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一葦
摘要:本屆湖南臺策劃舉辦的快樂男聲中,偽娘現(xiàn)象成為最最廣為關注的現(xiàn)象之一。文章將通過這一現(xiàn)象的產生,分析批評其背后的操作者——湖南衛(wèi)視大眾傳媒功能的實現(xiàn)。并由此給出幾點意見。
關鍵詞:大眾傳媒;社會功能;媒介職責
一、背景材料
不久前,湖南衛(wèi)視主辦的快樂男聲成都賽區(qū)一個漂亮的“女孩”的出現(xiàn)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她”叫劉著,是四川音樂學院大一的學生。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事實上他并不是真正的女孩,他只是一個擁有女性柔美外貌與氣質的男孩,一個十足的“偽娘”。在“著姐”的名字迅速地傳遍大江南北的同時,快男中的偽娘現(xiàn)象,也引起了網友們的紛紛議論。對此,快男總導演洪濤坦言道:“我們完全沒有預料到這個情況,也不會特意挑選偽娘。只要陽光、喜歡音樂、追逐夢想的男孩,我們的大門都為他們敞開,劉著也是其中的一位。”
二、大眾傳媒功能的有效實現(xiàn)
1.娛樂功能。這是一個娛樂至死的時代。在這個時代里,幾乎沒人沒有聽說過《超級女聲》、《快樂男聲》的名字,幾乎每一個人都在或直接或間接地被這種娛樂精神深深影響著??磯蛄顺鞘谢疑{的鋼筋水泥與人們的冷漠與猜忌,人們的確迫切地需要這種狂歡式的娛樂方式。無論是真心喜愛這些選秀欄目,還是只為調劑一下生活而來觀看這些欄目中充斥著的能讓人捧腹的噱頭與丑態(tài),對于這些選秀欄目,人們都給予了極大地關注。而著姐的走紅也并不例外,與其說這是一種炒作,不如說是湖南衛(wèi)視在有目的的迎合受眾的獵奇心理。正因為劉著的不尋常,才能引來人們更多的關注,這體現(xiàn)了新聞的顯著性與趣味性。贏得收視率與關注度,在這一點上,湖南衛(wèi)視無疑是成功的。誠然,湖南衛(wèi)視很好地實現(xiàn)了媒介的娛樂功能。
2.企業(yè)贏利。大眾傳媒是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同時也是盈利企業(yè)。要辦好新聞媒介,投入的確很大,但如果辦的好,他的利潤也是客觀的。①從媒體營銷學的角度看,新聞等于生意、新聞等于營銷。②
湖南衛(wèi)視策劃的“偽娘”現(xiàn)象,抓住了有價值的新聞。通過著姐的走紅,向受眾提供了一個新的熱點話題,并因其獨特的趣味性引起廣泛的關注,從而贏得頗高的收視率。
三、大眾傳媒功能的缺失
1.文化傳遞功能。文化傳遞功能又稱社會遺產傳遞功能。它指人類通過教育活動使社會規(guī)范和知識精神等遺產得以代代相傳,促成社會成員共享同一的價值觀、社會規(guī)范和社會文化遺產,從而增強社會凝聚力。傳播活動所具有的這種延續(xù)社會傳統(tǒng),傳播社會經驗與傳統(tǒng)的教育功能,無論對社會還是個人來說,都有相同的積極意義。③
雖然選秀節(jié)目中例如偽娘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和著姐的走紅,滿足了受眾娛樂需要,但無形中媒介是在向社會傳播著一種畸形的審美情趣,一種消極的生活態(tài)度。整個社會都可能受到這種消極的價值觀的影響,對于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是極其不利的。此外,波茨曼在《童年的消逝》一書中提到,印刷媒介在兒童和成人之間強加的分界線,如今在電視之類媒體的猛烈攻擊下變得越來越模糊。也許成年人有辨別是非的能力,但兒童受到這種消極價值觀的影視是直接而強大的。著姐走紅之后,我們不僅產生憂慮,這會不會導致一批孩子在穿著品味,性別取向上深受其影響而變得不正常呢?正是一個個與偽娘現(xiàn)象相仿的為媒體熱炒的熱點新聞,在深深影響著這一代青少年的成長,孩子眼里那一份與年齡明顯不相符的成熟,讓我們感到憂心,感到揪心。因此,湖南衛(wèi)視在傳遞優(yōu)秀文化、教育社會方面無疑存在著責任的缺失。
2.社會整合功能。新聞紙不僅代表輿論已也,對于不正當之輿論,應指導之而入正途;群眾誤解之實力,予以明白直接是,使得正確之批判,造成真正之輿論。④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人們越來越強調個性、審美愛好越來越多元化,但是中華幾千年文明歷來強調的男子陽剛之美、女子陰柔之美始終是社會的主流。媒介天生具有協(xié)調關系、監(jiān)督社會、匡正不良之風的職責,然而“偽娘”現(xiàn)象的產生卻是湖南衛(wèi)視向社會大眾傳播非主流社會價值觀、錯誤引導社會輿論的表現(xiàn)。
四、小結
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泛濫的時代,龐雜的信息通過媒介便捷的途徑傳播向世界的各個角落。因此,媒介更應負起把關人的職責,篩選出真正有利于社會大眾的信息進行廣而傳播。我們渴望看到中國的大眾傳媒能勇于擔負起自身的社會責任,實現(xiàn)媒介特有的社會功能。既要娛樂社會,更要規(guī)范社會。
注釋:
①李良榮:《新聞學導論》P103.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②李希光:《畸變的媒體》P15.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4.
③李苓:《傳播學——理論與實務》P116.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④徐寶璜:《新聞學》P111.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