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易中天
地點/醒獅國學(xué)院
整理/本刊編輯部
禪門經(jīng)典《楞嚴(yán)經(jīng)》卷十說,覺悟的人觀看外部事物時,“如鏡鑒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覺悟的人觀看山河大地、人生宇宙時,像明亮的鏡子一樣映照著外部的事物。事情發(fā)生的時候,自然而然地感應(yīng);事情結(jié)束后,就不再有任何執(zhí)著。這就是無住的禪心。
在紅塵世界里,我們要面對金錢、美色、權(quán)力、地位等各種誘惑。面對這些形形色色的誘惑,能夠超然其上,就是“無住”。很多人一輩子忙忙碌碌,看到色,就“住”在色的上面;看到“名”,就住在名的上面;看到錢,就“住”在錢的上面,結(jié)果使自己疲憊不堪,心力交瘁。
這些外在的誘惑,就像灰塵一樣,能夠污染人的本心本性。所以,我們要想在紅塵中“無所住”,就要看管好六個徒弟。
◎看管好六個徒弟
有一群學(xué)禪的人問禪師:“我們的妄想雜念一直很多,怎么辦?”
禪師回答:“你們要隨時隨地管好自己的六個徒弟?!?/p>
眾人面面相覷:“我們又不像師父,哪里有什么徒弟!”
其中有一個人恍有所悟地說:“師父您說的莫非是眼、耳、鼻、舌、身、意這六個徒弟?”
禪師笑著說:“不錯。人的心中,如果妄念太多,就好像一塊白布受了染污,要想把它洗干凈,很不容易啊!這塊白布之所以臟了,是因為被外面的灰塵污染了。而它之所以被外面的灰塵污染了,是因為這六個徒弟不爭氣,總是貪戀紅塵的緣故啊?!?/p>
禪師所說的六個徒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它們合起來叫做“六根”?!案笔悄軌蛏L的意思。草木有了根,能夠生長枝干;人有了這六根,就會生起相應(yīng)的六種認(rèn)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六根要生起六種認(rèn)識,就要面對六種事物,以六種事物作為媒介。眼見色,耳聽聲,鼻嗅香,舌對味,身對觸(觸就是身體所接觸的事物),意對法(法就是意念所想象的事物)。這六種事物,就是色、聲、香、味、觸、法六境。
◎一塵不染
“色、聲、香、味、觸、法”這六種事物,在禪學(xué)中,也叫做“六塵”。
為什么要叫六塵呢?這是因為,這六種事物,像塵埃一樣,能污染人的本心本性,所以叫做六塵。
色聲香味觸法這六種灰塵能污染人心,老子也早已認(rèn)識到它們的危害性,對人們提出了警告: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聾; 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繽紛的色彩使人眼花繚亂;嘈雜的聲音使人聽覺失靈;濃厚的味道使人味覺受損;縱情打獵使人心思放蕩發(fā)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為不軌。所以,“圣人”不會耽樂于感官的享受。
由于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像賊一樣,能夠偷竊我們內(nèi)心的美好的東西,所以在禪學(xué)中也把它們叫做“外六賊”。
有句成語叫“色不迷人人自迷”,只要我們心志堅定,就不會受到六塵的污染,它們就沒機會溜進我們的心里來。它們之所以能誘惑我們,是因為有“內(nèi)六賊”和它們里應(yīng)外合。這內(nèi)六賊,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它們也叫做“家賊”。《菜根譚》說:
耳目見聞為外賊,情欲意識為內(nèi)賊,只是主人公惺惺不昧,獨坐中堂,賊便化為家人矣。
每個人的耳朵都喜歡聽美音,眼睛都喜歡看美色,這些屬于外來的侵害;每個人都有容易沖動的情感,都有無法滿足的欲望,這些心理上的邪念,才是更加可怕的內(nèi)在的敵人?!熬撇蛔砣巳俗宰恚幻匀巳俗悦浴?,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不管是內(nèi)賊也好外賊也罷,只要身為主人翁的自己,保持清醒的頭腦,那么,所有心里的敵人、外來的侵害,都會變成你修養(yǎng)品德的助手。參禪悟道,就是要把外六賊和內(nèi)六賊(“六個徒弟”)都看管好,這就是宋代性空妙普禪師所說的:
學(xué)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中軍主將能行令,不動干戈治太平!
參禪的人,如同衛(wèi)兵在守護城池,不分晝夜地站崗放哨,時時刻刻加以警惕,隨時防范外敵的偷襲。眼見色不迷,耳聽聲不惑,鼻聞香不亂,就可以看管住“六賊”。心就是防衛(wèi)這座城池的主將,“行令”就是頒布命令,告誡自己,遠離一切妄念執(zhí)著。這時,就可以“不動干戈”,不再有苦樂是非這些相對的觀念在內(nèi)心里打打殺殺,“心國”也就太平無事了。
“無住”,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從反面來講,一個念頭如果“住”了,無數(shù)的念頭也就“住”了,這就形成了束縛。
從正面來講,一個念頭不“住”,所有的念頭也不會“住”,這就是無拘無束的解脫的心境。
我們的心,平常喜歡“住”在色、聲、香、味、觸、法六種灰塵上面,整天到晚攀緣外境,不是喜歡各種美色,就是執(zhí)著于各種聲音、味道。而“無住”,就是不讓心住在六塵的上面。不住在六塵上,才有心靈的灑脫與自由。
編輯/許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