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球 鐘應春
摘 要:“X不X”是現(xiàn)代漢語里常見的一種格式,出現(xiàn)在“X不X”中的“X”通常為動詞、形容詞、名詞等。無論從獨立性、縮略形式,還是從句法功能、語義特點等方面來比較,“N不N”與“V不V”、“A不A”結構之間都有很多不同之處。
“X不X”是現(xiàn)代漢語里較為常見的一種格式,它是同一個詞或短語分別用在否定副詞“不”的前后,組合成一種以“不”為中心對稱軸的對稱格式?!癤不X”這種格式具有廣泛的生成性,能出現(xiàn)在“X不X”結構中的“X”可以是動詞、形容詞、名詞,也可以是動詞性短語、形容詞性短語、介詞短語以及其他類型的詞和短語。如果把名詞和名詞性短語記為N,動詞和動詞性短語記為V,形容詞和形容性短語記為A,我們來比較一下“N不N”與“V不V”“A不A”結構之間的異同,一定會發(fā)現(xiàn):無論從獨立性、縮略形式,還是從句法功能、語義特點等方面來比較,“N不N”與“V不V”“A不A”結構之間都有很多不同之處。
一、“N不N”的獨立性不如“V不V”和“A不A”
動詞、形容詞具有許多共同特征,都被稱為謂詞,一般能受否定副詞“不”的修飾,所以單獨的“不V”“不A”能說,如“不喜歡”“不答應”“不認真”,同時它也能組成一種正反相疊的結構形式“V不V”“A不A”,這種格式比較自由,能靈活地構成各種正反選擇問句,如“喜歡不喜歡?”“答應不答應?”“認真不認真?”它們能直接用在主語的后面,充當句子的謂語,組成正反選擇疑問句,如“你知道不知道?”“她認真不認真?”“V不V”“A不A”獨立性強,自由度高,可以不依附于任何詞語,就能單獨運用、單獨表義,因此很多教材常常把這種“X不X”格式當作判定是否是動詞、形容詞的一種鑒定格式。
名詞的語法功能和動詞、形容詞大不一樣,它不能受否定副詞“不”的修飾,如不能說“不錢”“不論文”,因此也不能像動詞、形容詞一樣組成正反疊加的獨立性很強的短語,如“錢不錢”“論文不論文”;同時它們更不能組成正反疊加的提問形式“N不N?”不能作句子的謂語,構成正反選擇問句,如不能說“你錢不錢?”“你論文不論文?”但在一定的句法環(huán)境和上下文中,“N不N”被其他詞語激活了,因此這種形式也大量存在。如:
(1)我嘟噥:“你扯哪去了?什么錢不錢的?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俊保簳月暋度街浮罚?/p>
(2)李老師你別給我說什么論文不論文,我們沒文化,不過你忙我知道,樓上樓下住了幾十年,還不知道你忙。今天我是來請求幫助的。(池莉《你以為你是誰》)
例(1)~(2)中單獨剝離出來的“錢不錢”“論文不論文”就是一種“N不N”的結構形式,但這種形式相當不自由,還不能像“V不V”“A不A”一樣稱為自由短語。由此可見,“N不N”形式不自足,獨立性非常弱,它必須依賴一定的句法環(huán)境和上下文,在與其他詞語的有效配合下,才能存活。
當然,“N不N”的使用也有一小部分以光桿形式出現(xiàn),即“N不N”前后沒有粘附其他詞語,它以單獨的形式充當小句或句子成分。如:
(3)模范不模范,從東往西看,西頭吃烙餅,東頭喝稀飯。(趙樹理《老楊同志》)
(4)“哪兒的事?右派不右派,與我什么相干!反右時我像海邊遠遠的一個小石子,浪花也沒濺到我身上?!保T驥才《感謝生活》)
這種光桿形式的“N不N”在小句中前后沒有其他詞語,有一定的獨立性,它實際上是一個緊縮的表選擇關系的復句,意思是“是模范,或者不是模范”“是右派,或者不是右派”。在理解時,可跟“V不V”“A不A”結構一樣,加上一個“是不是”,變成“是不是模范”“是不是右派”。這種濃縮的“N不N”形式在理解時必須加上動詞,才能作出正確的解釋。
