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華
冬天是高血壓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對高血壓患者來說,到冬天血壓計應不離身。特別是血壓不穩(wěn)定的患者,建議每天測量2~3次血壓,以觀察自己早中晚的血壓變化,避免因血壓突然升高而導致心腦血管意外。
冬天的寒冷刺激會使人體血管收縮,使血液循環(huán)阻力加大,血流速度減慢,引起血壓升高。有證據表明,氣溫每降低1℃,收縮壓升高1.3毫米汞柱,舒張壓升高0.6毫米汞柱。此時,最好養(yǎng)成每天定時測量血壓、準確記錄的習慣,這樣既可掌握自己血壓的變化狀況,又能為醫(yī)生診斷病情提供參考。
在一天當中,血壓隨時都在變化,24小時晝夜血壓波動是很大的,如何才能獲得準確的結果?
由于體力和腦力活動的影響,24小時血壓波動可達到50/20mmHg,而夜間血壓最低。除了血壓的自發(fā)性變異外,病人到醫(yī)院檢查時,血壓也會升高,所以自測血壓比在醫(yī)院測壓能更客觀地反映血壓狀況。一般白天血壓有兩個高峰期,即上午6~10時及下午4~8時,在這兩個時段測血壓,可以了解一天中血壓的最高點。因此早上醒來后第一件事就應監(jiān)測自己的血壓并做好記錄,之后中午和晚上再測量一次,以比較同時間段的血壓變化,做好防護措施。當然,每個人的血壓變化規(guī)律不是完全一致的,要注意觀察血壓高的時間段。
測壓前至少應休息5分鐘以上。測壓時,患者的身體要放松,特別是手臂應處于放松狀態(tài),切忌將衣袖捋至上臂,以免血壓測量不準確。血壓計袖帶須正確放置,且與心臟位置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充氣要快,放氣時要緩慢,使用聽診器者,聽診器位置放在動脈上,聽動脈音,讀出血壓值并記錄下來。最好同時記錄脈搏的次數。一次測壓后,應隔2~5分鐘再測壓一次,以二次測壓的平均值為血壓值。
對于高血壓癥狀比較嚴重者,為了監(jiān)測藥物的降壓效果,有必要分幾個時段自測血壓。一是每日清晨睡醒時即測血壓,此時血壓水平反映了藥物降壓作用的持續(xù)效果和夜間睡眠時的血壓狀況。如果夜間睡眠時血壓和白天水平相同,則應適當在睡前加服降壓藥;二是服降壓藥后2~6小時測血壓。因為短效制劑一般在服藥后2小時達到最大程度的降壓,中效及長效制劑降壓作用高峰分別在服藥后2~4、3~6小時出現,此時段測壓基本反映了藥物的最大降壓效果;三是在剛開始服用降壓藥或換用其他藥物時,除了以上這些時段外,應該每隔數小時測量一次,或進行24小時血壓監(jiān)測,以確認降壓效果及血壓是否有波動。正確掌握自測血壓的時間,能較客觀地反映用藥后的效果,幫助醫(yī)生及時調整藥物劑量及服藥時間,決定是否需要聯合用藥以達到更好控制血壓的目的。
當然,血壓相對穩(wěn)定者,一周可只需測量2~3次,不用天天測量。
應巧妙地掌握服藥時間。一般情況下,服用長效降壓藥者,可在早上6~7時服藥,因為此時病人剛起床,外界氣溫相對較低,可以起到預防作用。服用短效降壓藥者,除早上6~7時服一次藥外,可在下午4時左右再服一次,天氣漸涼的傍晚時分,藥效剛好發(fā)揮作用。如果感覺血壓變化較大,要在醫(yī)生指導下增減藥量,切不可看到血壓高就自行加大用藥劑量。一般來說,血壓波動在10mmHg以內,屬安全范圍,不必調整用藥。
除做好血壓監(jiān)測外,高血壓患者要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不宜進食生冷食物;生活中應注意根據天氣變化增減衣物;冬季清晨氣溫偏低,高血壓病人不宜晨練,應選擇較為暖和的天氣進行體育鍛煉,但注意量力而行,不要太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