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學華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大學生強化誠信教育的必要性不斷加強,這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需求。因此,要在大學語文教學中強化誠信教育,必須不斷提高語文教師的業(yè)務水平,加強課內外的聯(lián)系,語文課堂應結合道德與法律進行教學。
[關鍵詞]大學語文誠信必要性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12)02-0075-01
誠信意識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中華民族的重要靈魂。在幾千年的歷史演變中,這種美德得到了廣泛的傳播與發(fā)揚。大學生群體作為當代重要的知識分子群體,其誠信意識的強弱關系到民族光榮傳統(tǒng)的繼承與發(fā)揚的狀況。強化大學階段的誠信教育是大學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大學生人生規(guī)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大學生加強誠信教育的必要性
(一)時代發(fā)展的需要
當代大學生處在一個飛速發(fā)展的時代,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帶動社會思想的進步與繁榮。在這個繁榮的過程中,大學生充分享受到了時代發(fā)展所帶來的便利與實惠。然而,眾多不良思想與意識也在逐漸侵蝕著當代大學生。大學生正處在人生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其辨別是非的能力有限。過度的物質與欲望逐漸控制著大學生的發(fā)展方向,導致眾多大學生在步入社會時過分地追求物質而失去誠信意識, 喪失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因此,加強大學階段的誠信教育成為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是繼承與發(fā)揚傳統(tǒng)美德的必經之路。
(二)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需求
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重要知識群體,其人文素養(yǎng)代表著國家教育的成果。當前,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在諸多方面仍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許多大學生缺乏基本的誠信意識,平常不好好努力學習,考試的時候卻通過作弊的手段來獲得及格或者高分;有的通過托老師的關系來提高自己的分數(shù),完全將誠信拋到一邊。這種不誠信的行為極大地破壞了校園的教育環(huán)境,對誠信教育的開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不誠信行為的廣泛存在會導致學生價值觀的扭曲,使整個校園作弊之風盛行。此外,這種沒有誠信意識的行為勢必延續(xù)到學生以后的工作當中,給學生的發(fā)展埋下隱患。
二、大學語文教學中強化誠信教育的途徑
大學語文課堂作為人文素養(yǎng)教育的最為重要的陣地,在誠信教育中起著關鍵性作用。大學語文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是大學生的文化之根、精神家園。因此,大學語文應該承擔起誠信教育的責任,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一)不斷提高語文教師的業(yè)務水平
語文教師是學生接受語文教育的重要媒介,對于學生語文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提高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是提高大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是強化誠信教育的基礎。語文教師應以身作則地影響與感化學生,嚴格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為學生樹立良好的誠信形象。語文教師應不斷加強自身的繼續(xù)教育,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體系,在教學中貫徹誠信的教學思想,嚴格要求學生的誠信行為。對于學生的誠信意識與行為,應建立誠信檔案,這有利于進行長期跟蹤教育,確保誠信教育的長期性與持久性。
(二)加強課內外的聯(lián)系
誠信意識只有在實踐中踐行才真正有實際價值,這就要求語文課應該充分地與課外實踐相結合。大學生自身行為的隨意性較大,這就需要教師進行積極正面的引導,使其進行正面的、有效的社會實踐。誠信意識的踐行對于促進大學生的自豪感與成就感有著重要的意義。此外,語文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使其接受更多的文化熏陶,這對于誠信意識的鞏固也有著重要作用。
(三)語文課堂應結合道德與法律進行教學
意識上的自我約束只是單純意義上的“道德誠信”,即作為道德準則的誠信。而現(xiàn)代意義上的誠信則兼有道德誠信和法律誠信雙重意義。而要達到這個現(xiàn)代意義上的誠信目標,不能僅靠古人提倡的當事人的道德內省,更應該依靠與當事人有契約關系的權利義務。除了人的監(jiān)督,還要有第三方力量,即國家法律。因此,語文教學應在道德教育的基礎上形成法律觀念的硬性約束,使學生增強誠信意識與對誠信行為的認識,這對于誠信教育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姜威.試論加強高校學生誠信教育的途徑[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6).
[2]張玲.大學生考試作弊的原因及解決對策探究[J].職業(yè)時空,2010,(4).
[3]李萍.淺析普通高校學生誠信道德教育[J].科技信息,2010,(14).
[4]張麗美,劉劍.大學生誠信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研究——以貴州大學為例[J].當代教育論壇,2010,(35).
[責任編輯:劉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