“N不N”在大多情況下很少孤零零地運用,像“V不V”“A不A”這樣獨立使用的情況不多。“N不N”一般有獨特的分布環(huán)境和語言特征,它要么成對使用,要么前后依附于一些必要的詞語??傮w說來,它一般用在如下幾種特殊格式和場合中:1.“N1不N1”,“N2不N2”(人不人,鬼不鬼);2.什么“N不N”(什么條件不條件);3.V什么“N不N”(講什么茶不茶);4.還“N不N”的呢(還酒不酒的呢);5.管他不管“N不N”(管他不管臺風不臺風);6.不+介+賓+“N不N”(不跟你先生不先生)。從這里可明顯看出,“N不N”的使用受句法環(huán)境的影響較大,它不像“V不V”“A不A”那樣有很強的自足性格式。
二、“N不N”與“V不V”“A不A”的省略形式不同
在“X不X”中,“X”的音節(jié)數(shù)目沒有太多的限制,但由于漢民族使用語言喜歡遵循經(jīng)濟性原則,他們常常簡省語言,減省到對方只要能夠聽懂,不至于影響交際就行。因此“X不X”格式在使用過程中常有省略的情況,但“N不N”的減省方式與“V不V”“A不A”有些不同。名詞性詞語一般用完全形式,如“什么教授不教授”“什么出版法規(guī)不出版法規(guī)”。考察“N不N”的語料,發(fā)現(xiàn)有這樣兩種較特殊的減省情況:
1.用一個名詞性語素代表整個名詞
(5)“您有什么志向沒有?”“我這么大歲數(shù)了,還什么志不志的?!保ā督ダ钗娜A相聲選》)
(6)原來講愛情,第一要件就得承認兩個主體——男方一個主體,女方一個主體,沒有這種對主體的承認,什么情不情的,都無從說起。(李敖《君子愛人以色》)
很顯然,例(5)“還什么志不志的”中的“志”是從上文“志向”這個詞里面抽出來的一個代表性語素,鄭遠漢(1998)稱這是一種代用的方式。例(6)中的“什么情不情”也是一種簡略形式,“情”這個語素代表的是上文中的“愛情”。這種減省是極個別的,不可以作無限類推,如“什么老板不老板”不能減省為“什么老不老”或“什么板不板”。減省后所用的語素必須具有代表性,不但要保留原來整個詞語的意義,而且還應保留原來那個詞語的詞性。臨時單音節(jié)語素使用之前,前文應有原詞出現(xiàn),語篇上應有一定的連貫與照應,否則會造成閱讀者理解上的把握不定。從這里可以看出,部分雙音節(jié)的名詞有這種可以用代表性語素代用的特性,但是雙音節(jié)的動詞、形容詞用在“X不X”中是很難用代表性語素代替的,如“知道不知道”“清楚不清楚”是不能說成“知不知”“道不道”“清不清”“楚不楚”的。
2.“N不N”的另外一種減省情況是數(shù)詞“一”的省略
一些“一+量詞”的結構經(jīng)常運用于“N不N”格式中,只是在實際運用中,后段的數(shù)詞“一”被省略了,如“一個也不個”“一盤也不盤”,這種類型的短語“不”字前多了一個副詞“也”,目的是起加強語氣的作用,說明數(shù)量極少,多含惋惜、埋怨之意。當然,“也”字也可不用,構成“一L不L”格式,如“一個不個、一盤不盤、一本不本”,這種格式表示“連最小的數(shù)量也不具備”,這是對數(shù)量否定的一種特殊的強調(diào)格式。嚴格說來,“一L也不L”和“一L不L”,都不是工整的“N不N”,但“一L”相當于名詞性短語NP,“不”后面的成分實際上同樣還是前面NP的重復,只是數(shù)詞“一”因為節(jié)律的制約而省略掉了,因此鄭遠漢在《言語風格學》中稱這種格式還是屬于“N不N”格式。
跟“N不N”相比,“V不V”“A不A”在省略形式方面較為靈活。V、A如果為雙音節(jié)或多音節(jié),我們設定第一個音節(jié)為a,第二個音節(jié)為b,那么完全形式的“V不V”“A不A”包括這樣三種使用形式:Ⅰ.“ab不ab”式;Ⅱ.“ab不a”式;Ⅲ.“a不ab”式。其中Ⅱ和Ⅲ是Ⅰ的省略式,Ⅰ是Ⅱ和Ⅲ的完整式,如“清楚不清楚”可減省為“清不清楚”,即采用Ⅲ式;動賓結構的“吃飯不吃飯”既可減省為“吃不吃飯”,又可減省為“吃飯不吃”,即Ⅱ和Ⅲ式?!癡不V”“A不A”在構成正反選擇問時,后一個詞語還可省略不說,只用“V不?”和“A不?”的形式,如“知道不知道?”“清楚不清楚?”省略為“知道不?”“清楚不?”的說法。但是身為“N不N”形式的“模范不模范”“兒戲不兒戲”即使用于正反問句中,它們也不能減省為“N不?”的形式如“模范不?”“兒戲不?”的說法。
