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華
摘要:本文就如何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依次介紹了小學信息技術興趣教學的五種做法:“愛心”滋潤學生的心靈;“新奇”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設疑”豐富學生的想象; “互動”帶給學生的快樂;“整合”拓展學生的知識。
關鍵詞:興趣;高效;愛心;情境;想象;互動;整合
一、用“愛”滋潤學生心靈的花朵
進入新世紀的小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特別是中高年級學生,他們逆反心理強,有的甚至厭惡學習,排斥老師。為此,教師要像母親一樣呵護他們,像朋友一樣理解他們,用愛的雨露滋潤他們心靈的花朵。
在課堂上我經(jīng)常用:我們每個同學都很聰明,應該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如果你能試著喜歡上那些弱項,一定能成功;也許你在別人眼里有很多不足,但在老師眼里,你是最棒的;說錯了沒關系,老師會幫助你;只要你肯努力,老師愿意成為助你成功的橋梁等用語來鼓勵我們的孩子,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課堂上把真誠的微笑、信任的目光灑向每一位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友好、欣賞、鼓勵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有一種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是學生興趣濃厚上好一堂課的基礎,盡管我們的教育對象千差萬別,只要我們滿懷愛之心,傾注愛之情,我們的孩子一定會在“愛”的陽光下茁壯成長。
二、用“新”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
一堂課的開始,雖然不是至關重要,但確實也是非常值得我們認真對待的,有經(jīng)驗的教師會花不少時間和精力去準備一些巧妙的導語:相關的趣事、幽默、笑話,妙趣橫生的猜謎,貼近生活的真實故事,令人深思的提問……新穎的導入等誘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用“問”豐滿學生想象的羽翼
豐富的想象力是創(chuàng)新的翅膀,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問題,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課堂教學的關鍵。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一個經(jīng)過精心設計、恰當而富有吸引力的問題,往往能拔動全體學生的思維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尋味、甚至波瀾起伏的動人之曲。我在四年級上冊第2課《畫規(guī)則圖形》教學時,師:請認真觀察這幅畫,你能說說這幅畫用了哪些工具嗎?生:口答(工具)。師:這是一幅很簡單,用的工具也很少,你還想給它添加些什么?生:口答(添加內容)。師:大家說的都很好,可是在這幅畫上沒地方添加了,哪位同學能幫我解決這個問題嗎?以上這些部分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熟悉畫圖工具,并調整畫布的方法。當問題展示后,學生思維立刻活躍起來,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其次,問題設計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留給學生表現(xiàn)自我的空間。比如,探究在Word中插入自選圖形時,我是這樣設問的:“這個福,用到了Word的哪些功能?”,學習《自選圖形的顏色編輯和組合》時,我曾提問:假如你是“神舟八號”的創(chuàng)造者,你腦海里那神奇的火箭會是什么樣的?學生充分想象,興趣盎然。 當然教師在設問的同時,如能考慮讓學生提問老師,師生互問,我想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和諧、充滿探究和想像信息技術課堂。
四、用“互動”帶給學生無限的樂趣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新,就要讓學生體驗參與的樂趣,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就要求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造條件,放手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一個無拘無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學習過程中真正享受到參與的樂趣。在教學五年級下冊第15課《爭當網(wǎng)絡文明公民》時,為了更好讓學生認識網(wǎng)絡的負面影響,我開展了一節(jié)《互聯(lián)網(wǎng)利弊大家說》辯論會,學生參與的熱情很高,正方舉了網(wǎng)絡的好多益處,反方也不甘示弱列舉了身邊許多典型的網(wǎng)絡負面影響的具體例子,課堂上真讓人怦然心動。這節(jié)課不僅使學生認識了因特網(wǎng)是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產(chǎn)物,是人類科技進步的象征,還充分認識網(wǎng)絡的負面影響,并懂得了如何文明上網(wǎng)、保護自己,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用“整合”拓展學生無窮的知識
信息技術教學作為以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為目標取向的必修課程,它是一門操作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我在教學中始終把信息技術有關知識的學習與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與其他學科有效結合起來,為學生學習信息技術打下扎實的基礎。對于熟練地掌握鍵盤操作,我精心設計打字游戲軟件,在軟件上綁定學生喜歡的音樂,學生很愛學,通過練習,他們對鍵盤的操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信息技術四年級LOGO語言教學中,由于命令的學習比較枯燥無味,于是我就請英語老師幫忙,所有的命令都按英語單詞來識記,如左轉:Left在命令應用時只要縮寫(LT);右轉:Right縮寫(RT),學生覺得很有意思,學好了單詞再學習縮寫主動性很高,興趣也很高,學習效果當然就好了。
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整合能帶來無限精彩的課堂,帶給學生無窮的知識及無限樂趣。因此在當前我國積極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化、教育現(xiàn)代化的大背景下,我認為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教學,對于拓展學生的知識,發(fā)展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實踐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因此,只有教師自己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勇于探索興趣教學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藝,李冬梅.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繼承與創(chuàng)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清市濱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