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
——宋·張載
賞評:這四句話,簡明地說出了人的特點,人之所以為人,即“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
第一句“為天地立心”很費解。其實,并不費解。在一個沒有人的世界中,如月球,雖然也有山河大地,但沒有人了解,沒有人賞識,這就是“長如夜”。自從人類登上月球,它的山河大地方被了解,被賞識。地球和其他星球的情況,也是如此。地球上的山河大地是自然的產(chǎn)物,歷史文化則是人的創(chuàng)造。人在創(chuàng)造歷史文化的時候,他就為天地“立心”了。
第二句是“為生民立命”?!傲⒚倍郑谌寮医?jīng)典中,初見于《孟子》。孟子說:“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保ā侗M心上》)儒家所謂“命”,是指人在宇宙間所遭遇的幸或不幸,認(rèn)為這是人所不能自主的。人在宇宙間所遇到的幸或不幸,是個人的力量所不能控制的。既然個人不能控制,那就順其自然,而只做個人所應(yīng)該做的事。這就是“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
第三、四句都是“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的事。對于禽獸,只有現(xiàn)在,沒有過去,也沒有將來,也無所謂“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宋·晏殊
賞評:晏殊是一個理性的詩人。他沒有用那么強(qiáng)烈的力量來打發(fā)打擊你。年年有花開,年年有燕來,是去年的天氣,舊日的亭臺,沒有改變。他不用那些鋒芒陪襯。下面的一句“夕陽西下幾時回”,卻一下子寫出了無常,這真是,今天的斜陽落了,是永遠(yuǎn)不會再回來了。從那么閑淡的、不著力的、不留痕跡的感染之中,傳達(dá)了他的感發(fā)。而他的感發(fā)是怎樣的呢?后邊他說了:“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花落,是無可奈何的。我們沒有辦法挽回光陰的消逝,可是年年有燕子飛回來了,而且是似曾相識,好像是去年的燕子又飛回來了,這是宇宙的循環(huán),是宇宙的永恒。
后邊的結(jié)尾就更妙了。“小園香徑獨徘徊”,也帶著無常的哀感,也帶著對春天的賞愛。在一個花園不用那樣的“人生長恨水長東”,他說是“獨徘徊”。我一個人徘徊在這個鋪滿落花的路上,這是什么樣的感情?他沒有說。他不用激言烈響的言詞去打動你,而只用“徘徊”兩個字。這里邊有感傷,也有思索;有哀悼,也有覺醒。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驚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崩嗤嫛S鄰?qiáng)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有癡似相公者!”】
——明·張岱
賞評:大雪三日、夜深人靜之后,小舟獨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對酌,臨別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為癡,殊不知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
本文純是一種空靈晶瑩之氣,尋其筆墨,卻又一無所有?!耙缓邸?、“一點”、“一芥”、“兩三?!币唤M合,傳達(dá)了極具風(fēng)神的萬籟之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