國,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主要創(chuàng)作者之一,其作品被法國多家重要藝術機構收藏。這樣的藝術家,市場一旦發(fā)掘,其價值不言而喻。
新中國美術還有一個來自市場的最大優(yōu)勢,就是除了海外資金、國內民間資金、機構資金會長期感興趣之外,更有國家藝術機構會成為有力競購者,因此,未來前景看好。
冷門變熱:
篆刻、藝術手稿
那些以前的冷門品種,本身不怎么受市場強弱影響,如今只要其價值被持續(xù)發(fā)掘,一定會贏得更多不同性質資金的關注,這也是弱市中的安全品種。
前期冷門,說明市場尚未形成炒作,價格安全。同時說明該品種長期只有真正喜歡的藏家在關注,一個由藏家主導的品種,其市場價格一定是相對合理并且缺乏大波動的。
但是,冷門一旦被持續(xù)發(fā)掘后,其內在價值不斷彰顯,加之前期熱門品種缺乏文化含量和內在價值的案例不斷成為反面警告,因此,將引發(fā)逐浪資金轉移視線,到前期的冷門品種里尋求安全感和價值投資。
比如,一向以來的小品種篆刻,在印章材質熱之后,其內在價值將被逐漸發(fā)掘。
前些年,印章的石材被社會游資作為稀缺資源,如礦產般進行瘋狂搶購,導致價格連年攀升,暴漲之后可能面臨連續(xù)回調,但社會對印章的認知度是不會因為價格波動而下滑的。同時,隨著對中國書畫的大肆炒作,那些書畫名家的藝術價值得到了高度認同,也會引發(fā)資金對名家篆刻的關注。
比如齊白石詩書畫印四絕,其書畫、書法均獲得極高的社會認同,價格高不可及,但其篆刻,目前尚未達到高不可及的地步。另外,吳昌碩的篆刻是近代篆刻宗師,價格也遠沒有到位。
印章小巧,易于收藏,材料堅固,不易損耗,文字寥寥,但意義深遠,哲思警句,足可品味一生。印章具有文字美、材質美、篆刻美和名人價值“四美俱全”的特性,價值一定會被不斷發(fā)掘。而且,印章雖然也有贗品,但其數量遠少于字畫。未來,隨著全社會對文化的認知度不斷提高,篆刻將有一個可以預見的美好未來。
另外如藝術手稿也是一個冷門可望轉熱的品種。因為手稿的稀缺性遠遠高于其他大部分藝術品種,而在國外,由于名家手稿兼具藝術、歷史和文獻價值,所以常常會爆出高價。
藝術手稿包括古往今來的名人書信、藝術家的代表作樣稿、連環(huán)畫原稿、歷史文獻檔案等。它們一向不被人關注,長期以來就是一些執(zhí)著的老藏家在收集。但是,藝術手稿的內在價值和珍稀程度比較確定,可品可玩的地方多,贗品少,因此,也被一些文化程度較高、對于藝術品的文化價值有較高追求的藏家所喜愛。
作為冷門品種,隨著未來對于其文化價值的深度挖掘,藝術手稿將會形成一定的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