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考試誰得了第一名?”“這不是廢話?你應(yīng)該直接問,誰是第二名?”為啥?因為不出意外,第一名總屬于一個相同的名字——張兢。你是不是以為這個成績出色的尖子生,是那種戴個黑框眼鏡,成天不茍言笑,鉆在書山題海里的人?那你就大錯特錯了!用她的好友陳喬煜同學(xué)的話來說:她可是個精力超級旺盛的小魔女!在新聯(lián)中學(xué)多彩的校園活動中,處處都活躍著她不凡的身影:書法、繪畫、寫作、攝影、電腦設(shè)計……是不是對這個多才多藝的小女子不服?想單挑?別!她可會跆拳道。呵呵,是不是對她有些興趣!那就接著往下看吧。
植根古代的詩意
她對中國古典文化有著一種偏執(zhí)的熱愛。她愛漢服——無論是莊重典雅的深衣,還是清秀可愛的襦裙,抑或是干凈利落的裋褐……她都能頭頭是道地賞玩一番;甚至對那帝王專有的十二旒冕服也有興致,僅那積淀著傳統(tǒng)文化的十二紋章就能讓她研究半天,著迷不已。她好古樂——無論是婉轉(zhuǎn)悠揚的竹簫,還是變化豐富的瑤琴,抑或是古老厚重的編鐘……樂音一起,浮塵盡散,身心俱靜。此時再泡上一杯清氣怡人的龍井,捧上一本情韻悠長的詩詞,那該是一種怎樣的享受啊!她就這樣靜靜地沉淀在斑斕的詩境中,眸光流轉(zhuǎn),一夢三生——做那“人生得意須盡歡”的李太白,做那“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的辛稼軒,做那“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柳三變,做那“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的蘇子瞻……潛移默化中,她開始嘗試用這些平平仄仄、對仗押韻來調(diào)理蕪雜的內(nèi)心。這就有了她聆聽“爐冷香殘更漏盡,縹緲箜篌引”;彈唱“磨劍又十年,醉里聽琴,余恨何人省”;淺吟“只影向天涯,怎料微風(fēng),料峭吹酒醒”……
這個詩意慧心的女孩,對清新明麗的現(xiàn)代詩也同樣喜愛。泰戈爾哲思閃爍的短章,讓她不覺為智慧之美傾倒;冰心溫婉動人的小詩,給了她精神情感上的共鳴偎依;顧城在黑夜里尋找光明的目光,擦亮了她人生的信念;食指那“相信未來”的沉郁執(zhí)著,使她的心底蓄滿陽光。于是,她也用短句記錄那些靈感迸射的瞬間——隔著玻璃與粉蝶親吻,雪花融化她遠(yuǎn)飛的思念,撲火的飛蛾叩問自由的真意,野外的蘿藦見出祖母如絮的愛心……詩意像風(fēng),把她多彩的情思傳遞到讀者的胸臆。
萌自懸疑的奇思
與花季男女癡迷韓流、崇尚功夫片不同,她對懸疑類影視倒是情有獨鐘。因為厭惡那些甜膩造作的場景或血腥恐怖的畫面,不期然地喜歡上了那種猶抱琵琶半遮面式的智慧較量。從狄公到包拯,精彩公案,一網(wǎng)打盡。后來,她的興趣漸由影視轉(zhuǎn)為文字,于是有了那個整晚關(guān)在房間里看柯南的小姑娘。接觸東野圭吾的作品后,她更迷上這個文思敏捷、推陳出新的日本推理小說家。每一次與案件接觸,她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尋找蛛絲馬跡。種種匪夷所思的作案理由,總讓她拍案驚嘆于作家的匠心。好奇的她開始模仿寫作,一篇講述夢中殺人的懸疑小說《光影浮島》隨即誕生。她用有些少年老成的眼睛,洋洋萬言寫出了一幕劍影暗藏的心靈決斗。那一波三折的懸疑與出人意料的結(jié)尾,讓我們對這個小姑娘大膽的創(chuàng)造不由心生贊許。
或許是這種注重理性的欣賞趣味,造就了張兢的思維開闊。沒事的時候,坐在位置上靜靜地發(fā)會兒呆,沒準(zhǔn)兒一個奇思妙想便向著她的筆端乘風(fēng)而來。從《壁虎》里屠戮生靈的殘酷少女,到《醉花陰》里倚劍醉吟的瀟灑游俠;從《夏夢》中奇幻詭異的午睡夢境,到《無法面對的美麗》中驚鴻一瞥的深情背影……她用豐富的想象,描繪出腦海里一片片途經(jīng)的美麗帆影。
想象讓張兢插上了創(chuàng)新的羽翼,誠如她的同學(xué)錢林飛的評價:“張兢給我最深的印象是有創(chuàng)見,敢于發(fā)出不同的聲音,絕不是那種奉行常規(guī)、只捧‘標(biāo)準(zhǔn)答案’的人?!?所以,她的文章才常有些古靈精怪的招數(shù),構(gòu)思往往勝人一籌。如《山的那邊》中不斷被推翻的常理與真理,《孫悅,我還記得你》中的貌似姐妹、實為一體的“我”與孫悅。她喜歡在文中精心布下一個小圈套,引讀者上鉤,最后懸疑盡釋,你不禁對作者的巧思會心一笑。
靜觀蒼涼的溫情
張兢,這個我們印象中對人、對事極其理性的女孩,其實內(nèi)心深處卻是感性而溫?zé)岬摹臏I點很低,美的流亡和丑的漫溢都會刺痛她“脆弱”的神經(jīng)。
她對生活滿懷熱望,所以才會更加關(guān)注生命并學(xué)著思考人生。那么多姿態(tài)各異的生命,到來又離去,宛若花開又花敗。只有細(xì)膩而溫?zé)岬男撵`,才能將更多的生命之花收容在記憶的花園——那里有被童真謀殺于窮苦歲月的未曾謀面的年幼小舅,有飽經(jīng)生活疼痛卻在工地蹊蹺摔亡的中年表伯,有臨終惦念孫女寄情柑橘而去的三姑奶奶……她把親情花園里如許的凋零花事,化為筆下冷暖相依的生命故事,然后時時去讀,不為其他,只為提醒自己——用溫?zé)岬那閼延^照蒼涼的生命。
這就不難理解,為何這個愛好攝影的小女孩總被那些無聲的圖片震得心悸神動——或許是滿面塵灰煙火色的老工人,或許是躲著城管求生存的小商販,或許是出賣尊嚴(yán)討生活的流浪漢,或許是游手好閑金作土的小混混……后來她讀《人間》和《花鏡》時,那些丑陋又真實的人性剪影將她的內(nèi)心深深震撼,于是她用“變形記”般的托夢手法寫下小說《我們》。那幾個冷血麻木甚至人性淪喪的少年,多多少少折射出我們的影子——做作、自私甚至殘忍。她是想用至情至性的文筆警醒同齡人,至少是警醒她自己。
張兢,人如其名——個性張揚,辦事兢業(yè)。衷心祝福這個即將離開新聯(lián)中學(xué)港灣的小才女,乘風(fēng)破浪,揚帆遠(yuǎn)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