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當美國海軍買下“的里亞斯特”號深海潛水器公開招募志愿者時,26歲的唐.華萊士是一名美國海軍上尉,他報名了?!皩λ邢胍獎?chuàng)造歷史的人來說,那是一個機會?!比A萊士曾這樣說,“我并不確定自己要去做什么,直到后來,他們才告訴我真相,原來要去的是世界最深海溝。”這個深度從未有過人類的足跡,風險無比巨大,但也讓華萊士心動不已。
不過,當?shù)谝淮卧诖a頭看到“的里亞斯特”號時,華萊士還是有點害怕。“基本上,它就是一個水下氣球,由兩個部分組成,長的圓柱形部分是氣球,裝滿比水輕的航空煤油,由此得到上浮的動力。氣球下面就是脆弱的載人艙,供人藏身?!边@個載人艙直徑僅兩米,由球面鋼制而成,重14噸,只有一個半米寬的圓形舷窗用于對外觀察,艙內(nèi)僅能容兩人。
1959年,華萊士和皮卡德開始乘坐經(jīng)過改進的“的里亞斯特”號在中太平洋進行實驗性下潛,最深曾下潛到7000多米水下?!暗鹊轿覀?960年1月23日正式下潛時,我們對于這臺潛水器的運作已經(jīng)了如指掌?!蹦且惶欤C嫔侠烁呓?米。他們開始以每秒大約1米的速度小心翼翼地下潛,一切都很順利。不過,當下潛到9500米深的時候,他們聽到一聲悶響。
“響聲引起了我們的注意,”華萊士回憶道,“我們只知道我們還活著,我們的所有設備和指示燈都顯示,下潛一切順利,于是我們繼續(xù)向下?!焙髞聿虐l(fā)現(xiàn),那聲悶響是潛水器的樹脂玻璃舷窗上出現(xiàn)了一個裂痕,所幸的是沒有漏水,潛水器完好無損地在海床上著陸,整個下潛總共花費了4小時48分鐘。當潛水器最終在萬米之深的海床上著陸時,華萊士和皮卡德握手慶祝。“我知道我們正在創(chuàng)造歷史。”華萊士說。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出現(xiàn)在如此之深的海底,真正是前無古人,而在此后50年里,從未有其他人到達這里,除了遙控機器人之外。
20分鐘后,他們開始返回,3個多小時后安全回到水面上。全程8小時的探險之旅后,海軍上尉華萊士,變成了一位創(chuàng)造歷史的英雄,躋身于偉大的探險家之列?!澳鞘且粋€特別的日子,”華萊士回憶道,“突然之間成名,有點興奮與狂熱,隨后又開始正常工作?!?/p>
潛到“泰坦尼克”號沉沒之地
華萊士的深海探險并不限于那次偉大的海底之旅,之后他還潛入大西洋中部海底、法國馬賽海域古沉船遺址,甚至還曾下潛到“泰坦尼克”號沉沒之地。
華萊士的探險也不限于深海,他還是地球南北兩極的??汀?955年,華萊士就第一次前往北極地區(qū),1971年,首次前往南極地區(qū),此后數(shù)十年間,他去南北兩極數(shù)十次之多,為極地探險作出貢獻,使得南極洲有一座山脊以他的名字命名。華萊士還曾與美國航天局合作,成為參與研制太空飛船的首批海洋學家之一。
太空、深海、極地,這些常人終生難以到達的地方,就是華萊士探險人生的舞臺。而他也說過,探險就是他人生的主題。
“探險就是好奇心越來越強,”華萊士曾這樣說,“人們看到一些事情,都會覺得好奇,但如果是一個探險家,他就會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并努力去驗證自己的想法。”
“我一直都在打探下一個角落,想看看那里發(fā)生了什么?!比A萊士這樣總結(jié)自己的人生。
探險是家族的基因
