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的戲說電視劇里,一代名臣于成龍,竟被戲說成了動輒就微服私訪的康熙皇帝的高級保鏢或超級救火員。每到康熙皇帝遇難時,總是那個號稱于成龍的大員及時帶著大批人馬趕到救駕。
自然,戲說決非歷史。歷史上的那位于成龍,不僅在當(dāng)時就是一個難得的好官、清官,就是在今天,也是值得我們的“公仆”們好好學(xué)習(xí)的。
于成龍,山西永寧人。獲得功名是在明朝末年的崇禎年間,但真正當(dāng)官,卻是在清初的順治十八年,那時,他已過不惑之年,45歲了。這官說來不算小,廣西羅城知縣,正處級。然這羅城,處萬山之中,雖號稱縣,居民僅有6家,既無城廓,也無官舍,所謂縣太爺衙門,數(shù)間茅屋而已??h四周民風(fēng)強悍,常有悍匪入境或盜或搶。若以今天的情形度之,到這樣的地方去工作,稱不上提干,至多只能算是“支邊”或“扶貧”。于成龍到任后,用泥土壘個臺,就算是辦公桌了。他走村串寨召民歸附,若有周邊悍民再來侵?jǐn)_或盜竊,抓到后報請上官核實后即就地處決,又親率鄉(xiāng)兵將常來羅城殺掠的賊巢搗毀,自此周邊悍民不敢再來侵犯。于成龍用這種非常手段,還了老百姓一個較為安定的環(huán)境。如是,老百姓也就能樂業(yè)了,生活生產(chǎn)逐步恢復(fù)了正常。
于成龍當(dāng)官,大約也不常做什么指示報告之類,而是“與民相愛如家人父子”。當(dāng)?shù)乩习傩詹唤兴h大老爺,而以土話叫他“阿耶”。
這“阿耶”可能相當(dāng)于漢話的“大爺”或“老爹”之類。老百姓能樂業(yè),也就有了收入,可交田賦了。羅城人交賦很特別的,是一定要將田賦親自交到于成龍的手上,之后,再多交一些錢,放在于成龍的泥巴桌子上。于成龍問這是為什么?這些留錢的老百姓就笑著說:阿耶不向我們在正賦之外多征銀子,又不向我們要穿的吃的,阿耶喝酒,我們就給阿耶一點買酒的錢吧。于成龍也不裝模作樣,還真留點買酒的錢,但也決不多留,夠一壺即可,多的,就叫拿走。這樣的縣大老爺,那日子的清苦也就可想而知。日子一久,跟隨于成龍一道千里迢迢來羅城上任的手下們,吃不了這苦的,走人了;咬牙跟下來的,但身體終究挺不住,死了。于成龍成了孤家寡人一個。見到這樣的情景,羅城的老百姓對于成龍這父母官,更是尊敬而愛憐。于是,每天一早一晚,羅城人總有人要來看望他們的縣太爺是否安好。
于成龍在羅城一呆就是7年。7年間,于成龍在羅城招回流落在外的老百姓,建學(xué)校,修城墻,疏通護城河,終將羅城這樣一個原僅6戶人家的小縣治理得有模有樣。有了這樣的政績,經(jīng)總督盧興祖等人的舉薦,于成龍得以升任四川合州知州。
于成龍離開羅城時,羅城人跪在路上嚎啕大哭,道:阿耶走了,我們羅城人沒有天了。這些人哭著送了于成龍數(shù)百里遠(yuǎn),經(jīng)于成龍反復(fù)勸阻,方才依依離去。但有一瞎子就是不走。于成龍問他為何不走,瞎子說:“我知道你荷包里的那點錢,是不夠你走到合州用的。我學(xué)過算命,我得跟你一路走,等到你的錢用光時,我好給人算命賺點錢來幫助你?!庇诔升堅皇怯X得瞎子一片誠意,拂之不忍,哪知一路上雨天不斷,想走快都不可能,荷包里那點原本就少得可憐的錢硬是用光了,還真靠了瞎子一路算命,這才走到合州。
這合州也決非溫柔之鄉(xiāng),雖下轄3縣,歷經(jīng)大亂后留下來的老百姓,總共幾百人,每年的正賦收入不過15兩白銀,但供役卻極繁重。于成龍到任后,如實向上級報告了合州的貧困情況,請求免去了各種繁重的賦稅。他又騎匹骨瘦如柴的老馬,帶個餓得一臉菜色的跟班,四處借錢來給老百姓買牛購種,招集外流人員返鄉(xiāng)以恢復(fù)生產(chǎn)。經(jīng)過他的一番努力,一個月內(nèi),全州新增住戶一千多戶。于成龍在合州屁股剛坐熱,一紙調(diào)令下來,又把他調(diào)到了黃州去任黃州同知。
黃州仍非是個好去處,這里多深谷汊湖。在這些深谷汊湖中,又多有盜賊的老窩。這些盜賊膽大妄為,大白天的就敢公開搶劫,無人奈何得了他們。于成龍到任后,軟硬兩手兼施。一方面,招撫一個匪首彭百齡,饒了他,讓他去抓其他的盜匪贖罪;一方面,他自己化裝成了一個討飯的,進入盜匪老窩,一連偵察了十多天,摸清情況后,率兵一鼓作氣將匪窩搗毀,抓住匪首9人。于成龍對這些匪首的處置也還真標(biāo)新立異。他將老百姓召集攏來,將匪首悉數(shù)推出,對老百姓們說,凡有人站出來擔(dān)保不再為匪的,可以釋放。有兩人有人擔(dān)保,于成龍真把他們放了,余下7個無人擔(dān)保的,便繩子一捆后就地活埋了。其他盜匪們聞知,全都逃得遠(yuǎn)遠(yuǎn)的去了。清除了匪患,也就還了老百姓一個安居樂業(yè)的環(huán)境。他的頂頭上司巡撫張朝珍也“舉其異”,如實上報了他的業(yè)績。那部戲說電視劇讓康熙爺當(dāng)叫花子,靈感可能就源于此。
編輯/王洪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