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琴
摘 要:數(shù)學解題時,因為審題不力而導致得出錯誤答案是學生做錯題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該文針對學生審題過程中出現(xiàn)的“選擇性審題”現(xiàn)象,從心理學的角度進行了分析。闡述了“選擇性審題”的成因、危害,并結合教學實際、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以及數(shù)學學科教學的特點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探討如何引導學生克服選擇性注意和選擇性理解,培養(yǎng)良好的審題習慣來提升學生的審題能力。從根本上來減少或避免“選擇性審題”,促進學生數(shù)學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選擇性審題 注意 成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12(a)-0-01
1 問題的提出及“選擇性審題”的含義
場景一:請以x=2、y=3為解,寫出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組。結果:一部分同學寫出了一個關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場景二:在Rt△ABC中,已知兩邊長分別是3和4,求第三邊長。結果:大部分同學在題目沒有明確斜邊時,將所給的兩條邊都當成了直角邊,得出錯解5。這些不夠嚴謹、先入為主的審題現(xiàn)象貌似可以籠統(tǒng)地歸因于“粗心”,然仔細思考之下,我們便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都有一個共同特征:即在進行審題過程中,主體下意識地去回避那些不感興趣的信息,而只關注或采集那些與心理心向相吻合的接受對象。這種現(xiàn)象我們姑且稱之為“選擇性審題”。這樣的失誤讓解題輸在了起點,實在令人感到可惜。那么造成“選擇性審題”的原因是什么?我們又該如何應對?該文將從結合筆者日常教學實踐加以剖析。
2 “選擇性審題”的成因
貝雷爾森和斯坦納指出“理解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受傳者在此過程中對感受到的刺激加以選擇、組織并解釋,使之成為一幅現(xiàn)實世界的富有含義的統(tǒng)一的圖畫”。人類的理解受不同因素的影響分為兩種:一種是結構性理解,另一種是選擇性理解。心理學指出:“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研究發(fā)現(xiàn):人類的注意主要有兩種:選擇性的和持續(xù)性的。基于以上對注意和理解的認識,我們認為“選擇性審題”的原因是信息采集中的選擇性注意和信息接受中選擇性理解這兩者的消極影響所造
成的。
2.1 預存立場歪曲了接受定向,發(fā)生“誤判”
在審題時,主體作為信息接受者預先就有了一個帶有明顯的個體色彩的趣味方向或預存立場。是潛意識里引導或變相成自己感興趣的指向,其在整個信息接受過程中,直接影響受眾去注意什么和該怎樣注意。這種下意識的心理行為,基于以往經(jīng)驗不自覺地誤判。審題中表現(xiàn)為“看花眼”或者 “看錯題了”。
2.2 不完整的知覺預態(tài)影響了接受期待,產(chǎn)生了“誤讀”
心理學認為:接受期待是一種“知覺預態(tài)”。在信息接受中,它是指受傳者對自身將要看到什么形成的一種假設。然而,這種對信息的預先揣摩和準備的知覺預態(tài),有時存在著片面性,會直接影響接受期待的準確性,產(chǎn)生了“誤讀”。審題中表現(xiàn)為“我一直以為題目是那樣呢”。
2.3 受個性心理的影響,情緒急躁走入
“誤區(qū)”
對于一道題目,細致深入的審題是解題成功的必要前提。每個信息的接受者的心理需要不同,不同的個性需要往往操縱和控制著接受者不同的接受方向和重視程度。這種心理需要影響主體不能冷靜地深入分析,急于求成,使得審題走入了“誤區(qū)”。審題中表現(xiàn)為“沒看到”,“沒想到”。
3 對“選擇性審題”的改進策略初探
3.1 樹立客觀意識,保持接受定向的正確性
心理學指出:信息接受中的選擇性注意,使得一切與其接受定向相矛盾或相背離的信息,往往不是遭到抵制或回避,就是受到歪曲和攻擊。盡可能地使那些題目中的信息,同以往經(jīng)驗中接受圖式的接受對象相吻合,以保持心理平衡。因此,我們在平時應該幫助學生的樹立“客觀意識”,從主觀上杜絕“憑經(jīng)驗”審題、“看花眼”或者 “看錯題”,從而有效地規(guī)避了“選擇性審題”。例如:已知函數(shù)的圖像與x軸有一個交點,則a取值?在審題時,一部分同學沒有弄清圖像與交點之間的聯(lián)系,沒有深入地比較拋物線與直線同x軸交點這兩個概念的細微差異,忽視了可能存在的直線與x軸的相交的可能。歪曲地理解成求拋物線與x軸只有一個公共點問題,得出,而漏了a=2這個值。
3.2 健全知覺預態(tài),確保接受期待的完整性
心理學認為:接受期待是當信息接受者意識到了他可能注意(讀、聽、看)的是什么之后,他便會用這種意識去指導或期待他在下面的注意的一種知覺預態(tài)。所以健全知覺預態(tài),確保接受期待的完整性,是減少“選擇性審題”的有效途徑。那么,怎樣健全有關審題的知覺預態(tài)?筆者認為應從健全學生的審題意識開始。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認真審題的引導,通過對題目作深入細致的審題分析示范,引導學生在眾多條件中排除干擾,把隱含條件充分挖掘出來,培養(yǎng)審題的深刻性、準確性。
例如:在解決若(a2+b2-1)2=9,求a2+b2的值。很多學生由于知覺預態(tài)未能提供出a2+b2是一個非負數(shù)。審題時學生忽視了這一重要的隱性信息,而意識到本題可以利用整體思想,輕松求解。不少學生很快得出結果為4或-2。過程如下:(a2+b2-1)2=9;a2+b2-1=±3;∴a2+b2=4或a2+b2=-2(顯然a2+b2=-2是錯誤的)
3.3 克服盲目急躁情緒,形成審題的好習慣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主體在一個相對陌生的問題情景中時,心理活動總是指向一個較為簡單、相對擅長的有利于個體發(fā)揮的心理行為”。粗一看題目似曾相識,就心頭一陣狂喜,急切間就簡單地認為跟自己以前做過的某題一樣匆忙下筆。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注意克服急躁冒進的情緒。培養(yǎng)良好的審題習慣,對減少“選擇性審題”行為將會十分有效。強化審題行為,培養(yǎng)良好的審題習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逐字逐句閱讀。②標注數(shù)學概念、定義、性質、公式、術語等關鍵詞。③找出具體數(shù)據(jù)、已知條件、圖形并反復推敲。④對于句式較長的題目可適當采用
斷句。
4 結語
著名數(shù)學教育家波利亞曾說過:最糟糕的情況是學生沒有弄清問題就進行演算和作圖。可見審題是多么的重要。數(shù)學學習選擇性注意與理解的負面影響是一種常見現(xiàn)象,只要我們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審題的能力,從源頭上加以引導,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審題方法。養(yǎng)成全面細致讀題、準確深入審題的良好習慣,就一定能有效的加以控制,從而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品質和應用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數(shù)學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2-01.
[2] 毛永聰.中學數(shù)學創(chuàng)新教法.學苑出版社,1999-06.
[3] 曹南燕.認知學習理論.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
[4] 閔衛(wèi)國,傅淳.教育心理學.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