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2011年證券市場的慘淡走勢使得參與市場的各路資金損失慘重,在連續(xù)的下跌行情中,伴隨著對投資方式、投資理念的質疑與重構。年度投資策略是每年新舊交接之時券商研究所的“傳統(tǒng)曲目”。我們發(fā)現,市場上對券商年度策略的詬病與質疑一直都存在,且聲音的大小與整體行情表現成反向關系,即“行情表現越差,質疑聲音越大”。
這種現象并不難理解,回顧2010年末券商年度策略整體的樂觀看多,以及全年實際走勢的萎靡不振,損失了真金白銀的投資者對券商策略有效性的質疑完全在情理之中。
但倘若更冷靜的思考,則會發(fā)現這種質疑的基礎構建在“是否準確預測了點位”之上,即在閱讀年度策略的投資者的直感或潛意識中,希望看到的是券商預測的指數點位與未來實際市場走勢吻合,并以此作為判斷年度策略是否有效用的唯一標準。這種希望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會遭遇尷尬——券商年度策略依據對宏觀經濟的判斷、行業(yè)的走向、相對歷史估值的高低等等要素,來進行市場預測,而實際左右市場走勢的原因則復雜得多。
如果不只是把目光放在具體點位上,我們會發(fā)現券商年度策略“精準”的一面,在宏觀經濟運行格局、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方向、行業(yè)發(fā)展方向上,券商年度策略具有更強的參考價值。
在宏觀面上,多數券商對2012年形成了偏于悲觀的共識,這些共識包括:經濟增速繼續(xù)下滑,流動性相對改善,通脹水平回落,盈利增速繼續(xù)下滑等。
安信證券的宏觀報告則以《向死而生》為題,主要觀點認為經濟將較快下行,可能在2012年1季度技術性觸底,但隨后能否穩(wěn)定下來仍然未知。中信證券判斷GDP增速將回落至8.5%,增長動力來自于需求轉型和結構調整,通脹將快速下降,政策轉向“保增長”。
對市場的判斷上,沒有券商作出存在趨勢性大行情的判斷,“無趨勢”幾乎是所有券商一致的判斷。這一判斷結果當然也植根于對宏觀面的悲觀情緒——由于經濟、通脹、政策以及外圍因素的復雜演繹,多數券商認定,2012年A股在總體震蕩之余,將分階段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比較典型的一種觀點認為,A股將在一季度上漲,二季度下跌,三、四季度反彈后再回落。這一觀點以中信證券為代表。
安信證券則謹慎的表示相對看好上半年市場表現,但同時亦指出上證綜指難以有效逾越2800點水平。事實上,在缺乏趨勢性行情的判斷下,投資策略方面也只能采取分階段的不同投資策略,波段操作。
行業(yè)配置上,多數券商將行業(yè)配置與主題投資放在了相同的范圍內??傮w而言,大消費和服務業(yè)最被普遍看好。主題投資方面,新興產業(yè)尤其是環(huán)保、科技等被反復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