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桃橋
1968年,我從北京地質學院放射性找礦與勘查三系畢業(yè)后被分配到418地質隊。但我是從成都過去的,因為這個專業(yè)在當時是保密的,我們只在北京呆了一年,就被秘密送到成都地質學院念完余下的4年大學。
418隊在當時是一個專業(yè)的放射性勘查地質隊,地點在懷化溆浦。我們的目標是尋找鈾礦。2010年有部叫《山楂樹之戀》的電影,里面的男主角老三得了白血病,他從事的就是放射性找礦工作。一般我很少看電影,但是,這部電影我很認真地看完了。
臭老九下鄉(xiāng)
1968年正值文化大革命的起始階段,但是,社會各界對知識分子已經開始不那么尊重了,臭老九這個名號已經成為知識分子的代稱了。
這年秋天,我分配到418隊的時候,住在一戶農家的豬圈里。這體現了當時的階級和對知識分子的歧視,因為那些根紅苗正的隊員們已經把好的農戶或者好的宿舍選完了,我是最后一個挑選的,所以,沒得選擇。
在不少影片當中,地質隊員掛了綠帆布的鉆井架和帳篷,那是開采鉛鋅錳礦的;而我們則是露天開采鈾礦。
每天手都持伽瑪儀漫山遍野地探測,聽到指針偏轉嘎嘎聲響就斷定有礦。然后鉆鎬打洞、填藥炸炮、扒石找礦,每次都是不等硝煙散盡就捧起那一塊塊品位不高的雞窩礦裝上車送往神秘的地方提煉。
那時,我們充滿著神圣的豪情,想著是為了“要準備打仗”而造原子彈。還經??吹揭簧砣盅b的許世友司令員腳穿布草鞋在爬山找礦,來到我們身邊叮囑我們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p>
當時,每年的探親假只有15天,其他所有時間都是山上找礦。溆浦的山也很多,有時候吃住都在山上。
營養(yǎng)品補給
在《山楂樹之戀》的電影中孫建新的工友對靜秋說,聽說他拿了幾塊礦石到省里去化驗,有放射性,孫建新也因此得了白血病。其實,我們當時的條件也是非常簡陋,再加上防護知識比較缺乏,并沒有太多的保護措施。
但是,我們是每工作一天,休息一天,然后418隊每隔3天就給我們發(fā)一瓶煉乳或者麥乳精。這是當時最好的補品了,所以,我們心里還是樂滋滋的。
礦山每天用當時剛從日本進口的三凌翻斗車接送我們上下班,工作服上沾上一身礦粉還穿回家;后來我們全體轉戰(zhàn)到了放射性物質更集中的提煉工廠,分配在礦石破碎、硫酸浸泡、液相萃取、板框壓濾、離心提純等不同的崗位上,最后的成品是黃燦燦的鈾235,被裝進用鉛防護的鐵桶中,武裝押運到更神秘的地方進一步加工。
可以說,工序越向后放射性越強,而我們必須在毫無防護的敞開式崗位上工作,硫酸浸泡池出渣我們要跳進去用鐵鍬掀到皮帶機上,萃取槽鉛襯漏了我們要鉆進去補焊,成品壓濾機出清后我們要清洗換濾布……
時時與放射性金屬鈾打交道,而我們的防護只是戴兩只紗布口罩,每天洗澡換衣回宿舍。漸漸地職業(yè)病出現了,普遍的白血球低(通常每毫克在3000單位以下),老感到疲勞,一些同事還經常住院治療。
其實我們一直知道,在放射性鈾中存在α、β、γ三種射線,穿透強度是幾何級地增加,γ射線的半衰期就是萬年。
三次遇險
在此期間,我曾遇到3次險情。
第一次我差點淹死。那是1969年的一天,接到大隊通知,要在指定的時間、地點開碰頭會。那時正值雨季,當走到湑水河邊時發(fā)現洪水狂瀉而下。我正往河邊走著要渡河,聽到遠處老鄉(xiāng)高喊:“同——志,不——能——過,危——險!”
我一邊回答說不怕,一邊向對岸渡過,這時洪水已淹過胸部。當快到達對岸時,一下掉進一個深坑,連喝幾口洪水。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一手抓住一根小樹枝,這才脫險,迅速游到對岸。開完會后返回時才發(fā)現那是一個坍塌的墳坑,現在回想起來真有點后怕啊!
第二次險情發(fā)生在溆浦縣巖灣礦區(qū)分隊。當時,我們正在進行常規(guī)地質工作,設計了一口深15米的淺井。當挖到12米時,民工打好炮眼,卻無人裝藥、點火、放炮。不容多想,我主動下井操作。
在井下,我把5個炮眼裝上炸藥,插上導火線,填好泥巴,用煙頭迅速逐個點燃導火線,火花閃亮著發(fā)出吱吱的響聲。這時,我連續(xù)3次喊話叫井上人員提繩,轆轤才往上絞!剛出井口走到井邊,就聽見“轟”的爆炸聲,霎時間井中的大小石頭像火山爆發(fā)一樣向井口噴射出來,接著又像天上下石頭似的劈里啪啦砸在地上和我戴的安全帽上。井上的人驚呆了。因為再稍慢一點上來,我就粉身碎骨了。
第三次險情現在想來,倒有幾分浪漫感覺。
一次,接到緊急任務,我們組成三人小組,手握電筒連夜向統溪河礦點進發(fā)。由于白天爬了一天山,已很疲憊,現在又要連夜趕到目的地,直走到天蒙蒙亮時,實在走不動了,就在一條河邊找了一塊平地躺下休息,結果睡著了。
不知睡了多久,只感覺有什么東西在扒動我的腿。起初還認為是同組的小李的動作,沒有在意,一會兒感覺有毛茸茸東西在臉上拂動,奇癢難忍。爬起來向四周尋找,卻發(fā)現是一只黃鼠狼向遠方奔跑。就是這個小動物,擾亂了我們的“美夢”!
放射性勘探
放射性勘探又稱放射性測量或“伽瑪法”。由于地殼內天然放射性元素衰變放出的α、β、γ射線,穿過物質時,將產生游離、熒光等特殊的物理現象,人們根據放射性射線的物理性質利用專門儀器(如輻射儀、射氣儀等),通過測量放射性元素的射線強度或射氣濃度來尋找放射性礦床以及解決有關地質問題。
也是尋找與放射性元素共生的稀有元素、稀土元素以及多金屬元素礦床的輔助手段。放射性物探方法有γ測量、輻射取樣、γ測井、射氣測量、徑跡測量和物理分析等。這種方法的主要優(yōu)點是直接找礦,比較靈敏;缺點是探測深度小。是目前普查、勘探鈾礦的有效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