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管氏的來源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管氏來源于周文王的第三子。武王滅商后建立了周朝,分封叔鮮在管,讓他與蔡叔度一起管理商朝遺民。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即位,因成王年紀太小,就由周公旦主持朝政。管叔和蔡叔認為周公旦的統(tǒng)治不利于周王朝,于是聯(lián)合發(fā)動了叛亂,很快就被周公旦平息。管叔于是被殺。他死后,其子孫后代就用以前其封地名“管”作為姓氏。
第二種說法,則認為管氏來源于管仲。管仲是春秋時期非常著名的政治家,同時也是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和鮑叔牙是好朋友,他將鮑叔牙認為自己的知音。后來經(jīng)過鮑叔牙的推薦到了齊國任宰相,幫助齊桓公建立霸業(yè),執(zhí)政40余年,實行了改革,使齊國不斷富強,使齊桓公成為五霸之首。著有《管子》86篇??鬃臃Q贊他“一匡天下”。管仲的后代便以“管”作為自己的姓氏。
歷史上,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千古名相管仲,管氏不缺乏名人,比如元代著名女畫家管道升,被封為魏國夫人,也叫做管夫人,善畫梅蘭竹和山水,還擅長書寫行楷。三國時學者管寧著有《姓氏論》,宋朝著名詩人管師復,有《白云集》,為人講義氣、勇敢,擅長寫詩。
編輯/林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