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新的一年意味著什么?
在看似春秋交替、四季輪換的循環(huán)往復中,新年的到來其實更多的是代表著未知和不確定,正因為這種未知,人類才擁有憧憬和希望。
變是永恒的主題。而在這個時代,“求變”更是成為了大眾所達成的廣泛共識。
求變之心如此迫切,緣于變化跡象的萌芽。正如《人民日報》所概述:“治理格局的變革、網絡輿情的變奏、精神世界的變化,在發(fā)展的高速時代,中國社會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變動圖景?!痹谶^去的一年和幾年中,我們目睹了許多“前所未有”的競相出現(xiàn):一條微博可以引發(fā)網絡圍觀,催生法律變革;一起交通事故可以引發(fā)全民聲討,繼而帶來喧囂后的思考與討論;熱點事件出現(xiàn)的頻率、公眾關注度如此之高,影響力如此巨大,這在上個世紀是無法想象的。
種種現(xiàn)實說明,這是一個個體表達欲空前強烈的時代,是一個個人權利意識充分覺醒的時代。更為關鍵的是,從執(zhí)政者到普通大眾都開始確信:國家富強與個人權利的保障是并行不悖、互不沖突的。
作為一個崇尚“變通哲學”的民族,一個習慣了在改革中獲益的國家,貼近越來越顯化的公共焦慮心態(tài),正視并尊重各階層的思變、求變之心,理所當然!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提到:“當代中國正經歷著空前廣泛的社會變革。這種變革在給我國發(fā)展進步帶來巨大活力的同時,也必然帶來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我們要遵循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主動正視矛盾?!?/p>
“主動正視”是一種姿態(tài),更是一種自信與決心。
“讓更多的人分享改革的成果”,意味著執(zhí)政理念和管理思路的更新。
于是我們看到了樓價在千千萬萬“買不起房”的吶喊中應聲而跌,看到了溫家寶總歲末發(fā)出的“不能以犧牲農民權益來換取城鎮(zhèn)化成本降低”的呼吁,看到了土地確權的全面推行……也正因為這些,讓我們對2012更加充滿期待。
回到個體的本位,意味著承認沒有個體的幸福,就沒有國家的強大,沒有個體的尊嚴,就沒有國家的體面。而為了新的變革,我們早已做好了準備——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變革的物質基礎,頂層設計的理念給人以變革的信心。
2012,不是終結,只是新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