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兩輛外形完全相同的汽車停放在相同的環(huán)境里,其中一輛車的引擎蓋和車窗都是打開的,另一輛則封閉如常,原樣保持不動。
打開的那輛車在三天之內就被人破壞得面目全非,而另一輛車則完好無損。這時候,實驗人員在剩下的這輛車的窗戶上打了一個洞,只一天工夫,車上所有的窗戶都被人打破,內部的東西也全部丟失。
這就是著名的“破窗戶理論”。其結論可以歸結為:既然是壞的東西,讓它更破一些也無妨。對于完美的東西,大家都會不由自主地維護它,合不得破壞;而對于殘缺的東西,大家就會去加大其損壞程度。這與道德似乎沒有多大關聯(lián)。人們也曾經用這理論在一座城市里做過類似的實驗。
在一條街道上,先是扔了一些生活垃圾。沒過幾天,這條街道就被鋪天蓋地的垃圾覆蓋,碎紙和塑料袋亂飛。同時,人們把另一條街道打掃得干干凈凈,并維護了好幾天。這之后,每當街上出現臟物時,總會有人自動把它扔進垃圾箱;如果碰到外人往地上亂扔垃圾,還會有人制止。
素材解讀
人類是一個種群,無論從生理還是心理上,都存在著一些共通的地方,心理慣性就是一種無形中的相互影響,讓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就跟在別人后面去做一些事情。如果這些事情是好事,是很讓人欣喜的,但是,若是壞事,如砸車、小偷之類的事,就有些可悲了。每個社會都有一定的大眾行為規(guī)范,通過一些法規(guī)來約束人們的不良行為。但是,也并非每一個人都能百分百地遵守這些法規(guī),甚至有的人會明知不對卻偏為了某種目的而去行之。很多人發(fā)出感慨,覺得經濟發(fā)展水平與人們的道德水平成反比。這個觀點未必正確,但是,現在社會上存在不道德的現象確實很多。人人都希望在和諧安寧的社會中生活,那么,我們就要守著道德的底線,不但不能讓道德淪喪,還要為不斷改善道德風尚而努力。
運用角度:從眾心理 從我做起 道德淪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