“探險是我們家族的基因。我的父親奧古斯蒂·皮卡德在1931年完成了人類首次乘氣球飛抵同溫層,那是人類第一次到達1.7萬米的高空?!彼宰约旱拿半U之舉證明了人類可以乘高壓艙在外太空生存。那一年,皮卡德9歲。完成外太空之旅后,老皮卡德將目光轉(zhuǎn)向了大海,他開始建造深海潛水器。父親的深海潛水器計劃吸引了皮卡德,之前,他學習的是經(jīng)濟學和國際關(guān)系,大學畢業(yè)后,曾在日內(nèi)瓦大學教授經(jīng)濟學課程。上世紀40年代末,他決定放棄教師生涯,給父親幫忙。1952年,皮卡德父子制造出了“的里亞斯特”號深海潛水器。這艘潛水器曾先后在地中海和大西洋進行下潛試驗,最多時下潛深度超過3000米,打破了當時所有的深海下潛紀錄。
美國海軍看到了“的里亞斯特”號的巨大潛力,在1958年買下了它,而皮卡德也同時成為美國海軍的科技顧問,負責對“的里亞斯特”號進行不斷改進。1960年1月23日,經(jīng)過改進的“的里亞斯特”號將皮卡德和華萊士送到了1萬多米深的海底并安全返回,這是人類第一次潛入如此之深的水面之下。創(chuàng)造這一紀錄的不只是皮卡德和華萊士,還有他和父親設計的“的里亞斯特”號。
80歲完成人生最后一次深潛
此次海底之旅后,皮卡德繼續(xù)從事深海研究,他還建造了人類第一艘旅游潛水器,并以父親的名字命名。那是在上世紀60年代,1964年瑞士洛桑國家博覽會之前,皮卡德向博覽會組委會提出了制造這艘旅游潛水器的計劃,組委會對此充滿熱情,并將之視為博覽會的最大看點之一。然而,在潛水器即將完工之際,組委會卻突然變得冷淡起來,因為,他們擔心游客的安全問題,歸根結(jié)底,他們還是不信任沒有工程學位的皮卡德,盡管他曾潛入萬米海底。
此后,潛水器繼續(xù)建造,但皮卡德“被出局”了。在洛桑國家博覽會開幕兩個半月后,這艘名叫“奧古斯蒂·皮卡德”的潛水器開始接待游客,只不過,作為主要設計者的皮卡德沒有出現(xiàn)在現(xiàn)場。這艘每次可以載40人下潛的潛水器,累計將3.3萬名游客送至日內(nèi)瓦湖60米深的水下,隨后曾在加拿大、哥倫比亞、墨西哥、美國等國展出,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才重回家鄉(xiāng)瑞士。
這樣被冷落,并沒有打消皮卡德對深海研究的熱情。1969年,他與其他5名研究人員乘潛水器在墨西哥灣進行試驗,他們故意沒有使用任何動力,任潛艇隨洋流而動,持續(xù)1個月之久,漂流了3000多公里,以研究墨西哥灣暖流的活動規(guī)律。1978年,皮卡德建造了另一艘小型潛水器,直至今日仍用于在歐洲湖泊和地中海進行科學實驗。
年過七旬之后,皮卡德仍會帶著高中學生一起潛入日內(nèi)瓦湖;2002年,雅克斯完成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次深潛。這是皮卡德人生的最后一次探險,那一年,他已經(jīng)80歲高齡。
鏈接
唐·華萊士
上世紀30年代,華萊士出生于美國舊金山。17歲時,華萊士加入美國海軍,曾在美軍潛艇上服役,后來任潛艇艇長,并擔任過美國海軍部長的政策顧問。1954年,從美國海軍學院畢業(yè),隨后繼續(xù)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1975年,華萊士退役后進入南加利福尼亞大學任海洋工程學教授,并創(chuàng)辦了海洋與海岸研究所。1992年,華萊士移居美國西北部俄勒岡州沿海地區(qū),在那里買下一座農(nóng)場,繼續(xù)他的海洋探索和研究。
雅克斯·皮卡德
1922年7月28日,皮卡德出生于比利時布魯塞爾一個探險世家,他的父親是一位物理學家和探險家;叔叔菲利克斯.皮卡德也是一位高空探險家;他自己創(chuàng)造了人類深潛的前無古人的紀錄;他的兒子則成為人類乘氣球不間斷環(huán)球飛行的第一人。對于自己家族的冒險基因,皮卡德充滿自豪。同樣令他無比自豪的還有,他們創(chuàng)造這一紀錄所使用的深海潛水器是他和父親親手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