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民主法制的不斷推進和司法需求的日益增長,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初次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由此我國刑事訴訟制度也將在修正案(草案)的影響下也發(fā)生重大的改變,文章以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為背景和基礎進行考量,淺析訊問工作的發(fā)展方向,并為偵查機關進行未來的訊問工作提出一些建議。
一、導言
訊問是指偵查人員為了查明事實真相,依法對犯罪嫌疑人就刑事犯罪事實真相而進行的以言詞形式獲取口供的一種訴訟活動和偵查措施。①盡管現代偵查技術在不斷地發(fā)展進步,但訊問作為偵查機關進行偵查活動的必要程序仍受到高度重視。
然而,我國在過去的指導理念和價值選擇上一直都是在重視打擊犯罪和實現實體正義,造成對偵查訊問程序對犯罪嫌疑人權利的保護相對薄弱。在司法實踐中,偵查人員往往過分依賴口供,在訊問階段也往往發(fā)生刑訊逼供等現象。
二、訊問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出臺后,就有觀點認為,今后在偵查機關辦案時,訊問工作受到愈來愈多的拘束,訊問工作在將來也會逐漸失去存在的必要。
就訊問而言,畢竟在很多情況下,案件的偵破還是依賴于對犯罪嫌疑人的訊問。在偵查中甚至在最具效率的偵查中,沒有線索的情況也是存在的,而破案唯一的有效途徑就是訊問犯罪嫌疑人和詢問其他可能與案情有關的人?!雹谠?9世紀上半葉英國社會出于在訊問過程中對刑訊逼供現象的擔憂,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一直在限制訊問權。但英國經過長期的司法實踐發(fā)現,如果缺少了訊問,偵查機關進行偵查工作常常效率低下。人們最終認識到:“在偵查中,沒有任何偵查措施能替代訊問?!雹?/p>
三、刑事訴訟法修正案對于訊問工作的影響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對偵查機關訊問工作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進一步確立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確定反對強迫自證其罪、律師幫助制度完善和建立訊問同步錄音錄像制度等方面。
(一)確立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
對于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的確立主要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中增加了一條,作為第五十三條,從立法角度確立了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主要就是指向了通過刑訊逼供所獲得的口供或者通過口供所獲得的其它證據。
“刑訊逼供”是我國在立法司法領域獨有的詞匯用語,在國際社會層面上與此相同的是“酷刑”這個用語。目前,對于它的定義主要援引《禁止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公約》。
(二)確定反對強迫自證其罪規(guī)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中將第四十三條改為第四十九條,在立法表述上確立反對強迫自證其罪。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為了表明對刑訊逼供等非法偵查行為的抵制態(tài)度,刑事訴訟法修正案就增加了“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的規(guī)定。
當然由于反對強迫自證其罪規(guī)則,使訊問工作產生了種種限制,在訊問中提取口供的難度必然加大,這也驅使偵查機關在對于案件的偵查工作當中不能過于依賴口供,要注重證據,重視調查研究。
(三)律師幫助規(guī)則完善
對于律師幫助規(guī)則的改善主要體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第三十三條, 對于從事訊問工作的偵查機關而言,這一條文的修改使得進行訊問時必須告知訊問對象其有權委托辯護人,而且在第一次進行訊問時,辯護人就可以介入,進行訊問時辯護人可以在場。④有了律師的在場,可以在訊問活動進行時很大程度保護訊問對象的權利,也更大程度配合反對強迫自證其罪規(guī)則的順利行使。
四、訊問工作未來發(fā)展的合理性建議
當然對于訊問這樣的一個重要的偵查手段,它的存在也是必要的。只有對于訊問工作的未來發(fā)展作出合理安排才是適當的。
(一)運用辯訴交易制度
偵查訊問中的辯訴交易是指偵查機關與犯罪嫌疑人之間協(xié)商,通常以犯罪嫌疑人提供證據換取司法機關不指控、減輕、免除刑事處罰。⑤由于刑事訴訟法的修正對于訊問工作帶來了很大的約束。
(二)采用有限度的舉證責任倒置
一直以來刑事案件的舉證責任都在于偵查機關。在刑事訴訟法進行修正后,犯罪嫌疑人的權利擴大。在訊問工作中采用有限度的舉證責任倒置也是一種衡平的體現。所以在某些方面應當進行舉證責任倒置,這樣可以有效地趨避反對強迫自證其罪對于訊問工作的負面影響。
當然,偵查機關和犯罪嫌疑人之間,兩者之間還是差距懸殊,因此舉證責任的倒置必須有限度,僅限于考慮到犯罪嫌疑人在訊問過程中能夠證明的一些事實進行舉證。
注釋:
①侯英奇主編:《偵查訊問》,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0。
②[美]弗雷德·英博:《審訊與供述》,何家弘譯群眾出版社,1992。
③[英]麥高偉、杰弗里·威爾遜:《英國刑事司法程序》,姚永吉等譯,法律出版社,2003。
④[德]克勞思·羅科信:《刑事訴訟法》,吳麗琪譯,法律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陳川(1991.5-),男,漢族,福建福鼎人,華東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本科生在讀,研究方向: 偵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