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陳強老爺子晚年的照片,《紅色娘子軍》里霸氣外露的南霸天,已經(jīng)變成了慈眉善目的老頭,容貌酷似《麥兜的故事》里春田花花幼稚園的校長。相貌的變化也折射出老爺子的演藝之路,從革命正劇里的大反派,變成了喜劇影視里的開心果。
30年前,人們提起陳佩斯,總要附帶解釋一句:陳強的兒子。30年后,人們提起陳強,標簽是:陳佩斯的爸爸。這幾日,報紙、網(wǎng)站、論壇……標題都是“陳佩斯之父病逝”。時間通過這種方式在人們的記憶中執(zhí)行著篩選的工作。
半個世紀前,由周恩來總理倡議,以《大眾電影》的“百花獎”投票形式,票選出趙丹、上官云珠、孫道臨等22名“新中國人民演員”,俗稱“22大明星”,陳強是其中之一,也是惟一因反派角色入選的演員。
不要給他獻花!
新中國成立前,《白毛女》還是一出歌舞劇,當時身在魯迅藝術學院文工團的陳強被選為黃世仁的扮演者?!爱敃r我以為讓我演楊白勞呢,演楊白勞好辦,表現(xiàn)出老年人老態(tài)龍鐘的感覺就行了??牲S世仁又帥又壞,還是個地主,我真有點兒憷頭了?!?/p>
編劇于敏回憶當時的陳強,“他不愿意演,他覺得自己還沒結(jié)婚,演個壞蛋以后沒有姑娘能看上他。他就跑到導演王濱那兒去磨,最后王濱實在沒辦法,說這是上面指定的任務,他才同意?!?/p>
“上面指定的任務”是一切新中國演藝工作者的宿命,陳強就是典型的由黨一手培養(yǎng)起來的文藝工作者。自幼家境貧寒的他跟父母逃難到太原,中學時代即參加進步戲劇演出活動,并隨戰(zhàn)地總動員宣傳團在晉西北演出。1938年,剛剛20歲的陳強來到火紅的延安,入魯迅藝術學院戲劇系學習表演理論和技巧。
陳強的演藝之路充滿了“第一”:解放區(qū)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陳強主演;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陳強參演;新中國第一部立體電影、?;а莸摹赌g師的奇遇》,戴著紅藍眼鏡的觀眾看陳強扮演的魔術師向大家拋出彩球,大開眼界……陳強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文藝發(fā)展的見證者。正是這種特殊的全程參與,讓他榮膺了第17屆百花獎的“終身成就獎”。
早年的觀眾簡單純樸,《白毛女》以歌劇的形式在基層演出時,激動的戰(zhàn)士難抑對地主黃世仁的仇恨,舉槍瞄準臺上的陳強,打算斃了他。而《白毛女》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演出結(jié)束后,奧地利姑娘上臺給演員們獻花,鮮花送向陳強手中時,臺下一個老大娘氣憤地高聲嚷嚷:“不要給他獻花!”
1959年夏,謝晉籌拍《紅色娘子軍》,請陳強出演南霸天。對于同樣的地主角色,陳強給出了不同的表演方式,“黃世仁和南霸天恰是‘一北一南’,做派應該有所不同。應該重點突出南霸天的傲慢、目空一切,卻又外強中干的個性特征?!边@個角色令陳強成為首屆百花獎最佳男配角,并在亞非電影節(jié)上,為中國在國際電影節(jié)贏得了第一個最佳男演員獎。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這是新中國首個“國際影帝”——當時中國銀幕上遍地開花的都是濃眉大眼、根正苗紅的“英雄兒女”,反派人物能得到喝彩,是個意外。
急需地痞流氓
在電影《三年早知道》中,陳強展現(xiàn)出了他的喜劇天分,所以當《瞧這一家子》籌拍時,導演一下就想到了他。這部匯集了劉曉慶、方舒、馬季等明星的喜劇如今已成經(jīng)典,這也是陳強重回大銀幕的第一部作品。角色確定后,陳強仍不忘給兒子“走后門”,他把陳佩斯拉到導演王好為面前:“這是佩斯,他想試試這部,行嗎?”
王好為說,當時正好需要有個人演陳強的兒子,陳佩斯跟陳強的相貌非常像,又很有喜感。為難的是,劇本里的嘉奇是個斯文的青年,而陳佩斯頭發(fā)太稀少,劇組只好為他準備了假發(fā)套。
“當時和父親合作,我很不自信。這個戲幾乎是父親手把手教我的,他先給我演一遍,我就照著模仿一遍。當年也沒有可參照的喜劇電影,我只能一遍遍反復看卓別林的電影?!泵看翁峒斑@部電影,陳佩斯總是深謝父親,“是他告訴我,演喜劇最需要功底?!?/p>
陳佩斯從小不愛學習,打架滋事,沒少挨老爹的胖揍。15歲去內(nèi)蒙兵團,每日耕作勞動,有整整半年沒吃過肉,餓得不行的時候,求老爹給他寄點錢和糧票,陳強也不給他寄?!拔乙恢庇X得爸爸對我有成見,偏愛哥哥和妹妹?!?/p>
兵團里總是吃不飽的日子讓陳佩斯決心報考藝術團體,原因就是文工團每月有45斤糧票。陳強把沒有任何表演功底的陳佩斯關在家里,親自教授他臺詞,吊嗓子,走臺步。當時陳強因為飾演過反面角色,已經(jīng)被打倒成了右派,陳佩斯自己的相貌又比較抱歉,先后報考了很多劇院團都沒被錄取。但當在兒子身上發(fā)現(xiàn)了演戲天賦,陳強從嚴父變成了慈父,他通過老搭檔“喜兒”的飾演者田華,讓陳佩斯“走后門”作為特別考生報考了八一電影制片廠。
八一廠答復:“我們這里正缺演匪兵流氓地痞的演員,如果他愿意演就來。”
再也回不來了
自《瞧這一家子》父子合作后,陳強跟兒子搭檔的喜劇之路從此啟程,在《夕照街》里,父親“老奎”和兒子“二子”的角色關系開始定型。陳強建議陳佩斯多在喜劇上下功夫。陳佩斯回憶:“那時,我父親心理狀態(tài)非常好,雖然經(jīng)歷過‘文化大革命’,但心里充滿了光明,向往幸福生活,那個年代‘傷痕文學’正流行,我和父親都不認為這應是社會的主流文化。父親想把《夕照街》里我的‘二子’形象和父親塑造的老北京形象固定下來,再向前發(fā)展。”“天生我材必有用”系列在此基礎上誕生:《父與子》、《二子開店》、《傻冒經(jīng)理》、《父子老爺車》等影片,貫穿了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成為時代的縮影。
電影里的老爺子頂真教條,生活中的老爺子教子規(guī)矩也不少。陳佩斯回憶說,他29歲才結(jié)婚,婚后第一次回父親家吃飯,陳強對他說:“二子,我一直對你說,演戲要講戲德,不搶戲、不壓戲,這些你都做到了。今天我要說,做丈夫要有夫德,小王工作辛苦,在手術室一站就站好長時間,回家很累,家務事你得多攬點。搶戲是沒戲德,而搶活則是夫德。”說完還拿來一根尺子遞給兒媳婦,“往后要是二子膽敢欺侮你,你盡管頂他,這就是御賜鋼鞭?!?/p>
斯人已去,公認是孝子的陳佩斯?jié)M眼是淚,默默無言。只有他母親,在凝視老伴遺體的時候,說了句:“再也回不來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