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通俗的“論日本”著作,作者內田樹試圖用“邊境”來概括日本國民性,也被稱為與《菊與刀》一樣值得一讀的書籍。
所謂邊境,是指日本文明并非內生,而是先后向中國、西方學習后才形成的,這就造成了獨特的國民性,比如不問對錯,不加判斷,先照單全收,放棄價值判斷,只看實際效果。因為只有文明中心的人才考慮價值沖突問題,作為邊境人,看別人怎么做,自己模仿就行。
日本一直是中國人最關心的一個國家,內田樹的這本書,把日本形象地稱為邊境的確有一定的道理和自己的見解。經常有人把日本和英國來作比較,從地理上看這兩個國家分別都處于歐亞大陸的兩端,都是島國,面積相差不大;都曾經向外擴張,最后又都收縮回本土。
日本和英國的文化都受到他們毗鄰大陸的影響,但是他們的發(fā)展卻最后又都超過了身邊的大陸。雖然從文明傳播的角度看,他們處在末梢,但是他們身處海洋之中,很少受到大陸文明的進攻,一直保持獨立的發(fā)展,并且因為和大陸有海洋相隔,面積也不大,所以更自由,更容易發(fā)生變革,更容易吸收大陸文明的優(yōu)點,并且加以改進,從而后來居上。從這個角度來說,日本的確是一個邊境,文化的邊境,地理的邊境。
內田樹認為邊境人學習的效率很高,因為身處邊境,所以獲得的信息有限,做出的發(fā)明有限,也正因如此,所以更善于學習,能夠取長補短。最后形成了一種很特別的日本文化。日本人的確很特別,和世界上任何民族都不一樣,就是和周圍的韓國、中國、俄羅斯也都差距很大,用內田樹的話說,歷史上還找不到這樣的國家,既然邊境化了,那么就不要去為成為一個“普通國家”而費心,不如就這樣邊境下去好了。天生我才必有用,這樣一個國家在世界舞臺上肯定有自己存在的價值。
內田樹在書中探討的雖然是“最日本”的東西,但卻不止一次提及他寫作此書時將讀者群假想至全亞洲。這固然包藏了為外部的“窺日者”們提供“知日”管道的良苦用心,不過大膽地推測一下,他所謂的“邊境化”特征或者處境已經不僅涉及日本和日本國民,實在也是吾輩亞洲同胞個體性格或境遇之體現(xiàn)。
對于每個亞洲人來說,生來就是在懸崖邊跳舞。很多讓人不知所措的誘惑,還有歐美那邊“更藍的天”,讓人生來就帶著窺淫癖般的神經質。這種邊境化的生存際遇無法選擇,但憑著能忍耐、永不做主導者這些與生俱來的特質走出適合自己的道路,則不但可能,而且必要。
日本邊境論
作者:【日】 內田樹
譯者:郭勇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3
頁數(shù):208
戰(zhàn)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lián)大
作者:【美】易社強
譯者:饒佳榮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3
頁數(shù):389
牛鬼蛇神
作者:馬原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5
頁數(shù):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