三、“N不N”與“V不V”“A不A”在句法特征與句法功能方面有所不同
“N不N”在結構形式上和“V不V”“A不A”一樣,都是由性質(zhì)相同的兩個詞語鑲嵌在“—不—”格式中,構成正反兩項相疊的形式。然而,它們的關系情況并不相同,一般說來,“V不V”“A不A”的結構形式只有聯(lián)合關系一種,而“N不N”除聯(lián)合關系外,還可以構成主謂關系。聯(lián)合型的“V不V”“A不A”自由性較強,可獨立使用;主謂型的“N不N”也較自由,也可獨立使用,如非對舉使用的“一本不本”“一個不個”,對舉使用的“男不男,女不女”“人不人,鬼不鬼”等;但是聯(lián)合型的“N不N”極大部分不自由,不能算做語法上的典型的短語單位,因為它們很難單獨使用,很難單說。因此,在語法功能方面,“N不N”不能構成自由的正反選擇問句,而“V不V”“A不A”就不一樣,它們大多能夠靈活自如地構成正反選擇問句。如:
(7)“你害什么病,嚴重不嚴重?”鴻漸知道已經(jīng)問得遲了。(錢鐘書《圍城》)
其次,“V不V”“A不A”作各種語法成分的功能靈活多變。以動詞V構成的正反問句主要是作謂語,V可以是單個動詞,也可以帶賓語和補語,還可以在動詞前加狀語。如“我不知道你來不來?”“你了解他不了解他?”“你看他跑得快不跑得快?”“你經(jīng)常去不經(jīng)常去?”當然它們也有相對應的刪略式,如:“我不知道你來不(來)?”“你了解(他)不了解他?”“你看他跑得快不(跑得快)?”“你經(jīng)(常去)不經(jīng)常去?”(括號中的詞語可省略)等?!癆不A”在句中可充當謂語、補語、賓語等成分,也有完整式和刪略式兩種形式。但對能進入此格式的形容詞有要求,狀態(tài)形容詞因為都已經(jīng)表示了一定的程度,所以再不能直接進入“X不X”格式中進行程度的詢問,如一般不說“雪白不雪白”“綠油油不綠油油”。
比較而言,“N不N”雖然很難獨立表義和單獨使用,但在與其他詞語的配合下,其語法功能卻也多種多樣,既可作復句的分句,也可作小句的主語、謂語、賓語等。如:
(8)兩個人樂了,什么朋友不朋友,道德不道德,錢到我手,我就是老子,原先害怕敗露的恐懼也消去了一大半。(駱圣宏《最后的合影》)(做復句)
(9)陳了賓說:“兒戲不兒戲不曉得,不過你的三拖一只怕打不成了?!保ㄍ踯S文《水災》)(作主語)
(10)車都快開了,你還酒不酒的呢。(作謂語)
(11)她看紙包不住火,干脆把事體揭開,也顧不上面子不面子了,反正嫁到朱家,人都丟盡了。(周而復《上海的早晨》(作賓語)
四、結語
總之,“N不N”表面形式上與“V不V”“A不A”相同,但實際上有很多不同點:“N不N”很少單說,獨立性不強,總是依附于一定的詞語前后,而“V不V”“A不A”相當獨立,極度自由,是一種廣為人知的正反疊加形式,可以直接構成正反選擇問句;在省略形式方面,“V不V”“A不A”大體相同,都有完整式與省略式的對應,而“N不N”就不具備這個特點;另外,“N不N”中“N”與“不N”的關系稍微復雜,它們有聯(lián)合關系,也有主謂關系,有結構較穩(wěn)定的,也有臨時粘合的,而“V不V、A不A”中,“V”與“不V”、“A”與“不A”的關系只有一種聯(lián)合關系,并且也是一種較為穩(wěn)定的聯(lián)合短語;句法特征和語法功能方面,三者之間有同有異但異者居多??傊?,由于詞性不一,關系不同,由名、動、形構成的“X不X”格式,它們之間的差異性還是比較大的。
(本文系201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立項資助項目[335號]。)
參考文獻:
[1]鐘應春,趙學武.非對舉式N不N的語法特征及功能[J].海南師范
大學學報,2009,(2).
[2]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鄭遠漢.言語風格學[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