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霞
摘要: 朗讀作為一種語文能力,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始終。它既是一種教學的目的,又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它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語感,增強理解能力,提高欣賞水平。它是教材的需要,也是語文的需要,更是生活的需要。
關(guān)鍵詞: 語文課朗讀教學朗讀興趣朗讀技巧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又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朗讀既是一種教學的目的,又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如果運用得好,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樣進行朗讀訓練呢? 下面我就結(jié)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談?wù)効捶ā?/p>
1.范讀,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引起朗讀興趣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常常以動情的朗讀創(chuàng)設(shè)課堂情境,引領(lǐng)學生進入課文。學生喜歡上我的語文課,我更愿意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列寧說:“缺乏情感的認識便失去認識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注意,記憶和思考?!狈蹲x的作用,在于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快速走進課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引起強烈的朗讀興趣和求知欲望。因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們情真意切地朗讀《化石吟》,同學們便穿越時空,聆聽遠古的呼喚,于是探索的思想便油然而生;我們聲情并茂地朗讀《皇帝的新裝》,一個荒唐的社會展示在同學們面前,讓學生們頓生厭惡之情;我們抑揚頓挫地朗讀《理想》,讓同學們萌生了“請乘理想之馬,揮鞭從此起程”的豪情壯志……在范讀的過程中,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一幕幕多彩的情意,激蕩在同學們富有創(chuàng)造的想象中,于是,學生便又躍躍欲試,想要一讀為快了。
2.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痹诶首x過程中,僅僅要求發(fā)音準確,吐字清楚,聲音洪亮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在朗讀技巧方面加以指導和訓練。
(1)讀出節(jié)奏和重音,尤其是詩歌的朗讀。詩歌的節(jié)奏感比較強,抒情色彩比較重,讀出節(jié)奏,讀好重音,顯得尤為關(guān)鍵,以《理想》為例:“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節(jié)奏,有的是按章節(jié)來劃分的,兩字一拍;有的是按意義劃分的,依內(nèi)容而定。重音,是根據(jù)詩歌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而定的,朗讀時一方面語氣要加重,另一方面,在重音之前或之后有適當?shù)耐nD或托音,這樣重音的表達效果更加鮮明。
(2)讀出語氣,讀準語調(diào)。一般的,寫人敘事的文章包括兩種語氣:一種是作品中人物的語氣,另一種是敘述人的語氣。要讀出人物的語氣,就要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體會他在不同情境之中的情感;要讀出敘述人的語氣,就要揣摩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這兩種語氣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能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人回味無窮。當然,讀出語氣的前提是要讀準語調(diào)。語調(diào)是指句子中間的高低、快慢、輕重、停頓的變化。只要能正確把握這些變化,就能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作者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例如《皇帝的新裝》文中有這樣一段關(guān)于皇帝的心理和語言的描寫:“我什么也沒看見!這可駭人聽聞了。難道我是個愚蠢的人嗎?難道我不夠資格當皇帝嗎?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薄鞍パ?,真是美極了!”在這里我們且不必說輕重的變化,單說高低和快慢的變化,前者聲調(diào)低,語速慢,因為,它是心理描寫,他要思考,他在害怕;后者聲調(diào)要高,語速稍快,因為它是語言描寫,表示他并不懷疑,并不愚蠢。這樣一低一高,一慢一快,再加上一些拖音和裝飾音的變化,一個表里不一、愚蠢荒唐的皇帝形象就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了我們面前。至于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然是寓謔于莊,無情的揭露與嘲諷。
(3)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要適當提出一些相關(guān)的思考題,供學生思考、分析、回答,做到讀思結(jié)合。這樣既可以避免形式單一,又有助于其他教學任務(wù)的完成。另外,要有愛心和耐心。因為學生在練習朗讀時,不一定如你所愿,我們應(yīng)該多鼓勵、多引導,保持他們的朗讀興趣。
3.朗讀帶給我們的好處
(1)通過朗讀,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初中語文教材大多是經(jīng)典之作,這些作品從各方面表現(xiàn)了人類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審美過程,通過“語言的中介”把學生的精神世界與廣闊的生活溝通起來,學生從中獲得生活的樂趣、情感的陶冶。所以我們可以根據(jù)文學的審美特性,引導學生反復(fù)朗讀,將文學作品中具體生動的形象滲入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在一種沁人肺腑的情感陶冶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審美教育。例如在《變色龍》一文中,警官奧楚蔑洛夫根據(jù)狗主人身份的不同而表現(xiàn)出對赫留金前后巨大反差的態(tài)度,學生通過朗讀對比,認識了一個見風使舵、欺上媚下的沙皇警官形象,認識了小市民的卑微麻木,茍且度日,沉淪黑暗,從而對他們進行審美的正義評判。
(2)通過朗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語感對于檢查語病,改正語音不準、邏輯不嚴密等問題,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學生的普通話水平;還可以通過朗讀領(lǐng)會文章神韻,陶冶情操。
(3)通過朗讀,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通過朗讀,在思維中就沉淀一些優(yōu)美的經(jīng)典的語句片段,在寫作時,遇到類似的文章,學生通過片段似的回憶,模仿寫作,使表達通順,語句優(yōu)美,為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總之,朗讀作為一種教學手段,的確是行之有效的。它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還能夠培養(yǎng)語感,增強理解能力,提高欣賞水平。它是教材的需要,也是語文的需要,更是生活的需要。朗讀,讓教師嘗到了甜頭,給學生帶來了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