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衛(wèi) 王浩圣 劉有福
全彈設計簡單且彰顯新穎
DBT10式12.7mm狙擊彈全彈僅由彈頭、彈殼、發(fā)射藥及底火4部分組成,全彈長147mm,全彈質量130g,彈頭質量46g,初速820m/s。該狙擊彈雖然零部件數量少,但結構設計方面卻有諸多新穎之處。為保證射擊精度要求,狙擊彈設計加工、裝配質量高。
該彈獨特之處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彈頭 該狙擊彈的彈頭由彈頭殼、鋼心、鉛墊組成。其結構與12.7mm大口徑機槍彈相比,零部件數量少,因而累計公差小,容易控制彈頭的裝配質量。
彈頭殼采用純銅材料制成,便于加工和減小對槍管內膛的磨損。鋼心采用平頂形式,其與彈頭殼的前尖部形成空腔,有利于裝配和調整質心位置。而普通12.7mm大口徑機槍彈的鋼心多數采用尖頭結構,其與彈頭殼的前尖部無空腔。
鉛墊位于彈頭殼后部,主要作用是密封彈頭殼尾部,并降低彈頭在飛行過程中底部形成的空氣渦流,以減小彈頭所受到的空氣阻力,使彈頭的速度不會衰減過快。
彈殼該狙擊彈的彈殼長度、底部厚度、彈殼內部容積等均進行了優(yōu)化設計,特別是優(yōu)化設計了彈殼斜肩與槍械彈膛定位斜面,使兩者錐度相同,以保證每發(fā)槍彈與彈膛貼合緊密、牢固、一致。
發(fā)射藥狙擊彈采用新型發(fā)射藥,其燃燒的均勻性及一致性好,初速變化小。發(fā)射藥的尺寸及其鈍感劑的組配工藝優(yōu)化合理,槍口火焰小,隱蔽性好。
四大措施嚴格保障射擊密集度及殺傷效果
該狙擊彈從結構設計、外形優(yōu)化、材料選用及加工工藝控制等方面采取了許多措施,故射擊密集度及殺傷效果比其他12.7mm大口徑機槍彈有極大提高。
結構設計簡單新穎
根據戰(zhàn)術技術指標要求,該彈應在1 000m處殺傷重要有生目標,而不需要具有燃燒、曳光等其他功能,設計人員盡量簡化全彈零部件并優(yōu)化結構設計,特別是將彈頭中的鋼心設計成平頂結構,并使其與彈頭殼前端形成空腔。采用空腔結構設計的優(yōu)點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便于彈頭質心和阻心的調整,提高彈頭飛行穩(wěn)定性;二是鋼心與彈頭殼的配合牢固可靠,提高彈頭裝配一致性;三是彈頭碰擊有防護裝具(如頭盔等)的有生目標時,具有防跳作用,且彈頭殼更容易破裂,減小了鋼心破殼時的能量消耗,使其更容易穿透防護裝具,提高彈頭對有生目標的殺傷效應。
外形優(yōu)化科學合理
針對狙擊彈應具有高精度的特性,研制人員優(yōu)化了彈頭的外部形狀。一是彈頭尾部設計成長尾錐形狀,有利于降低飛行過程中彈頭底部形成的渦流,減小氣動干擾;二是彈頭弧形部經過優(yōu)化設計,使彈頭頭部更尖銳,彈體形狀較好,彈道更為低伸,直射距離增加,進而使狙擊步槍的瞄準更加直觀方便。
材料選用有利于保證精度
高精度狙擊步槍的生產成本較高,特別是其槍管內膛的加工比較精密。如果采用覆銅鋼彈頭殼的彈頭,對槍管內膛磨損嚴重,影響射擊精度,故狙擊彈的彈頭殼采用比鋼材硬度小的純銅材質制成,銅材雖然比鋼材的成本高,但對保證狙擊步槍的射擊精度有利。
加工工藝嚴格控制
我國軍工生產中的標準彈主要用于檢驗槍械(如彈道槍、新生產出的槍支等)的初速是否合格。標準彈的加工工藝要求較其他彈種嚴格,每發(fā)標準彈的初速值比較接近。由于狙擊彈是高精度彈種,為了保證其具有良好的射擊密集度和準確度,故其機械加工工藝按照同口徑標準彈的標準嚴格執(zhí)行,包括各零部件尺寸,特別是關鍵尺寸的公差范圍更是嚴格控制。彈殼收口部、內部容積的大小也嚴格控制,并保證裝藥量嚴格相同,使每發(fā)槍彈的質量、膛壓、初速值最大程度保持一致。
此外,還采取了其他許多措施,如發(fā)射藥與底火的匹配也進行了優(yōu)化,使槍彈的內彈道性能更加穩(wěn)定等。
上述設計及加工工藝的精密要求,保證了該狙擊彈具有良好的射擊密集度和準確度,其在1000m處,3發(fā)彈的散布圓直徑為62cm。其射擊精度指標接近當前同類武器國際領先水平,且該彈的誕生填補了我國大口徑狙擊彈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